少跑调研多呼噜
同学们要问了,整天调研总是要的吧,那可是价值投资基本功。
作为二十一年股龄的老司机,我是这么看的:不调研100家上市公司,那是没法做深度研究的。
但不做好功课,就跟着去群面、联合调研,那是浪费时间,不仅是你的时间、更是人家董事长的时间。
调研交流中,如果你的问题总只是围绕这些,就需要小心了:
1.“公司营业收入今年预计增速多少”、“毛利率会提高几个点”?
你真正搞过企业才会知道,能准确回答(事后验证)的大多数有两种情况:报表做了“预调微调”,或者蒙对了。
蒙,显然不是你想要的;那么,“做”到多少增速,那要看他的诉求、更要看他是不是想真心对你说。
那董事长又不是你干爹,你又没《微服思纺》美女帅哥那么高颜值,他为啥要跟你分享心里的账本呢?
更伤人的是,季报年报出来了,说好的50%增长怎么只有15%?瞬间一万头草泥马从心头呼啸而过,研报中你却只能默默写下“略低于预期”几个字,然后关上手机等待集合竞价的审判。
2. 或者干脆单刀直入:“公司打算十送多少”、“要不要搞市值管理”、“有没有外延式宾狗计划”?
如果调研的目的仅仅是掌握一点别人今天不知道的不对称信息,那真有点对不住985学校给你的大红章了,咱“研究员”是不是改叫“情报员”更好呢。
校长善意提醒你,如果一个很拽很高冷的神秘上市公司忽然“热情”了起来,不断主动约调研和反路演,并主动透露一些“干货”,新司机应该警觉一下:该不是有“仙人跳”了吧?
你这个唐长老再YY妩媚的白骨精也不能约,因为你敢确认她图的是你的小白脸、而不是身上的五花肉?从Tom和Jerry,到唐长老与白骨精,食物链上下游的邻居变成好朋友的很少听说。
3. 不行咱就调研公司战略、听董事长讲故事吧,只要是“风口”的动物,前两年据说都能飞。
说句实在话,能把公司折腾上市的老板,一个比一个厉害,特别是讲(忽)故(悠)事(你)。你想,能轻轻松松通过发审委专家的层层盘问,这个战力绝对是吕布级的。
让你拿着棒棒糖去幼儿园门口哄个小女生不难吧?太easy了。知道吗,在某些长袖善舞的董事长们眼里,出台跟研究员和基金经理讲故事,这工作和你哄小妹妹的难度一样low。
看,低调到只出现在《财富人生》电视节目的行业大佬,抽个你没见过的雪茄,戴着你没听说过的限量版名表(还是拍卖来的),几个黑色西装的保镖司机一字排开,他往中间沙发那一坐----气场上你就输他了,眼神都能杀(迷)死你。
故事还没讲半个小时,你可能都想冲上去跟他来个合照晒朋友圈了。你说,这场合,这氛围,还能理性地调研不?
他们的一般套路是:先讲情怀(咱不谈钱),再讲模式(咱只谈二十年后的钱),永远不讲财务(这是小钱)!
不是吓唬你,这样的“大佬”名单列出来一页纸都不够写。麦道夫这种大忽悠,在我国估计连资格赛都进不了。
代表性的,某县税务局某个信息管理员,某天一个华丽转身、一曲卡拉永远OK,全国股民和部分基金经理就彻底蒙了,争着卖身并帮他数钱数到抽筋(也包括几个中国好同学)。这种专业水准,才堪比国乒。
少不经事的小蚯蚓见帅哥只会听花言巧语,而久经沙场的老司机曲筱绡却会分析他的举手投足——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这就是她阅人无数的功力。
长这么大谁没有被骗过?骗我一次是你没良心,被骗两次是我没脑子,被骗三次及以上可连脸都没了(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做投资的?马化腾同学如看见请手工点赞)。
据说巴菲特后来是不调研的,即使是年轻时也不多,估计是这吝啬鬼在省机票钱吧。
不过这老司机倒是曾教过我们怎么调研,一招制胜:去找这个公司最牛的竞争对手的高管,问问他,如果你们行业哪个公司倒闭了你最开心,那家就可能是你应该去投的。
类似的雕虫小技也确是好用的。
某最牛财经类杂志不是又到投票季了吗?听说哦,每年这个时候那个叫No Secret的APP就分外的火,各种黑啊。
看了一下还真让人胆战心惊(还好没入那行当),看了就明白什么是“同行相轻”(简直有杀父夺妻之仇啊)。
不过,我们反过来想,对某个公司,如果它的同行发自内心给了褒扬和尊敬,这些信息是不是更值得重视呢?聪明的你,应该懂了吧。
有人总想通过调研发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黑马”。殊不知,你研究家电、白酒时,如果格力、茅台这种龙头白马都没有真正领悟透,那最后找到的只能是电驴。
郭靖刚出道时就被七个江南怪物教育了一次什么是“江湖险恶”,瞎了眼的往往比你看得清楚,瘸了腿的往往跑得比你快:因为他们教训都是用血买的。
股市这弱肉强食的地方也一样。本文看得垂头丧气了?那改行吧,要不回去补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