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匠心地理
诸位可爱的地理粉,匠心地理长期致力于图解真题,手绘地理,电子制图,原创PPT等实用地理资源的打造。走进匠心地理,我们一起学地理知识,练习地理板图板画,看趣味图解。让地理化抽象为具体,变朦胧为直观。期待您的到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93交通之声  ·  知名相声演员怒斥:给我自由! ·  昨天  
丁香园肿瘤时间  ·  PFS 超 36 个月,赛沃替尼治疗 PS ... ·  3 天前  
FM93交通之声  ·  刚刚,张兰、汪小菲账号,无限期封禁 ·  2 天前  
解螺旋  ·  爆料!全网都在找DeepSeek综述写作指令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匠心地理

“ 积雪覆盖 ” 都考啥?

匠心地理  · 公众号  ·  · 2024-12-18 19:04

正文

积雪覆盖 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天气现象,由于它涉及到自然地理的 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区域认知 等核心素养,是高考考试中非常喜欢考查的内容和方向,那考试中涉及到积雪覆盖主要考查哪些方向呢?


01

积雪产生的原因

积雪亦称雪被或雪盖,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 雪在地面所覆盖的面积达到一地周围能见面积的一半以上者,称为积雪。为降雪覆盖在地面上产生的结果,所以产生原因为有 水汽 降温条件 凝结核


02

积雪覆盖厚度的影响因素

积雪顾名思义为积聚未融的雪,所以影响其覆盖厚度的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 降雪量 ,二是 存雪量 降雪量大,存雪量大,积雪厚度大,反之积雪厚度小。

降雪量与气温、水汽含量等密切相关,存雪量与地形、融雪量相关。

可以用下表示意:


03

积雪覆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冰雪大量反射太阳辐射是南极气温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积雪为 高反射率 的地表物质,能够大量 反射太阳辐射 减少地面吸收太阳辐射 ,而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从而 降低了大气温度 ,所以积雪覆盖地区大气温度相对较低;积雪融化时会大量吸收热量,导致气温降低。


(2)对水文的影响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

春季季节性积雪融化 ,可以对河流起到补给作用(一般纬度较高地区),同时如果短时间内气温回升速度快,融雪量大也容易出现融雪性洪水;积雪融化形成的水源补给, 水质较好 水温较低 ,可以 降低河流含沙量 水温


(3)对土壤的影响

积雪是 热量的不良导体 隔绝了土壤和大气 减少了土壤和大气的热量交换 ,对土壤起到了保温作用;同时积雪融化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了 土壤墒情 (土壤含水率)


积雪中有大量氮化物,融化后可进入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积雪覆盖在地表,减轻了外力对地面的侵蚀,利于保护土壤。


(4)对生物的影响

积雪覆盖可以 冻死害虫

积雪融化导致气温降低,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04

积雪覆盖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积雪影响出行

积雪覆盖导致气温低,易引发感冒等疾病,积雪反射率高,易引发雪盲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积雪导致地面覆盖,严重影响出行。


(2)对农业的影响

积雪覆盖农作物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因为积雪可以冻死害虫,减少病虫害,利于绿色生产,积雪融化可以补充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肥力,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可以减少冻害的发生;但积雪对农业生产也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产生冻害,压倒农作物,牲畜冻死冻伤,寻找牧草困难等。


(3)对交通的影响

新疆独库公路专门用于指示积雪的交通标识

(图中红黄相间箭头向下的标识)

积雪覆盖导致道路被埋,湿滑,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积雪易压垮压断电线等设备,影响通讯和供电。

(4)对建筑的影响

日本的合掌屋

在降雪量大的地区,传统民居中为减轻积雪的积压作用,往往会把屋顶的倾斜度造的比较大,利于积雪滑落,比如日本的合掌造。


(5)对旅游业的影响

日本的雪墙公路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积雪覆盖地区可以利用其发展旅游观光业;同时如果为山区的话,还可以借助地势发展冰雪运动,发展多样化的旅游业。

积雪的六种效应



05

试题链接

(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6.C    7.D    8.C

6.C 题目限定在高山苔原带内,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哪一个。每一个自然带都会占据一定的空间,在高山苔原带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温度与海拔相关;该自然带内,湿度相对较大,降水较多,再往高海拔降水量减少,降水量与海拔相关;该自然带内,坡度陡,风力大,不利于积雪堆积,坡度小有利于积雪的堆积,积雪厚度大,积雪厚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在该自然带内降雪量差异不大,与海拔基本无关;坡度影响水分、土壤厚度,海拔影响气温和降水,都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

7.D 该题考察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矮小灌木冻害发生与积雪覆盖的关系。积雪覆盖可以阻隔外界冷空气对矮小灌木的影响,同时增加湿度,从而可以减少冻害的发生,所以积雪越厚,越有利于减少冻害。长白山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地形抬升,降水量较多;冬季气温除了看坡向,还要看海拔,纬度等,西北坡不一定是最低的;西北坡为夏季风的北坡,夏季降水少,年日照实数不一定是最少的;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最大,易吹散积雪,导致积雪变薄,从而加剧冻害。

8.C 气候变暖而导致冻害加剧,说明气候变暖导致积雪变薄或者积雪覆盖时间变短,从而加剧冻害发生。对照四个选项,只有降雪期推后 符合积雪覆盖时间变短,从而加剧冻害发生。蒸腾加剧和低温更低与冻害的发生关联性不大,太阳辐射减弱与气候变暖关系不大。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2016全国卷三)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 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0~11 题。

10.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

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

11.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l0.B     11.B

解析:

l0.B 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一到三次冰期,当山峰一开始抬升至冰期终年积雪高度时,就会出现积雪,当山峰继续抬升时,山峰始终处于积雪状态下,如此,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就会更多,而后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的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就会更少,所以经历冰期次数多的山峰抬升的早。故选B。

11.B 点苍山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在末次冰期时,山上有冰川发育,而现在无现代冰川发育,说明冰川融化了,导致冰川融化的原因最可能是现在气温更高。同一地区日照长度在不同时期不会有明显变化,植被茂密与冰川融化没有关系,该地区位于板块挤压地区,海拔可能会升高。故选B。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2016海南卷)雪崩是积雪在陡峭山体发生的一种瞬间崩落现象,运动速度快、冲击力大。火山喷发、地震等可诱发雪崩。某年5月31日,甲市(位置见图9)发生里氏7.6级地震,距该市130千米 左右的山峰发生大规模雪崩。雪崩导致乙市在几分钟内全城几乎被毁,人员伤亡惨重。据此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此次雪崩形成及乙市受灾严重的原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附近山地海拔高,终年积雪;地震破坏积雪稳定性,诱发雪崩;山体坡度大,雪崩速度快,冲击力大,破坏性强;乙市位于雪崩路径上,雪崩突发,到达时间短,人员来不及逃生。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2017全国卷一)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 -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9、B     10、C    11、D

解析:

9、B 覆膜技术具有保温作用,所以膜内温度高于膜外温度,所以①②为膜内气温,③④为膜外温度。有积雪的气温较低,所以③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④代表丰雪年平均气温;积雪覆盖下的温度由于积雪与外界大气的隔离作用,即积雪具有保温作用,积雪覆盖下的平均温度更高,所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温度,② 表示枯雪年膜内温度。故选B。

10、C 寒冷期为12月-次年2月,曲线表示的是平均气温日变化,图中最低气温高于-16℃,但这是一个平均气温,不代表整个寒冷期都是高于-16℃,所以A错;膜外丰、枯雪期气温变化基本是一致,所以B选项表述不准确;膜内丰、枯雪年气温两条曲线差异较大,这是由于积雪差异造成的,故C正确;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变化较平稳,与气温变化不一致,D错。

11、D 根据气温的日变化,一般一个地区最高温在14时左右,我国用的是北京时间,图中最高温出现时间大概在北京时间16时左右,也就是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大概晚两小时,只有新疆符合,故选D。

点击此处查看本题解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