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康石石
做艺术留学,更做艺术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世界NO.1麻省理工艺术本硕免!费!读! ·  2 天前  
康石石  ·  不会日语,也能读的几所日本大学 ·  3 天前  
康石石  ·  在汉艺卷出6个奖,保研本校! ·  3 天前  
康石石  ·  这些作品集主题好离经叛道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康石石

我是这样拿到哈佛大学offer的:

康石石  · 公众号  · 艺术  · 2024-12-03 09:00

正文


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周三“艺术升学知识共享”栏目,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学生进行个人分享,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分享你的艺术留学体验,请联系文末二维码



本期分享人:、同学



H·ART 23届学员

美国本科 思辨设计专业

获 哈佛大学 Master in Design

宾夕法尼亚大学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哥伦比亚大学 M.S. Architecure and Urban Design +1.8W刀奖学金 offer




01

能拿到哈佛,有努力,有运气


也不怕大家笑话,我刚来H·ART那会儿,审美丑到令人发指。


原本我该去年那一批次就提交申请,之所以GAP了一年,纯属我做的作品集1.0版本,齐齐把徐老师他们都干沉默了。


把老师们丑哭的“黑历史” 

作品集1.0是纯纯科学论文style排版


所以大家要问我为什么能拿到哈佛,是不是因为很“学霸”?唔,我自认不是那种从头卷到尾的类型。


从头聊起吧。


我是一路从美高读到美本的。中学那会儿就到美国念书了。好在美高时期我十分发愤图强,考上了如今本科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


但这个机械工程,我学起来确实不太开心!我以为往工程师方向发展,在未来可以设计一些产品结构,将理想中的设计落地为现实。结果大一去实习后才发现不是这回事啊。


于是没读多久我就脚底一抹油转专业思辨设计去了。


本科大学地理位置很惬意,校园提倡环保政策,学校的强项也是自然科学类,有很多前沿的相关研究


我们学校的思辨设计非常神奇据说我们专业的主创教授,以前是学信息科技的,属于在80、90年代活跃在计算机领域的那批佼佼者,熏陶过许多前沿想法,于是他对传统的产品设计有那么点意见,想自己来创办个不一样的专业来教学生。(甚至这位教授还在俄罗斯教过书!一个美国人去俄罗斯教书!)


这就导致,我的本科过得极度玄学。我们每节课几乎都是跟着教授一起头脑风暴,讲我们想出来的一些通过产品以小见大的社会现象,不落地且无任何设计产出


而我本科学校生物又很好,因此作为一个思辨设计专业学生,我们还必须要修生物、环境工程的学分,乃至学习编程哲学


我们环境课学的就是这些


多数人大概学完这个专业都会感到绝望,因为太过跨学科导致所学知识多又杂,却并不深入。


事实上也是,我最开始来H·ART时就是抱着自己做的那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问老师能不能挽救一下,毕竟我当时连基础软件都没学过T^T。


左图:在H·ART老师手把手教我从零开始学Rhino,油管很难找教程,如果没老师指导盯着,我估计还只能建方块TT

右图:我本科没学过作品集如何排版,只会写论文或者做PPT,老师就一步步带着我提高视觉审美,学习不同的排法和阅读逻辑


不过因为我自己从小就很喜欢讨论动物及环境保护的议题,脑洞比较发散吧,所以面对学校的各种“不正经课程”还算适应良好。甚至主动选修了许多“与专业毫不相关的课程”,比如动物行为学、环境研究、土壤研究等等……属于那种让面试官一看成绩单就觉得这人好怪,再看一眼的程度。


动物行为学应该是我最喜欢的课程之一。教授他是专门学蜜蜂行为的,教我们很多有关蜜蜂的八字舞蹈、蜂巢思维等知识。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昆虫行为学,如蝉鸣、蟋蟀的声音扩散物理现象。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种喜欢靠翅膀振动或靠摩擦腿发出声音的昆虫,它会把叶子咬出一个洞,把其当做扩音器,然后站在叶子后面煽动翅膀,来吸引异性。


很奇怪对吧哈哈。但或许正是这些奇怪的经历,让我打造出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作品集


比如我最喜欢的项目“树的蒸腾器”。就是利用了仿生学知识,借用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只凭自然给予的能量,依靠大气压的差别,让水从地底往空气中被动输出。从而造出一个垂直公园。


哦,对,这张图,就是我上面那个作品集1.0的最终进化版。(T▽T)ノ 


《树的蒸腾器》

跟开篇第一张图是同一个项目



02

这两年的申请经历,主打一个“兵荒马乱”。


起初来H·ART时,我比较迷茫,也不太知道自己想学啥。但毕竟转专业前我是个正宗的机械工程er,寻思说那就学产品设计吧!然后开始跟着老师啃建模啃到天昏地暗。


去年deadline时,就提交了上文那版巨丑的作品集1.0。徐老师他们看完沉默良久,回了我一堆emmmmm与省略号。


于是光荣躺平,GAP一年,我找排版老师狠狠恶补了下视觉表达。好不容易把作品集稍微捋成看得过去的样子,徐老师说“你这不行啊,完全不是产品设计的思路”。然后我鞠了一把热泪,从头翻台。结果这项目越细化越深入,它就越来越往建筑与环境设计方向歪楼,完全不受我控制。


唔,我这么形容或许有点抽象,细聊你就懂了。


比如我的项目“消失的床”,就是从一枚小型产品华丽变身巨型建筑的。


《消失的床》项目截图 睡眠中心入口


起因是我有段时间非常emo,天天失眠。徐老师听我聊完烦恼,提到说他的睡眠质量特别好,属于倒下就能睡的类型。我就很羡慕,问他怎么做到的。然后他说,因为床对他来说就只是床,它的功能对他而言就只用作休息。


我反思了一下,好像确实自己会经常在床上看电脑、写东西,这种习惯在心理暗示上,就如“巴普洛夫的狗”,会让我将床与睡眠无法完全结合在一起。那有没有一种产品,能够强迫人们去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从而改善睡眠质量呢?


然后我们就想到做一版“消失的床”。这个床会在每晚7点通过3D打印快速编织,人就可以上床睡觉了,然后到早上7点它开始自动拆卸。假如你没在规定时间内睡觉,就只能睡地板了,从而强迫你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它不是一种为了人们舒适和方便设计的东西,反其道而行之。


在头脑风暴中诞生的床的其中一个支架结构


但这个床吧,它因为使用的是3D打印技术,结构外观格外异形和离奇,还需要把它固定在天花板上,商业价值很低。这产品只能当个噱头放在展厅里,没有扩散性。我和徐老师头脑风暴了许久,突然想到要不干脆把它变成一栋建筑好了


让这个建筑的功能直接变成一个睡眠中心会更合理些,你只需到睡眠诊所中预约一星期的房间,然后矫正完毕后再check out就好了。这样形成一整套商业服务系统,从根源上解决产品的落地性问题。


模型的一小部分零件


这个项目我原本计划2个月内完成的,哪成想越做体量越大,越做越建筑环境方向快马狂奔


所以申请择校挑专业时,我报的这几个专业虽然说都是在建筑和城市规划部门下,但它们基本都是跨学科专业,比较贴合我的作品集类型。


but问题来了,时间拨动到今年申请季deadline的头几天,我的作品集它属性变了。于是又只能紧急找建筑学部的老师约课讲思路。这么改下来的确有些四不像,它不像个产品作品集,也不像个建筑作品集,但我又实在没时间了就只好交上去了(甚至最后一版我都没好意思让老师看hh,心虚


抱着极为忐忑的心情等待,没想到哈佛居然真的捞我了,惊喜!


左图:因为大学教的和产品不搭噶,徐老师教我发觉问题的方法,让当时emo的我苦思冥想好几节课,耐心开导我

右图:很喜欢和建筑李老师聊天,她说话有趣知识面广,可惜我提交前半个月才开始学建筑,没能多约课



03

只能说感谢自己日积月累的努力吧!


我现在还没和徐老师复盘哈佛录我的原因。所以以下只是我个人拙见,不见得适用所有朋友,只是就我在美国读了这么多年书所思所见,给予大家一些建议。


首先我是美本嘛,美本申请当然多少是有一些优势在的。但这个优势不单纯只是学历背景和语言问题,更多在于思维方式


以小见大,就比如写作文吧。我在国内初中念书时,大家会经常写很多词藻优美的叙事文。但等我到美高念书时,就发现美国人写的文章大多都是议论文,他们好像有意识培养学生为大学申请文书做训练。


美高人都很熟的写作文结构,非常死板,我恨死它了


因为几乎所有综合大学的申请文书,他们需要你有叙事能力,因为你要讲个好故事来吸引人,但同时它的内涵实际上还是个议论文,因为你要兜售自己:要非常直白地告诉审核老师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优点?你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并且要辅以真实案例来进行佐证。


既直接又富有故事内涵,而不是用空虚的辞藻堆砌而成,这可能就是大家在撰写文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我在撰写文书的过程中就花费了很多功夫。


高中时期的我被朋友叫老农


另外,这类综合大学他非常看重:你作为一个人,你是如何给周围人带来影响的包括文书、包括作品集,乃至包括你本科上的课、看的书、做的课外活动,其实都是在解答这一问题。


以我个人举例,我从小就喜欢研究动物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实际上关于跨专业这事,我高中已经“初露端倪”。那时候自己主动修了很多大学课程,然后到大学直接转学分了。导致我虽然转了专业,但也提前到两年就可以毕业。这点在成绩单上或许也有体现。


另外就是在本科期间我选修了很多跟动物有关的课,那招生官会认为我的确是对这些东西抱有兴趣。


高中开始有空没空都会去爬山或者做点户外的义工


同时我一直坚持参加各种环境保护的公益活动。甚至我这本作品集,也是在讲我是如何用微薄的设计力量来认知环境、改变环境。还有我的文书,也提到我非常喜欢环保,然后我会拉动周围人一起来参与环保事件,而我在这个事件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我联想到如果有个产品可以更好地改变社会上的某些现象等等。


不完全关乎成绩,毕竟哈佛这门专业不用交GRE。且我的绩点在班里也不是最高的,当然也是班里前10%啦。


我感觉核心在于招生官可能就喜欢看到你是一个consistent(始终如一)的人。


因此还是比较老生常谈的话题,一定要全面综合的发展!申藤校的材料每一项方方面面都要顾及,就比如推荐信吧。


其实推荐信一般是有模板的,但如果有些教授他很喜欢你,他就不会按照模板去写,甚至会专门去根据你的申请学校帮你量身定制。我们专业的教授就特别好,因为我们专业日常就是课堂讨论,和教授直接交流的机会多,因此我收到的推荐信都非常适合我。


好运连连送你


当然啦,我是真心认为今年哈佛能捞我,运气也占很大比重~


毕竟徐老师也说,之前哈佛建筑录的人向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建筑生,结果我搞了一个特立独行。或许就让哈佛觉得,哎,这人好怪,再看一眼,给她个offer吧哈哈哈。


但我这么说不是想让大家都照着我学。切记!因为我之前和一个美国招生官聊天,他透露道,现在他们录中国学生都特别谨慎,因为中国人特别擅长出模板。今年有个人按照这个成功案例来了,明年就能copy出一大堆类似的。


因此,大家要学会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consistent到底。这样一定没问题的!


最后还是想在这里郑重感谢下帮助我的老师们!我很喜欢H·ART的一点就是老师们从来不强制我做什么,他们也不会代替我做,而是给我例子,让我自己去找规律学习,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2年来我在学校和H·ART真的好像同时上了两所大学。


感谢我最敬爱的主带老师徐老师!他确实花很多时间耐心疏导我,和我一起漫游头脑风暴。而且我emo的时候上课全程像人工智障,徐老师也没放弃我55。


还要感谢教我建模、排版、建筑知识的李老师、王老师、尚老师、左老师和Alex老师!我的每一张offer都有老师们的倾情帮助!撒浪嘿~


如果你想申请藤校,或者考研、保研、申博、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相关问题,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康石石老师: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



  • 问留学:

  • 申请国家+院校+专业+个人情况


  • 问保研/博士深造:

  • 申请院校+专业+个人情况


  • 问求职:

  • 求职公司+职位+个人情况


  • 参加作品集培训:

  • 个人姓名+深造/求职+专业


  • 参加学术论文指导:

  • 个人姓名+升学or毕业论文+专业



希望康石石能帮到每一名艺术生

无论艺术留学,还是艺术设计,或是认知世界



往期“艺术留学知识共享”栏目  


第三百二十七期

代尔夫特的战略产品设计,不是我吹,建议大家工作个两年再来


第三百二十六期

上完UCL,感觉自己回国就业的路都变宽了


第三百二十五期

我留学半年只花了2.4W元!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