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
Susan Kuang(ID:susankuang2014)
,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联系方式:合作请加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
: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文 |
Susan Kuang
编辑 | 陈卓
导读:
每年年初,许多人都会制定一个新计划,仿佛它可以指出未来的方向,给我们有一种安全感。然而殊不知,计划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靠,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定计划又做不完”的死循环!
又
到了该给新的一年做计划的时候了。不过,关于计划,我的观点可能与大多数人相反,我认为我们完全不用太把计划,特别是长期计划,当一回事,更不用执着于完成计划。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我对计划的理解。
人类对于计划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热情,然而大多数人未能意识到的是,这种热情的另一面其实是对不确定性以及未知的恐惧。
我们之所以热衷于计划,是因为计划能给人一种对未来的掌控感,但是这种掌控感只是一种假象,因为未来存在着太多无法被预知的随机变化
。
事实上,计划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靠,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因为高科技的推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整个世界也因为高度紧密的连结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可琢磨,这样的结果就是,计划的意义也在变得越来越小,并且,越长的计划,对于未来的猜测就越不准,也就越没有意义。
那么,计划还有必要做么?当然有必要,因为
不管未来有多不确定,此次此刻,我们依然需要计划来提供必要的方向感
。计划是我们根据当前信息可以做出的对未来最准确的假设,它能给我们的当下提供行动方向,但如果我们误解了计划的本质,把它当作行动指导,严格去执行的话,就会因为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而失去机会。
因此,
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计划只不过是对未来的猜想罢了,它就像某个科学假说一般,等待着被证伪,等待着被修改
。
不过,放弃对计划的执着并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因为
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更好的计划,而是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方式,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
从人类心智出现的那一刻开始,对于未知的恐惧就一直笼罩着人类的心灵,而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所做出的很多努力,不管是宗教,还是哲学,或是自然科学,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世界的规律,以便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感。
但无论如何努力,人类都无法消除不确定性,原因在于,宇宙的本质就是变化,而这种变化大多是随机的。即便这种变化背后有规律,这种规律也只具有统计上的意义,无法用来进行精准预测,这就好比,我们知道骰子每面出现的概率是1/6,但这并不能帮助我们判断下一次掷骰子时哪一面会朝上,所有人都知道经济有周期性的波动,然而就算最顶级的经济学家也无法准确预测经济周期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所以,
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怎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完成计划,而是如何在变化中随机应变,达到“无论外在世界如何变化,我都能以最佳的方式发展下去”的境界
。
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比生命的进化过程更能体现这种随机应变能力。生命从最初出现到现在已经有36亿年的时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地球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动荡与磨难:大陆到处移动,以不顾一切的速度相撞,海洋出现又消失,陨石时不时地撞击地球,火山不断地爆发,厚厚的冰层经常将地球覆盖。在这种变化无常,甚至可以说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命得以延续和昌盛,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迹。
生命为何能有如此强的适应力?
实际上,生命演化靠的不是计划,而是一种看似有点笨但却十分有效的策略
。那就是通过大规模繁殖和可复制的变异来确保有足够多具有差异化的子代,然后再让环境进行挑选,淘汰那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子代。
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塔勒布以研究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著称,他在《反脆弱》这本书中给这种能力做了定义,称之为“反脆弱”。塔勒布认为如果某个事物能够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那么它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反脆弱的智慧在于,它不是一种进攻型策略而是一种防守型策略
。它根本不需要提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因为反脆弱对抗不确定性的方式不是依赖精确的预测,而是让自己拥有足够多的选择,就像基因的反脆弱不是因为事先能预知会发生什么而是因为变异提供了可选择性,然后任由“随机的环境变化”去挑选。
这样,无论未来发生怎样的随机事件,我们有机会选择那个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以确保损失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期权比期货更具有反脆弱性,就在于期权多了一个“放弃”的选项,在遇到不利结果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放弃购买来减少损失,而我所提倡的“斜杠式”发展策略也具有反脆弱性,因为它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人生选项。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反脆弱性,不是因为没有选择,而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和机会
。事实上,任何事件的发生对我们来说仅仅是外部信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它的影响结果是有利还是不利则取决于我们的选择。举例来说,判断被公司辞退是有利还是不利事件,就需要看你在事情发生之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如果你能把它当成前进的动力,并因此变得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最后获得了比原来更好的工作,那么它就是有利事件,但如果你因此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那么它就是不利事件。
有了反脆弱性,我们就无需太过关注“未来会怎么样”,或者“未来要怎样”,而只需专注于思考“接下来怎么办”。
在我们还没有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去思考第二步、第五步,甚至第十步要怎么走是毫无疑义的,因为只有走完了第一步,获得了准确的反馈信息时,我们才知道接下来如何走才最有利
。当我们拥有了选择的意识,并能够及时根据外部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选择,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那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面前,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