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官方手机窗口,即时发布艺术节的“一举一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展览预告 ... ·  昨天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媒体聚焦 | 城市景观 ... ·  2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10后”与艺术的不期而遇|“遇见大师·走近 ... ·  4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荣耀时刻|金鸡奖璀璨星光,照亮讲堂舞台 ·  6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荣耀时刻|金鸡奖璀璨星光,照亮讲堂舞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扶青回顾 |《声闻于天》:追寻你、靠近你、成为你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1-22 18:00

正文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张闻天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中逆流而上,始终向着真理的灯塔前行,以不懈的追寻践行生命的意义。

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作品《声闻于天》于10月16至17日在上海戏剧学院端均剧场成功上演,以后来者视角讲述革命先辈的道路探索,用诗意的笔触和写意的手法,于一方舞台上浓缩历史的波澜壮阔,截取时间横断面展现青年时代张闻天的抉择,聆听历史的回响。 


名字,是一生的预言

灯光亮起,故事皆从一个新生儿的名字开始。“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张闻天的人生也如那鹤鸣之声,荡彻四野,凌空而上。

但没有人是天生的觉醒者,《声闻于天》回到张闻天最痛苦茫然的青年时代,将故事集中在三次离别之上,没有慷慨激昂的宣誓;也没有流血牺牲的英雄形象,只透过一件件小事铸造一个求索者的形象,展现一个青年学生从睁眼看世界到坚定革命信仰的成长过程。张闻天是一个儿子;是一代学者;也是千千万万人的缩影,他的蜕变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转型。



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张闻天进步的灵魂和思想被囿于社会规约中,他与母亲的冲突实质上是与时代的冲突。而“兰芳”——一个诞生在张闻天笔下的女性形象在剧中“活”了过来,她是旧观念包办婚姻下的牺牲品,也是在新思想碰撞中走出的新女性,寄托了张闻天对个性自由天性解放的追求。

《声闻于天》在创作中转嫁独白主体,以兰芳之口讲自我困境、借歌队之声讲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反抗,男女陈情之声重叠处,似有无数青年男女痛陈自由与希望。现代性的精神探索和诗化的表达交织,创造超现实的戏剧空间,引发对生命无拘无束之处的无尽幻想和向往,“张闻天们”的呐喊终有回响。


回望,书写历史中的现实

也许历史,就是另一重时空维度下的现实。

当演员们走下舞台,走到观众身边,我们也就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现实的参与者。大段低沉的音乐和争吵声就在耳边响起,观众的身体不断后转、前倾,在历史中“动起来”;心脏被提起被摔落,呼吸的频率被牵动,所有的历史都成了当下的现实。



拉近观众心理距离的同时,歌队的出现却打破写实故事框架,以各异多变的造型穿插点缀在戏剧片段中,参与叙事、抒情并塑造情感基调。歌队是时代浪潮的显化,也是张闻天内在情感的外化——他们是被线性光扫描、永远爬不上高台的商品;是抱残守缺、早已被腐化得没有了人形的鬼怪;是模糊了面容、永远向着光明前行的旗帜,他们身上也有一个时代。

歌队的立场站在了主角和观众之间,超越个体个性,以“神性”视角见证和评介理想与现实、迷茫与成长、真理与希望……歌队以“精神性布景”的身份出现在戏剧构作中,和始终保持对称性构图的舞美布景交互,在人和物的切换中帮助观众快速转换时空现实。

本剧利用极简的写意舞台风格,和多意隐喻的舞台语汇,在虚构的时空里搭建了可读可感的现实,将有血有骨有肉的青年张闻天带回到我们面前,实现“以青年人之视角,塑造青年人之角色,演绎给青年观众看”的目标信念。


 


青年时代,总是自信与迷茫交错的,也会遇到大声质问“那个要改造中国的‘张闻天’又去了哪里?”的时刻。但没关系,纵使百年时光流逝,青春成长蜕变的迷雾之中,那些熠熠闪光的精神榜样仍可追寻。

“我们的功绩并不显赫于一时,但永远存在。”《声闻于天》也获得了第九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主创团队带领更多青年人追寻先辈成长印痕,在先辈身上汲取精神支撑的同时也将成为时代新生的力量。

图 | AYHM

文 | pump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