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东方周刊
有思想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京师心理大学堂  ·  用更广阔的时间观拥抱更幸福的人生 ·  3 天前  
胡慎之  ·  你的内心深处,有什么未解开的心结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东方周刊

检出阳性5天后病亡!时隔8个月,本土再现死亡病例,带来这些警示

瞭望东方周刊  · 公众号  ·  · 2021-01-14 19:3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北京日报”(ID: Beijing_Daily),原文首发于2021年1月14日, 原标题为《检出阳性5天后病亡!时隔8个月,本土再现死亡病例,带来这些警示》。


今天,河北省报告13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这是自去年5月17日吉林省核增1个死亡病例以来, 时隔8个月,中国内地死亡病例首次增加 。除此之外,重症病例也较前一日有所增加。


随后,河北卫健委披露了该例死亡病例的详情,称其有基础性疾病。河北省也在13日晚召开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努力确保不发生病亡和院感事件”。

这例死亡病例带来什么警示?应该如何落实“四早”原则?疫情拐点何时到来?北京日报梳理如下:




时隔8个月

本土再现死亡病例




国家卫健委1月14日上午通报,1月1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8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4例,本土病例124例(河北81例,黑龙江43例); 新增死亡病例1例,为本土病例(在河北)。 截至1月13日24时,现有确诊病例885例(其中重症病例2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324例,累计死亡病例4635例。

北京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例死亡病例是31省区市累计报告的第4635例。上一次这个数字增加,还是在5月17日,当天吉林省核增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报告时间为前一日。


自2020年5月16日至2021年1月12日,31省区市报告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字持续了8个月,一直是4634例。


时隔8个月,河北再现死亡病例,带来什么警示?






河北现有16例重症患者

死亡病例有基础性疾病




据了解,昨日新增的死亡病例为女性,因患有基础性疾病,一度病情极为严重,13日下午死亡。

河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阎锡新14日介绍,这位患者来自于来自于石家庄市藁城区增村镇,属疫情高风险地区。 9日核酸阳性 ,有了一定程度症状,发热、咳嗽、气短,当天转运至河北省胸科医院。患者发病后, 病情进展特别迅速 ,住院当天,发现患者有比较明显的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休克等。

通过进一步检查, 患者除了严重的新冠肺炎,还有严重的心脏损伤,即心肌损伤综合征,后来逐渐出现了肝功能、肾功能损伤。 整个治疗中,采用的方法除了药物治疗,还用到了气管插管,体外膜肺支持。国家级、省专家在床旁联合查房,还有多地专家线上会诊,但是没能挽留住患者生命。 患者于1月13日逝世。死亡原因是,危重症型新冠肺炎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据河北省卫健委通报,截至1月13日24时,河北省现有本地确诊病例463例(重型16例、普通型410例、轻型37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普通型)。




河北确诊患者平均年龄50岁

重症患者都超过60岁




这起死亡病例除了给具有基础性疾病人群敲响警钟以外,河北此次疫情另有一个特点值得重视,就是此次疫情患者年龄偏大。


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 本次疫情河北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平均年龄50岁。


据国家卫健委救治专家童朝晖介绍,目前石家庄收治的 重症患者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其实,这个现象不光出现在河北。郭燕红表示国内多地报告本土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疫情呈现 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患者年龄大、农村比例高 等特征,有的地方出现了社区传播、多代传播,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早期症状不易被发现
要积极进行核酸检测



如何应对严峻的疫情?童朝晖表示,控制疫情,早期隔离观察和甄别筛查尤为重要。

“核酸检测假阴性比较高,比如有的人做一次可能是阴性,做两次三次,有的报道中说做十次以后才阳性。我觉得比方说,如果说我们把第二次全民核酸检测做完了, 这些高危人群,高危中高风险地区的人群多做几次做完了,的确是没有阳性再发现,我觉得应该是拐点是可以出现了 。”童朝晖说。


他还重点提示,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具有不易被发觉的特点。

“有的可能早期没症状,比如刚开始发病、发烧呼吸道症状,包括现在新冠很多呼吸道以外的症状,比如说嗅觉还闻不到味,吃饭也没味,腿肚子无力没劲。除了看核酸之外,还要关注这些人的一些相关的症状,还要关注影像学的变化。”童朝晖说。




“努力确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