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与人相系,却更恐惧被就此绑死。害怕孤单,所以找人同行,但新的不安却从别处涌现。在液态的爱里,我们一次一次地聚合,一次又一次地分离。” 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液态之爱》里如此描述年轻人感情生活中的纠结状态。
中国的年轻人们无疑也受到了影响。
一方面,他们想要享受恋爱关系里的亲密,又害怕彼此互相束缚。多项调查和个案分析显示,年轻人没有“性趣”,很可能和他们没有亲密关系相关。有受访者表示,自己无法接受亲密关系,但也不愿意只有单纯性的关系。
这一矛盾看似不难解决——只需找到合适的人,与其建立恋爱关系,并顺理成章开展性生活即可。然而,现实中爱一个人并不容易。
“其实这个东西(恋爱关系)从来都是挺费神的,”李银河认为,“(恋爱)需要各种与人交往的技巧,这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费神、费时、费精力,还费钱。你要一个人过的话没这些事。比较偷懒的人,或者比较笨的(人),他就望而却步了。”
性教育、恋爱经验的缺失,也无时不在影响年轻人建立亲密关系。
在美国西北大学的“婚姻入门”课上,一位女性说,她拥有高等学历的白领父母不鼓励她在上高中时恋爱,怕让她分心。到了研究生,她都很难改变这种态度。“我现在需要完成学业,然后找到一份工作,我要做这做那,然后再考虑恋爱。但等到30岁了,你还在问自己:什么是爱?恋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一感觉,不少中国年轻人也有共鸣。中国的性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学生时期的“早恋”经常受到来自家长和老师的阻力。
另一方面,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的尊重和接纳,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单身。
李银河分析,过去在中国文化中,独身是非常不好的,社会对一个人的期望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上世纪80年代的数据显示,当时全国只有3.8%的人终身不婚。到了2015年,国家民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独居人口上升到了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