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学温故社
知幽渺之理而收显著之效:从实验到理论,探索催化反应隐藏的信息与机理,打开催化过程“黑匣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学温故社

【精选】催化加氢,乔世璋/路军岭/于琦/李春忠/张健等成果

科学温故社  · 公众号  ·  · 2024-06-24 20:2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乙烯(C 2 H 4 )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主要原料,它是高温蒸汽裂解烃类物质时的常见副产品。然而,在乙烯生产过程中,乙炔或乙炔(C 2 H 2 )会导致催化剂中毒,进而显著影响选择性,并缩短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在工业上,使用钯(Pd)催化剂选择性地将乙炔(C 2 H 2 )氢化为乙烯(C 2 H 4 )是最常见的净化方法。由于在此过程中,乙烯通常会进一步氢化为乙烷(C 2 H 6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开发一种更具选择性的 氢化催化剂 ,以实现乙烯的净化和合成,同时防止乙烷生成。将金属(如金、银、铜、铅、镓)掺杂到钯催化剂中已被认为是一种改善乙烯选择性的典型策略,尽管这种改性催化剂需要在 更高的温度 下工作,并牺牲大量的 高活性钯位点

本文总结了陕西理工大学 于琦 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 Constanze N. Neumann 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路军岭 教授,华东理工大学 李春忠 教授,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乔世璋 院士,西北工业大学 张健 教授等课题组在 Nano Research Energy Nature Chemistr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等期刊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供读者了解领域最新进展。


0 1
Nano Research Energy: 单原子催化剂M 1 /PW 12 O 40 在炔烃加氢材料中的理论催化性能


开发一种能够充分利用钯活性位点的有效氢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据报道,Kyriakou及其同事通过在Cu(111)表面合金化单个钯原子和一个铜原子,并进行大量实验,展示了新型单原子合金(SAAs)。他们还报告说,单原子催化剂(SACs)在选择性氢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Zhuo等人报告称,与之前的PdZn金属间化合物催化剂相比,Pd 1 /ZnO单原子催化剂在C 2 H 2 氢化方面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由于单原子(SA)的表面自由能稳定,催化剂载体在反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该研究的关键在于构建有效的载体,以实现单原子催化剂的精细分散。

鉴于此,陕西理工大学 于琦 教授在 Nano Research Energy 上发表了题为 “ Theoretic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M 1 /PW 12 O 40 for alkyne hydrogenation materials ”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通过第一性原理量子计算,探索了锚定在 磷钨酸( PTA )簇上 的9族金属原子M 1 (M1 = Co, Rh, Ir)的单原子催化剂在乙炔氢化中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机制。

  2. 研究发现,乙炔(C 2 H 2 )氢化的催化活性由两个关键参数决定:吸附物(H 2 , C 2 H 2 )的 吸附能 和乙炔氢化的 活化能垒

  3. 作者表明,在室温下实验表征的Rh 1 /PTA上,乙炔氢化反应路径包括三个步骤:C 2 H 2 和H 2 在Rh 1 /PTA上的共吸附,H 2 攻击C 2 H 2 形成C 2 H 4 ,然后C 2 H 4 解吸或进一步与H 2 反应生成C 2 H 6 并完成催化循环。

  4. Rh 1 /PTA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C 2 H 4 解吸能为 1.46 eV ,乙烯氢化的能垒为 2.59 eV 。此外,作者还进行了微观动力学分析,以进一步理解机制和催化性能。

  5. 研究表明,PTA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在炔烃氢化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Talib SH et al ., Theoretical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M 1 /PW 12 O 40 for alkyne hydrogenation materials. Nano Research Energy , 2024. https://doi.org/10.26599/NRE.2024.9120128

0 2
Angew: 金属磷化物的快速合成,助力选择性加氢催化。


为了实现以氢为基础的经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基于廉价且丰富的原材料的高效催化剂是不可或缺的。在通过电化学水裂解生产氢气及加氢反应中的应用方面,贵金属催化剂仍然是标杆,但其供应不足以实现整个化学价值链的脱碳。贵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能够利用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包括贵金属纳米结构的精密合成、它们与载体的相互作用以及表面配体的特性。因此,为了让非贵金属催化剂更具竞争力,提升合成技术是关键。贵金属(如钯)与较为丰富的金属(如镍)之间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 贵金属的氧化状态 更稳定,这可以防止催化剂表面因形成氧化物而失活。通过将磷引入过渡金属骨架中,可以形成部分共价的强M-P键, 降低 d 带中心 并相对于金属改变费米能级,使金属磷化物不易氧化。磷的引入还能调节金属表面对氢等关键吸附物的结合亲和力,并通过离子机制实现协同氢裂解。此外,磷的存在还会形成小的金属集群,这对于选择性加氢催化非常重要。虽然计算研究表明,金属磷化物在氢气生产或转换方面的性能可与贵金属媲美,但实验数据一再显示贵金属催化剂的表现更优。

鉴于此,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煤炭研究所 Constanze N. Neumann 教授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发表了题为 “ Expedited Synthesis of Metal Phosphides Maximizes Dispersion, Air Stability,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展示了一种依靠安全且廉价前体的 一步法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生成含有 3.2 纳米颗粒 ,并在空气可以保持稳定的Ni 2 P/Al 2 O 3 催化剂。

  2. 一步法合成的Ni 2 P/Al 2 O 3 在选择性加氢催化中具有与基于钯的Lindlar催化剂相当的反应活性,且4 ppm的镍负载量足以转化 0.1 mol 炔烃。

  3. 该一步法合成工艺改变了Ni 2 P/Al 2 O 3 的表面配体分布,使纳米颗粒表面免受氧化,并让催化剂在空气中储存1.5年后仍保留 85% 的初始催化活性。

  4. Ni 2 P在多种载体上(如二氧化硅、TiO 2 、SBA-15、ZrO 2 、炭和羟基磷灰石)的制备,以及Co 2 P/Al 2 O 3 、Co 2 P/TiO 2 和双金属NiCoP/TiO 2 的制备,展示了通过安全且简便的方法获得高分散性、小尺寸负载金属磷化物的普适性。

Leila Karam et al ., Expedited Synthesis of Metal Phosphides Maximizes Dispersion, Air Stability,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202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4292.


0 3
Angew: 调节锚定位点的电子结构,实现用于先进加氢的零价单原子催化剂


单原子催化剂( SACs 通过最大化金属原子利用率,弥合了均相催化和非均相催化之间的差距。单原子催化剂具有离散的能级,与其金属纳米粒子(NPs)对比有显著不同,这为它在非均相催化、环境科学和生物医学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在非均相催化中,单原子催化剂因其 极高的选择性 而在选择性加氢反应中变得尤为具有吸引力,这点对于绿色催化过程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研究发现它们的加氢活性与其纳米粒子对比一般明显更低,这在许多情况下是其氢气活化能力较低导致的。此外,将金属从纳米粒子缩小到单个原子还大大增加了其表面自由能,这使得单原子催化剂中的金属原子在反应条件下容易聚集成大纳米粒子,导致催化剂失活并缩短寿命。在氢气还原环境中,金属聚集可能更加严重,特别是在单原子催化剂催化的加氢反应中,因为氢气可以诱导金属原子和载体之间界面键的断裂。因此,开发一种活性高且稳定的加氢单原子催化剂是当务之急。

鉴于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路军岭 教授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发表了题为 “ Tun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nchor Sites to Achieve Zero-Valence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Advanced Hydrogenation ”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通过理论计算表明,掺杂 电负性较低的 B 原子(BCN 可以调节g-C 3 N 4 上金属锚定位点的局部电子结构,从而实现 零价 Pd SACs

  2. 这种调节增强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轨道杂化,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并上移了Pd 4d轨道,增强了其在氢气活化中的活性。

  3. 作者在不同B含量的BCN载体上精确合成Pd SACs验证了理论预测,并在相对较低B含量的BCN载体上实现了零价Pd 1 /BCN SAC。

  4. 该催化剂在H 2 还原环境中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更引人注目的是,其加氢活性分别约为高价Pd 1 /g-C 3 N 4 和高B含量Pd 1 /BCN的 10倍 34倍

Yin Li et al ., Tuning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Anchor Sites to Achieve Zero-Valence Single-Atom Catalysts for Advanced Hydrogen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202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6262.


0 4
Angew: 表面活性剂在电极-电解质界面定向排列,助力电催化醛加氢反应


通过 不饱和醛加氢 生成相应的不饱和醇是一种适用于制药、香料、调味品和生物燃料合成的工业过程。特别是生产生物燃料的过程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反应,需要多种不饱和醇,其中 2,5- 双(羟甲基)呋喃( BHMF 作为生物燃料合成中的关键反应中间体脱颖而出。在工业过程中将 5- 羟甲基糠醛( HMF 转化为BHMF需要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用气态氢作为氢源。近年来,基于可再生绿色电力的电催化加氢技术可以将集中式、高温、高能耗的生产过程转变为分散式、低温生产过程,这种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该技术使用水作为氢源,避免了使用气态氢或对环境有害的有机溶剂。然而,氢析出反应(HER)作为一种强烈的竞争反应,将导致HMF的转化率和BHMF的 法拉第效率( FE )下降 。因此,寻找抑制HER并提高HMF电催化加氢过程中的电子利用率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鉴于此,华东理工大学 李春忠 教授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发表了题为 “ Surfactant Directionally Assembled at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Facilitating Electrocatalytic Aldehyde Hydrogenation ”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以 5- 羟甲基糠醛(HMF 的电催化加氢作为反应模型。作者使用典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及其类似物作为电解质添加剂来 调节界面微环境 ,从而实现高效的HMF加氢并抑制析氢反应(HER)。

  2. 在施加电压下,表面活性剂从随机分布转变为定向排列。这种定向排列阻碍了水分子向界面的传递,并促进了反应物的富集。

  3. 此外,作者实现了接近 100% 的2,5-双(羟甲基)呋喃(BHMF)选择性,并且在 -100 mA cm -2 时,BHMF的法拉第效率(FE)从 61% 提高到 74%

  4.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微环境调节策略适用于各种涉及 醛基底物的电催化加氢反应 。该研究为设计先进的电极-电解质界面和提高 不饱和醇电合成 效率铺平了道路。

Wenfei Zhang et al ., Surfactant Directionally Assembled at the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for Facilitating Electrocatalytic Aldehyde Hydrogena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202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7121.


0 5
Angew: 工业电流密度下浓缩海水中的乙炔电催化加氢


乙烯是化学合成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主要通过乙烷和石脑油的石油气蒸汽裂解生产。最近为降低乙炔生产成本, 乙炔加氢生成乙烯( AHE 成为了一种有前景的途径。然而,通常的热催化AHE(T-AHE)需要大量高纯度氢气且能耗高。利用 作为 质子源的电催化 AHE E-AHE 因具有高效率和选择性而成为了一种替代方法。目前,大多数E-AHE研究侧重于在低电流密度下( < 0.01 A cm −2 )探索乙烯中微量乙炔的去除方法,以获得高乙烯选择性。另一方面,大电流密度下( ≥ 0.3 A cm −2 ),氢气析出反应(HER)和过度加氢生成乙烷的副反应通常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针对工业电流密度下不降低乙烯选择性的E-AHE研究极少。

鉴于此,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乔世璋 院士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发表了题为 “ Electrocatalytic Acetylene Hydrogenation in Concentrated Seawater at Industrial Current Densities ”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使用浓缩海水作为电解质,在大电流密度( 1.0 A cm −2 )下实现了 71.2% 的E-AHE法拉第效率(FE)。这种浓缩海水可以从碱性海水电解(ASE)的盐卤废液( 0.96 M NaCl )中循环利用。

  2. 机理研究显示,浓缩海水中的阳离子动态促进了界面水的解离,为E-AHE提供了质子,从而增强了反应效率。与淡水相比,在浓缩海水电解中,E-AHE的FE增加了两倍。

  3. 作者还展示了一个 ASE 和E-AHE 的集成系统 ,用于氢气和乙烯的生产。在该系统中,来自ASE的盐卤废液可以直接用于E-AHE过程,无需任何进一步处理即可实现连续循环操作。

  4. 这项创新工作在工业电流密度范围内( ≤ 0.6 A cm −2 )实现了出色的FE和乙烯选择性,分别超过 97.0% 97.5%

  5. 这一研究为海水电解废液处理和电催化乙烯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Linsen Huang et al ., Electrocatalytic Acetylene Hydrogenation in Concentrated Seawater at Industrial Current Densit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2024.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05943.


0 6
Nature Chemistry: 利用去质子化的2-巯基咪唑作为无金属电催化剂,用于选择性加氢乙炔


金属基催化剂 (例如,Pt、Ir、Pd、Ru、Ni、Fe、Co、Cu等)在当前的电催化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包括氧还原/氧化、CO 2 还原、氢氧化/析出、选择性还原和氧化等。然而,金属基电催化剂在大规模应用中面临着一些严重问题,包括金属(尤其是贵金属)稀缺和昂贵、金属纳米颗粒在电化学过程中容易聚集、化学产品中可能存在微量金属污染,以及溶解的金属离子可能对离子交换膜造成损害。自从 N掺杂碳纳米管阵列 作为无金属电催化剂用于碱性氧还原反应以来,研究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探索无金属电催化剂,主要是碳材料。使用无金属碳催化剂进行的氧还原反应和其他一些反应已经实现了与金属(如Pt)基电催化剂相媲美甚至更高的活性。与金属基催化剂和无金属碳材料相比,源自有机合成的无金属小分子通常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但在电催化中应用较少。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种 含酰胺基团的有机催化剂 在CO 2 存在下可以高效生产阳极氯气,尽管如此,高活性阴极电催化剂中的有机催化剂仍然很少被探索。

鉴于此,西北工业大学 张健 教授在 Nature Chemistry 上发表了题为 “ Deprotonated 2-thiolimidazole serves as a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 for selective acetylene hydrogenation ” 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文要点:

  1.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利用 2- 巯基咪唑 作为一种高效的无金属催化剂,用于选择性电催化乙炔加氢生成乙烯。

  2. 在碱性条件下,2-巯基咪唑的硫氢和亚胺基团会自发地 脱质子化 成二阴离子。这种脱质子化增加了2-巯基咪唑中吡啶型N位点的负电荷,从而增强了通过σ-配位作用 吸附亲电性乙炔 的能力。

  3. 乙烯电流密度 与各种咪唑衍生物中吡啶型N位点的 负电荷 呈现出火山曲线关系。因此,脱质子化的2-巯基咪唑表现出可与铜和钯等金属基催化剂相竞争的乙烯电流密度和法拉第效率。

  4. 这项工作突显了无金属分子在电催化中的可调性和潜在前景。

Lei Zhang et al ., Deprotonated 2-thiolimidazole serves as a metal-free electrocatalyst for selective acetylene hydrogenation. Nature Chemistry ,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7-024-01480-6.


科学温故QQ群—科研爱好者集中地!(不定期发布讲座通知,分享录制视频)

微信群(学术交流/电催化/光催化/理论计算 /资源共享/文献互助 群;C1化学/生物质/单原子/多孔材料分舵) ,小编微信:hao-xinghua或alicezhaovip,备注“姓名-单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