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浙江日报有风来
云世界再美,也要有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交通918  ·  大S骨灰已运回中国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昨天  
杭州交通918  ·  就在今天!今年第一场!仅持续约1小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浙江日报有风来

这股“神秘的东方力量”,带来了什么

浙江日报有风来  · 公众号  · 浙江  · 2024-10-30 20:3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中国和合文化中的“让”字所蕴含的智慧和故事。通过两条巷子,即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和浙江天台的“让巷”,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让”字背后体现的和合思想。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和合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即将举办的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的期待。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两条巷子展现中国‘让’的智慧

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和浙江天台的‘让巷’都以‘让’字为主题,背后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智慧。

关键观点2: 和合文化的深层内涵

和合文化中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体现了中国人在解决自我生存、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深邃思考和通达智慧。

关键观点3: 和合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和合文化已深度融入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和融、产业和兴、生态和美、社会和睦。

关键观点4: 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的期待

论坛将探讨和合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期待为世道、世界提供关于和谐、和睦、和平的启迪。


正文

中国有两条和“让”相关的巷子。


一条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小巷“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几乎尽人皆知。


一条在浙江天台,名叫“让巷”。巷如其名,背后也有一个“让”的故事。


天台主城区。图源 浙江在线


传说两户商家隔路建房,建设中发现如果都向外扩建,巷道便会过于狭窄,于是两邻居都提出“让一让”,“让巷”便由此而来。


一个“让”字,是“和合”智慧的具体呈现。


生活中的智慧,来自文化的长久积淀——


时光倒转三千五百年,我们在甲骨文中看到“和”“合”孩童时的模样。和,初义为声音相应和谐;合,本义是上下唇的合拢。很形象。


时针往后拨一千年,我们来到春秋时代。


“和合二仙”形象。图源 视觉中国


习惯性把课堂搬到生活中的孔子,在和弟子聊到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提出了那句著名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既承认差异,又能通过互济互补,达到统一、和谐。


似乎有些“玄”。


让我们把时针再往后拨。看看近世著名学人钱穆是如何阐释“和合”的——


“中国人常抱着一个天人合一的大理想,觉得外面一切异样的新鲜的所见所值,都可融会协调,和凝为一。”“文化中发生冲突,只是一时之变,要求调和,乃是万世之常。”“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乃在最能调和,使冲突之各方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相互调济。”……


“调和”“兼容并包”“共存并处”……“神秘的东方力量”面目变得更加清晰。


天台和合博物馆。图源 浙江在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那迷人的老祖宗”不断培育和浇灌以人地和合、人际和合、身心和合为核心的和合思想之花。和合文化中蕴藏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体现了中国人在解决自我生存、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深邃思考和通达智慧。


再回来说天台的这条“让巷”。如今,短短的“让”巷变得更长了。


“喝了这碗和合茶,大家心平气和把话说开。”不久前,在天台“和为贵”东部和合调解中心,两位村民因房屋间20厘米的滴水沟权属问题前来求助。72岁的调解员王继福以“让巷”故事为引,多次上门看场地、解心结。最终,双方共同签下和解书,握手言和。


作为和合文化的发祥地,如今的天台,处处都是和合印记——和合公园、和合书院、和合书吧、和合雕塑、和合糕点、和合街道、和合非遗展示厅……一种文化润泽一座城市,也浸润着人心。


和合桥。图源 潮新闻


在台州,和合文化已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也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发展,促成全社会层面的文化和融、产业和兴、生态和美、社会和睦。


再过几天,2024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将在天台举办。四海宾朋再次聚首天台山下,同解和合之义、共论和合之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