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地图
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叫有思想。绝不浪费你的时间。轻松又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减负”超2.6万亿元!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公布 ·  13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报  ·  A股主线,重要变化! ·  23 小时前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  中信建投:TMT科技本周核心推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地图

毁掉一个聪明人的方法,是让他变成“解释型人才”

思想地图  · 公众号  ·  · 2021-03-26 17:30

正文


本文是一些大脑碎片。


A

“解释”的碎片

所谓解释型人才,是指“根据表面规律,作出夹层解释,并且爱上自己的解释”的聪明人。

“解释型人才”生产两样东西:安全感和希望。尽管二者都是错觉。

对于一个擅长解释的人,3个最大的陷阱是: 光说不练、先入为主、事后归因。

人类是基于想象的动物。对过去的解释,对现在的幻觉,和对未来的预测,大多属于想象的范畴。

人们经常不由自主地像“解释过去”那样去“解释未来”。

对于过去,统计比解释重要;对于现在,行动比解释重要;对于未来,信念比解释重要。只有当你懂得了统计、行动和信念时,解释才变得重要。

梗,悬念,故事,传奇,源自人们对因果的迷恋。艺术夸大了“解释型人才”的能量。

对现实做太多解释,就像在风景胜地花太多时间拍照而无暇欣赏。

所谓亲密关系,是指你无需向他解释。所谓自由,是指你无需向世界解释。

当你试图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时,解释经常是没用的;当你试图解决人类世界的问题 时,解释经常有用。一个企业家要同时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所有他既要懂“第一性原理”,也要会解释。

即使做出错误的解释,解释型人才也有可能赚钱并成功,这是人类社会为“解释的多样化”所付出的进化代价。

并非我们在解释大自然,而是大自然在解释我们。

假如一个“解释型人才”勇于质疑自己的解释,并且开放地接纳他人的解释,他就会进化成为科学家或哲学家。

关于简洁的解释可能会非常复杂。牛顿为了解释他那几个极其简洁的公式,甚至不得不发明了微积分。

独立思考者不依赖他人的解释也能前行。

假如你花了太多时间用“言语”解释你在做的事情,说明你的事情做得还不够好。换而言之,假如你的某个事情做得不错,即使你自己都解释不清,别人也会替你解释得五彩斑斓。

对于创造者而言,与其浪费时间解释自己的创想,不如直接做出来,然后说:看!

一个厉害的“解释者”,心底都渴望成为一个“被解释者”;而“被解释者”则大多没有类似需求。

不依赖运气的人喜欢用运气解释自己的成功,凭运气成功的人则千方百计找寻运气之外的解释。

我对“解释”作出了如此多的解释,证明了人类对解释的深深迷恋。

B

另外一些碎片

因懒而生的勤奋,经常创造思想和发明;因勤奋而产生的懒,令人放弃真正的思考。

听说某位擅长教育的家长安排好了孩子的每个“10分钟”,我所知道的另一个争分夺秒的故事是白羽鸡从出生到成才(成为食材)只要40天。

在不确定性的商业世界里,最大的机会来自:敢赌的人和会赌的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概率是一种从大量看似无用的噪音中炼金的技术。

人们不愿意为“让某事不发生”付钱,只愿意为“让某事发生”付钱。例如,中国80%的医疗费发生在病故前的一个月,尽管预防上多投入1元钱,治疗就可减支8.5元,并节约100元抢救费。

“标题党”盛行,是因为人们几乎只看标题,甚至买书只看封面。

狗让人类感知到生命不同形态的新鲜感与一致性。

游戏必须有规则边界,方能给“无限”以意义。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养门客,看似混入不少“无用之徒”,其实是为了构建“认知冗余”。基于“无用之用”的“有用之用”,更容易枝繁叶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