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称,东莞这座拥有800余万人口的城市位于中国南部珠三角的中心,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之一。东莞最近紧随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之后已成为中国15个新一线城市中的佼佼者。
据德国《商报》9月26日报道,在华阳湖正午的炎热天气中,无人机像蜻蜓一样盘旋着。随风摇曳的白莲花令人眼花缭乱,岸边的芦苇长得很高。无人机被用来确保这里的水中没有垃圾漂浮,没有人在湖畔采摘荷花。它们是由大疆在该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制造的,该公司在几年内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之一。
报道称,东莞这座拥有800余万人口的城市位于中国南部珠三角的中心,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枢纽之一。为了能够在大湾区保持竞争力,东莞必须重塑自我多向发展:工厂正在进一步自动化,剩余工人必须具备更高的上岗资格。除了生产之外,该市还必须吸引高科技创业公司,只依赖生产不是长久之计。
“在高度自动化生产的情况下,工厂可以建设在消费地附近的地方。”杨晓棠说。他是东莞市委常委,负责城市创新。这就是需要创新企业的原因。生活质量高才能吸引研发人才,因此需要环保。
报道称,事实上,在十年前杨晓棠绝不会想到,今天衡量东莞的标准是有多少珍稀鸟类在这里定居。他们成功了。与此同时,该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国际花园城市”。
现在的华阳湖和周围至少20平方公里的湿地看起来好像一直都是那样干净。但就在不久前,这里的水质像是由油脂和排泄物组成的加厚的油汤,所有人都在往里面扔垃圾。这对当时那里的许多小工厂来说很方便。生产廉价塑料袋和粗金属零件的残渣顺手就用手推车倾倒在湖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增长时期没有人感到不妥。环保?不!先富起来才是当时的座右铭。中国的繁荣始于东莞。它是中国40年前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先驱。
1978年9月,香港商人开始在这里生产手袋。这是“中国制造”的开始。之后越来越多的外商来东莞投资。东莞的增长速度超出了其居民的想象。
报道称,很快,这个城市好像只有工厂了。各个街道充满了灰墙蓝顶的厂房,整座城市就像一个没有生气的大仓库。几乎只有外来务工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在这里居住。尽管如此,东莞人也为他们的工厂感到骄傲:“我们是世界的工厂。”东莞因此而闻名世界。
但是这个阶段现在结束了。东莞不希望成为最后一个仍有工人在装配线上的城市。华为是中国领先的电信设备和智能手机制造商,目前有10%的华为手机是在华为东莞基地生产的。2017年华为手机产量显著提高,尽管如此员工数量却没有增加。“由此就可以看出华为自动化的程度”,华为一位高管解释说,“当人工不再是决定性因素,而且各地建厂费用相差无几,起决定性因素的就是物流支出。也就是说工厂和消费地在一起才是合理的。”
这个理论对零部件供应商罗卫强来说同样适合。他的公司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智能手机壳和其他智能终端的精密零件。几乎所有的主要智能产品制造商都从他的公司采购产品。
“这是亚洲最大的生产车间,”罗卫强快速带着我们走过整个车间时这样介绍说。罗先生也钟爱机器人,他说:“一个机器人可以替代16个工人而且可以在三个月之内收回成本。”去年他只有500台机器人。今年已经是2000台了,明年要增加到50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