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是创业者的春天
寻找中国创客:
2016 年是资本寒冬,但是你一直说这是创业者的春天,为什么?
徐小平:
我认为真格在 2016 年的投资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项目质量和数量大幅度提升。这跟其他投资人退缩有关,估值下降,竞争不那么激烈。真格作为业界的主要成员之一,
我们的投资行为象征着春天,也呼唤着春天。
潮起潮落也许是有的,但是依旧惊涛拍岸,好的项目依然在召唤着无数投资人。
寻找中国创客:
现在投资环境、节奏和前几年相比变化是什么
?
徐小平:
整个投资界和创业者的关系前所未有的亲近、火热。
也就是说没有寒冬,只有不好的项目,好项目出来,大家依然会疯狂地追捧。
以直播和自行车共享经济来说,整体上节奏在放慢,许多人在观望。但是我觉得观望的人会后悔的。
在资本寒冬的质疑中,我看到硬科技在迅速崛起,自动驾驶、大数据。
顶级高校的顶级科学家创业浪潮在越来越热,这预示新的投资的高潮会到来。
寻找中国创客:
李开复说,
现在是科学家创业最好的年代。
徐小平:
对!移动互联网创业、模式创业也许到了一个瓶颈,但是基于新技术平台的创业,会带来新一波创业浪潮。
更多的高科技创业在高歌猛进,而不是在退缩。
寻找中国创客:
这波创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属性?
徐小平:
创业者想一个点子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模式创业已经过去了。未来拼的是科技,和对行业精深理解的创业。我们投资了几家自媒体,都是精深的媒体人,比如张伟,时尚主编做新世相,媒体人徐达内做新榜。
2016 年创业者的两大特点,一是致力于精深科技,一是精深行业领袖。
不投模式,只投牛人
寻找中国创客:
有人说过去一年很多投资机构在放假,进入低谷期,另外有一种说法是创业者也是分拨的,有可能吗?
徐小平:
没有这种可能。
创业者永远是年轻的,永远是野心勃勃,但是创业的模式是有年份性的。
现在没有人做团购、社交、应用,但是开始提倡消费升级。更贵、更好的衣食住的产品创业正在崛起,最终洋品牌会被本土创业者击败,这是去年以来我们见过最激动人心的现象。有人说投资也有年份的好坏,我还不太接受这种说法。
寻找中国创客:
2016 年涌现了网红经济、共享经济,你的投资理念会因为新概念的到来发生改变么?
徐小平:
没有变化。
真格基金不看未来、不看行业、不看模式、不看数据,就看人是不是行业中牛人。
我们投资理念一如既往的不变,不投模式,只投人。牛人意味着学习力、工作力、影响力,所以我们不仅投人,还只投牛人,不断寻找牛人。
寻找中国创客:
现在海外资产比较便宜,很多企业出海创业,如何看待这种风潮?对中国未来经济有什么影响?
徐小平:
这两三年以来,有一个特别令人激动的现象,中国人在国内创业,在脑子里预设的模式就是出国。
中国本土创业者把国际市场当作第一市场,而且里面也诞生了很多超一流的企业。
寻找中国创客:
这是中国创业者一大特点,会是新 BAT 重要的特点吗?
徐小平:
新 BAT 得是国内、国际市场一把抓。
基金出海国际化能力非常重要
寻找中国创客
:
去年下半年开始,很多基金布局海外,到硅谷搞一个分站?
徐小平:
中国的企业都出海了,中国的投资能不出海吗?投资机构纷纷国际化,投资界最先国际化的社区。真格在硅谷也设了一个办公室,我们投了一二十个项目。
寻找中国创客:
马斯克的超级高铁 Hyperloop 这样的项目,真格是怎么投进去的?
徐小平:
2014 年年底,我去都柏林参加国际互联网大会,认识了一位美国投资人,他也是 Uber 的主要投资人。他说有一个 Hyperloop,我听后表示必须要投。
所有的生意是人与人之间的生意,
我们能投到 Hyperloop,也是因为我们在美国有人。
寻找中国创客:
听说很多基金出海,但是没有得到国外市场的认可,有没有经验介绍?
徐小平:
真格一开始国际化能力非常强,我们和外国人开会,没有人把我们当作外国,这点是非常重
要的。
语言文化上的零距离的沟通,这是真格独一无二的优势。
就国际化而言,钱出去了,人出去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是你必须要懂人,懂外国人。
寻找中国创客:
国际化会是未来真格主要的发展趋势吗?
徐小平:
我们不刻意追求这个。我们在硅谷有一个名声,真格只投回国创业的人,这不一定,我们也投美国人。
真格的使命主要服务中国创业者,重要战略是投回国创业的留学生。
寻找中国创客:
真格为什么选择
ofo,如何看待自行车竞争?
徐小平:
ofo 创始人戴威是北大学生会主席,曾去贵州支教。学生会主席证明他有能力,有号召力,去支教证明有社会责任感。有领袖力量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你不投,还投谁。
我不管共享经济还是独享经济,只管创业者是不是我们未来的创业领袖。
今年,我们有一个重要口号,真格基金为明日企业领袖背书 。
在创业中学会创业
寻找中国创客:
好天使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徐小平:
天使投资人要耐得住寂寞,要做长远打算,要有和创始人一起成长的闲情逸致。
不能老想着赚快钱,要享受做梦的过程。投了之后,就不要再过问,我们也从来不查账。既然投资了,就对创始人绝对信任。
寻找中国创客:
有人说你喜欢投让你激动的人,见到你就讲故事。
徐小平:
大多数机构会对创始人做背景调查,调查越多发现越多问题。
我们只投长项,只要他有一个点与众不同,我们就投了。
核心是创始人的学习力、专业程度、影响力。当然也会考虑团队,主要看团队是否和谐、互信互补、互让妥协。
寻找中国创客:
有人说,现在双创有些浮躁,投资人太多,创业者不够用了。有数据称,目前中国已经有 2 万多家投资机构了。你怎么看投资机构的竞争?
徐小平:
我不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我们目前创业的广度、深度还远远不够,投资机构还可以再多 5
0 倍。
寻找中国创客:
有人说很多人年轻人被“忽悠”创业了,没有经历学历,必然失败,是人才浪费。
徐小平:
这是小农思想作祟。
人是在创业中学会创业的,即使创业失败,这样的人在人才市场上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创业是对人的历练,绝不是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