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歼-35A亮相,美媒评估战力 ·  17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火了!吉安人在越南开江西饭店上热搜! ·  昨天  
Foodaily每日食品  ·  瑞幸辗压下,库迪活成了“便利店” ·  4 天前  
参考消息  ·  最新!以总理向军方下令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延长义务教育,你想好了吗?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3-12 23:02

正文

直播时间:2021年03月13日 周六晚八点

直播主题:聊点货币相关的话题

连线嘉宾:晓涵(参与翻译校订《资本与生产》一书)

文丨陈兴杰

本文转自公众号 人文学会
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类似的说法近几年此起彼伏,并且还颇受欢迎。
这种呼吁的浪潮兴起,并不奇怪。中国人素来重视教育,经济发展起来,很多人就算账,国家投入义务教育的经费,其实不算高。2020年计国家补助城乡义务教育的经费,不到1800亿元,再增加几百亿投入,将义务教育延长三年,让数百万国民提升学历水平,何乐而不为?
这么好的事情有什么可讨论呢?看到网友和媒体近乎一致的呼吁,我却要提出反对的观点。很多人只看到教育的好处,却没看到它的成本。不是国家每年新增几百亿经费投入,而是它作为一项国民“义务”,带来的劳动力损失。
所有初中学生毕业之后,还得在高中里再待三年,耗费家长财力和学生精力,再重新分流。一部分进大学,另一部分进入工作岗位。我们所处的时代,无论经济怎样发达,始终需要大量知识含量低的岗位。这些岗位无需高中知识,文凭也没价值——初中就够用,或者职业学校的培训更适合。
高中义务教育化截留了学生,给他们灌输可能永远用不上的知识,造成资源浪费。学历通胀迫使一批高学历者涌入蓝领市场——这样的情形,现在都已不少见。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低阶的蓝领工作。他们多读了几年书,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却没给职业带来任何帮助——可能还会有负面影响:高额投入带来过高的期望,现实不如意造成了普遍的愤懑。
过长的学校教育,对学生不是温暖的回忆,而是痛苦的负担。顺便说一句,我也赞成今天一些两会代表提出“缩短学制”的建议。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了。这个从19世纪就出现的学制,拿来让21世纪的学生适应,显示出教育制度的僵化。
当然,我这不是鼓吹“高中无用论”或“大学无用论”——当然有人读高中和大学,但不是全部。很多学生不适合课堂教育,他们讨厌读书,渴望早日在社会摸爬滚打,获取阅历,改善家庭生活(世人参差多态,认为所有人都应接受高等教育显然是一种僭妄)。将他们识别出来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自由选择,而不是用“义务教育”捆起来。
“小学+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的识字和通识教育;将义务教育延长到高中,是要求人人上进,掌握复杂知识,有研究基本功。对很多人而言,这实在强人所难。很多人花三年时间,被迫学了一辈子用不到的知识。如果有的选,他们会选择学一门手艺。
高中义务教育的对面,是自由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生们有什么职业规划,就自己挑选,提前修炼,这比高中教育有针对性。市面什么行业火热,反馈到职业学校,提供专业培训。这有利于提高就业效率,减少失业率。哪怕初中毕业之后,不想再圈在课堂里,也是可以的。职业技术不见得要在学校里学。社会是一所学校,它能给年轻人提供知识,使他们快速成长。
有些人出于对学校教育的迷信,主张国家大力补贴。他们认为:高中不必强制,但可以免费上学;如果有条件,最好大学也是如此。2020年起日本就开始施行这样的制度。经过各类补贴、资助和奖学金,在日本上大学已经不花钱。这也是很多人极力推崇的教育制度。不过,看似美好的安排,却会带来糟糕的后果。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年轻人——哪怕不是大部分,也有相当大比例,他们见到免费上学这样的福利,即便他对读书缺乏兴趣,也不免“赖”在学校,避免职场和生活压力。享受大学生活,悠哉游哉,国家买单,何乐而不为呢?和义务教育的后果相似,市场上的劳动力减少了。说句难听话,政府以大学的名义养了太多闲人。
免费高中教育也有类似效果。一些无心上学的年轻人,在经济压力和家人催促下,他原本可以硬着头皮,努力适应。现在有了免费学堂,大可以潦草度日,实在无书可读再找工作。
这样的情景并不少见。多少人大本科毕业后考研考博,是出于对学术的热爱?很多人只是不想工作,拖延两年,拿一个高阶文凭,到时候再说。
免费教育是一种福利主义。政府搭建了高雅舒服的温室,让学生以受教育的名义,免受市场风雨的洗礼——至于教育的内容,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普惠的教育,是否带来学历贬值,这些不重要。学生们不关心真实世界和谋生技能,而是沉浸在用处不大的知识。教育系统养闲人,他们无心工作,很迟结婚,逃避生育。福利主义的教育使人懒惰和虚弱。
很多人误解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他们以为,国民的平均教育水平越高,经济发展的动力越足。事实上,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迅速,实际民众受教育水平并不高。当代中国人的平均教育水平提高,经济增速并未一如既往。
战后日本韩国也是如此,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民众教育水平还不如苏联。21世纪后,教育水平上来,经济增长却在下滑。从欧美到日韩、中国的香港和台湾,都见证了高学历的年轻人,创造力远不如他们的父辈。
现代教育的普惠,更多是一种消费,而不是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也不是普惠教育的产物。读高中上大学、受高等教育的人够多了,还要把基础教育强行拔高,这不是爱护,而是损害。不要把你认为的“好东西”强行推给不适合的人。对他们而言,自由选择的机会,可能才是最宝贵的。

题图: Ferdinand Loyen Du Puigaudeau

上一篇: 比特币挖矿的伦理正义性
★ 精选好书

配合京东活动,过两天会有一个采访视频。现在京东 限时半价促销 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