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aterialsViews
Wiley MaterialsViews中国,带给您最前沿的材料科技动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格吃饱了  ·  云南怎么种什么都好吃。。。 ·  2 天前  
吃什么情报局  ·  双拼的快乐,谁懂?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aterialsViews

【靶向纳米药物】SMSC: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高效诊疗新策略

MaterialsViews  · 公众号  ·  · 2025-02-14 08:29

正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致病性抗双链 DNA dsDNA )抗体的异常累积会导致严重的器官损伤(如狼疮性肾炎)。尽管传统疗法(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但无法快速清除致病抗体,且现有血浆吸附技术效率有限。因此,开发一种特异性靶向清除抗 dsDNA 抗体的新型治疗手段,同时实现精准诊断,成为改善 SLE 管理的迫切需求。

1. SeC@MSNs-DNA 纳米粒子通过调节 B 细胞和 T 细胞实现 SLE 的高效治疗和 LN 诊断的示意图。

针对这一挑战,暨南大学 陈填烽 教授团队成功设计并构建了一种负载有机硒的 DNA 修饰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MSNs-DNA@SeC )。 该纳米药物通过表面修饰的 ctDNA 特异性结合抗 dsDNA 抗体,结合硒元素的免疫调节功能,实现了致病抗体的高效清除和免疫微环境的重塑。研究团队利用透射电镜、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技术证实, MSNs-DNA@SeC 对患者血浆中抗 dsDNA 抗体的平均清除率高达 72% ,显著优于临床常用吸附柱。此外,荧光标记的纳米颗粒可精准定位肾脏中的抗体沉积,为狼疮性肾炎的快速诊断提供了可视化工具。

2. MSNs-DNA 对抗 dsDNA 抗体有效清除及狼疮性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的可视化诊断。

MRI/lpr SLE 模型小鼠中, MSNs-DNA@SeC 不仅显著降低血清抗体水平和尿蛋白含量,还通过调节 B 细胞、 T 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有效缓解了疾病症状。实验显示,治疗后小鼠肾脏损伤标志物减少,免疫细胞比例趋于正常,且纳米药物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一成果为 SLE 的诊疗一体化提供了创新策略,并揭示了抗 dsDNA 抗体在疾病进展中的潜在机制。

3. SeC@MSNs-DNA 纳米粒子实现体内 SLE 的高效治疗,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该研究将纳米材料与 DNA 靶向技术结合,突破了传统疗法在抗体清除和免疫调节中的局限,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纳米医学治疗开辟了新方向。未来,团队计划开发基于 MSNs-DNA@SeC 的免疫吸附柱,推动其临床转化应用。

团队介绍:

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一直致力于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化学创新药物设计与诊疗应用研究,聚焦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肿瘤靶向化学创新药物、硒纳米医学、肿瘤多模态精准诊疗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团队负责人陈填烽,暨南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国家 863 青年科学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广东省纳米化学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聚焦硒纳米医学与疾病精准诊疗应用,发表论文超 300 篇,在 Cell Biomaterials Nat Comm Signal Transduct Tar Ther Matter Sci Adv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期刊发表论文 110 篇,封面论文 40 篇, h-index 85 ,连续五年入选 中国高被引学者 榜单、全球顶尖 10 万科学家榜单。申报中国专利超过 100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2 项,技术成果转化 16 项,实现纳米硒 GMP 吨级生产,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 2023 年广东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2020 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0 年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 2018 年中华医学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等科技奖励。

长期招聘博士后,底薪 65 / 年,等你来!

https://mp.weixin.qq.com/s/rhpLQCcy-5BDOJd7JGAi6Q

论文信息:

Targeting Nanotherapeutics for Highly Efficien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through Regulation of Immune Response

Ting Liu, Zhiming Lin, Xi Zhang, Yu Yang, Guanning Huang, Yanzi Yu, Bin Xie,

Lizhen He* , Tianfeng Chen*

Small Science

DOI : 10.1002/smsc.202400521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查看该论文原文。

WILEY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