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鲜,电商领域最后一个尚未攻克的顽固堡垒。当服装网购的渗透率接近40%的时候,生鲜电商渗透率只有不到2%。
这也是一个被风投和创业者疯狂角逐的热地,万亿市场在望,蜂拥者汹汹,但生还者了了,倒闭者如同钱塘潮涌。中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暂时的盈利。
而阿里、京东等巨头进场之后,对于那些势单力薄的垂直生鲜电商来说,境况似乎尤其艰难。
但每日优鲜似乎是个例外。它不但活了下来,还活得很不错——在厮杀最为激烈的北京市场,它甚至已经实现了区域盈利。最近,在北京公交车站、上海地铁站的户外广告上,“比男人的嘴还甜,高原红提6块9一斤”,每日优鲜正在通过打造“千品千仓”的“云冰箱”战略,邀约2亿潜在用户。
海平面之上,看得见的是产品、用户、交易额,现在,不妨潜入深海,窥探海平面之下的秘密。
从“多快好省”到“精快好省”
在《权力的游戏》中,八爪蜘蛛瓦里斯给小恶魔出了一道题:一个房间有四个人,一个国王,一个僧侣,一个商人,和一个雇佣兵。国王僧侣和商人都让这个雇佣兵去杀死其他两个人,他们谁会死,谁会活?
决定权,当然在雇佣兵手中。在生鲜电商领域,出身和地位并非决定力量,手握选择权的雇佣兵则是“用户”。而如何基于用户需求选品,则是生鲜电商的入门测试题。
那句由周恩来提出,后经毛泽东之口传遍大江南北,如今被京东当作广告语的“多快好省”,似乎是对电商平台的最高赞美,而克里斯安德森的长尾理论也认为,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长尾。
但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却认为,生鲜电商是长尾理论的例外。
从供应端来看,长尾理论只适合库存天数比较长、储存成本比较低的标准工业品,生鲜电商做长尾,库存成本高,而且损耗巨大,再高的毛利率,也被高损耗率给消耗掉了。
再从需求端来看,每日优鲜把用户定位于刚刚崛起的新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的消费升级本质,就是愿意为时间和身份标签买单。女性服装和奢侈品对应的是身份标签,而每日优鲜则是通过高确定性的品质和精选的sku,为用户降低时间成本。
女装是典型的长尾品类,独一无二是服装仅次于保暖和遮羞的第二价值,撞衫是对时尚的亵渎,女士们通过一块逛街、选购、比较服装品味收获友谊。但在生鲜电商领域,长尾理论或许就失效了,土豆、生菜、西红柿除了果腹和满足口舌之欲之外,其价格的涨跌和品相的好坏,不会成为社交话题,相比于在繁多的sku中犹豫纠结,不知如何选购,那些为小家庭采购食物的年轻主妇们,或许更愿意省时省力的一眼看到、买到性价比最高的生鲜食材。
基于供需两端的独特属性,每日优鲜的商品策略是只做精选,不做长尾。
成立三年,每日优鲜的sku常年维持在1000个以下———只有覆盖了用户主流需求的高性价比的必选项,鲜少可有可无的可选项。
而可以类比的是,淘宝、天猫、京东的sku动辄达到数千万之巨,甚至连一个沃尔玛济南门店的sku也有三五万。
与精选sku对应的是全品类,目前,每日优鲜有12个子菜单,除了特价这一单独标签外,还包括水果、蔬菜、乳品、肉蛋、零食等细分品类,覆盖了日常餐桌上的主流食材需求。全品类、小规格包装是保证高客单价、高频购物的需求。
目前,每日优鲜的复购率高达80%,根据易观的生鲜电商榜上,每日优鲜月度活跃用户规模数仍在持续增长,连续五个月排名首位。
全球海选、内外双检
区区1000个sku,却来自全国400多个城市和全球30多个国家。全球海选尖货的重任,一线执行人是每日优鲜的买手们———他们生于城市的辉煌灯火中,却常年游走于山野田间。
在每日优鲜,按照产地与品类划分,每个买手只负责少数几个sku的采购。
资深买手王瞳的工作职责之一是海选出口味最好的大米。
从北京出发,经过10个小时车程,跨越1200多公里,她在黑龙江五常的水田边,找到了卖了十几年稻花香的稻农滕晓东。
辨别真假稻花香,是滕晓东的看家本领:在市场上多达1000万吨的所谓“稻花香”大米中,只有十分之一是真正的稻花香,后者的年产量不过100多万吨。
真的稻花香身材修长,腹部带有白点;颜色清白,呈现和田玉一般的半透明色泽;两手搓米,清新的米香飘散入鼻;一入口劲糯清甜,满口生津。
在滕晓东家的餐桌上,奔波了几千公里、到处寻找好米、早就练出了刁钻口味的王瞳,吃了一口米饭就知道,这就是她要找的真正稻花香。
在累积了足够多的活跃用户之后,每日优鲜推出了“包养计划”,包山、包园、包机、包湖……包下全球各地优选美食的产区,一个庞大的全球美食直供网络正在逐渐完善。
王瞳签完供应商之后,美味佳肴仍然不能直接送上餐桌,接下来是必不可少的安检环节。
尽管,人工智能、登月旅行等新技术已经如此耀眼,但食品安全依然是隐隐作痛、尚未完全解决的痛点,而食品安全,在每日优鲜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他们必须经过高达三重的内部、外部食品检测。
第一层检测是产地资质审核和供应商资质审核。
其次,在商品入库之后,一直到入户之前,还要进行内部全流程实验室级别的安全检测。与很多品牌商的内检通常是抽检不同,每日优鲜的所有水果、蔬菜、水产、肉类等食品,都是100%批次的全面质检。出具了合格报告的商品,才能上线售卖。
此外,每日优鲜还联手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主动进行第三方的外部检测,通过双向对比,保证了实验室检测的专业度和权威性。
在经过60多项检测标准的严格考核之后,泰国皇室特供的榴莲,成为寻常百姓的口中之味;阿拉斯加的鳕鱼,三天之后就摆上北京一户普通家庭的餐盘;湖南湘村带有大理石花纹的雪花猪肉,第一次成为电商畅销品;4小时10000单小龙虾,成为了聚餐上最受欢迎的单品。。。。
终极杀器------前置仓,用户身边的“云冰箱”
年轻的生鲜电商用户,不仅对食品品质吹毛求疵,对于速度同样苛求。
而每日优鲜覆盖于全国13个城市的前置仓模式,只要两个小时,就能把来自中国 400多个城市,全球三十多个国家的美食,送到日常餐桌之上。
除了对速度的保证,前置仓模式,还同步解决了生鲜损耗率和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的顽疾,一举三得。
滕晓东的稻花香大米、阿拉斯加的鳕鱼、北极深海的甜虾等,在100%总部统采之后,通过干线冷链运输的方式,进入城市分选中心,然后通过小干线冷链运输,在用户下单之前,提前达到覆盖半径为三公里的前置微仓。消费者下单之后,由每日优鲜的末端配送员,在两小时内送货上门。
在这个看似漫长的冷冻链条中,其实由两段冷链模式拼接而成。
在进入微仓之间,是规模化的干线冷链,通过规模化分摊,降低边际成本。而出仓到入户阶段,属于每日优鲜创造性的时间冷链,只要送货速度足够快、送货距离足够近,货物就能在足够短的常温环境下保鲜,冷链成本为零。
而过去传统生鲜电商,采用的却干线冷链+小包装的冷媒冷链,后者所指,就是通过冰袋、保温箱这些媒介,解决二十四小时以内长距离配送的需求。
两种冷链模式的优劣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