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UMCH麻醉大讲堂
教学安排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UMCH麻醉大讲堂

【住院医教学】新指南下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

PUMCH麻醉大讲堂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02-02 0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7年11月13日,2017美国心脏协会(AHA)年会上,AHA联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等多家组织联合制定的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的发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份指南对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降压目标值、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以及药物治疗等做出了最新推荐,在新指南发布之后,如何在围术期合理监测和维持血压平稳,优化高血压患者的麻醉管理,是麻醉医生应当共同关注的问题。

高血压定义:与以往≥140/90 mm Hg不同,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BP)≥130 mm Hg或舒张压(DBP)≥80 mm Hg,新定义反映了在较低的血压值水平时即可发生并发症。

新指南是自2003年以来对美国高血压监测和治疗综合指南的首次更新,取消了高血压前期的类别。

新指南中正常血压定义为<120/80 mm Hg,血压120-129/<80 mm Hg为血压升高,130-139/ 80-89mm 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 Hg为2级高血压,≥180/120 mm Hg为高血压危象。新指南取消了JNC7高血压前期(SBP 120-139 mm Hg或DBP 80-89 mm Hg)的类别,该类别人群将依据血压数值被分类为血压升高或1级高血压;而JNC7的1级高血压在新指南中被分类为2级高血压。

成人高血压患者应筛查其他CVD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体质差、不健康饮食、精神紧张和睡眠呼吸暂停。

新指南推荐,对于确诊高血压、已有心血管疾病或10年ASCVD事件风险≥10%的成人患者,降压目标为<130/80 mm Hg;对确诊高血压而无CVD风险升高额外标志的患者,将血压降至<130/80 mm Hg可能也是合理的。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肾移植术后以及非急性期卒中患者的降压靶目标值均为<130/80 mm Hg。对于≥65岁的老年患者,新指南对平均收缩压(SBP)≥130 mm Hg、非制度化社区居住的非卧床患者,推荐SBP目标值<130 mm Hg;对有多种合并症且预期寿命有限者,可根据临床情况、患者意愿和基于团队的方法进行风险/获益评估后做出决定。

与JNC7指南不同,新指南推荐在初始降压药物治疗中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仅包括四类,即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图4)。对2级高血压(即≥140/90 mm Hg)和平均血压高于目标值20/10 mm Hg的患者,推荐初始联合应用2种不同种类的一线降压药物,或自由联合或固定复方制剂。对血压目标值<130/80 mm Hg的1级高血压患者,起始使用单一降压药物是合理的,可进行剂量滴定以及序贯加用其他药物来实现血压目标。

1.心脏  病人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如运动性气短,夜间咳嗽等)。有无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病史。完善X线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注意有无心力衰竭征象,有无心肌肥厚、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表现。

2.脑  病人有无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病史。通过检查眼底视网膜,判断脑动脉受累程度。还可以通过颅脑彩色多普勒检查脑动脉血流,判断脑血供及脑血管情况。必要时可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3.肾脏  长期血压升高可致进行性肾硬化,并可加快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肾功能改变,病人可表现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通过尿常规、血尿素氮和肌酐等检查,可判断有无肾功能损害及其受损的程度。

手术前首先全面系统评估高血压的诊断。对继发性高血压,要明确病因诊断,特别要警惕未诊断出的嗜铬细胞瘤。这种疾病在明确诊断前麻醉手术,若术前术中准备不充分,对病理生理改变不清楚,术中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和(或)严重低血压,甚至导致死亡。

小 结

1、ACC/AHA 2017高血压指南的发布已有一段时间,从新指南的内容可以看出,美国对高血压的控制更加积极。鉴于我国国情因素,我们采用相同的标准还尚需时日,希望我们也能早日出台相应的指南,对我国大批高血压患者带来获益。

2、随着ACC/AHA高血压新指南的发布,对于围手术期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情况评估也会有一些适当的调整,但就目前而言,尚无相应的指南和规范。希望在对新指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后,能为麻醉医生评估患者基本情况提供更大的帮助。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EN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