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文经济课堂
欢迎关注我们,一起学习经济学,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昨天  
内蒙古生态环境  ·  砥砺深耕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指南 | ...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  指南 | ... ·  昨天  
文明内蒙古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发生3.1级地震 ·  2 天前  
草原云 北方新报  ·  内蒙古满洲里市发生地震 ·  2 天前  
太格有物  ·  品牌故事|茶酔:推广清醒好奇文化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文经济课堂

神秘的货币,千年的轮回

人文经济课堂  · 公众号  ·  · 2018-12-26 17:05

正文

我们要推荐的第二本货币读物,跟上一本推荐作品一样,也是对常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常规经济学认为货币源自于物物交换,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润滑剂”,货币只是经济运作的“一层面纱”等等,在这里通通遭到否定。


稍有不同的是,《货币野史》更侧重于将货币描述为一套信用记录和债务清算的体系,而这本《人类货币史》则是把货币的内在属性和外在形式相提并论,就两者的对立统一进行了饶有趣味的研究。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它把货币和量子物理现象联系起来,用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待货币现象中的矛盾和变化。当然,任何科学上的类比都不可能是准确和完整的,都可能有局限和偏差,但是这样的研究视角,肯定会加深我们对货币的理解。





在人类历史上,信贷体系的存在远远早于铸币的使用。铸币并不是为了取代物物交换而产生的,它是随着政府支持的信贷体系而诞生。政府规定民众必须使用铸币,并在铸币金属上盖上印记。这么做改变了我们对货币的认识。



货币是给现实世界中模糊、易逝的价值概念赋予准确数字的方法。此做法的意义在于通过运用加法、减法和复利等计算将某些交易(例如纳税、兑换、算账、奖励和鼓舞士气等)转移到数学空间,从而促进了这些交易。


如同毕达哥拉斯学派将音乐和宇宙浓缩为数字,货币也是一种将价值转化为数字的技术。货币经由铸币、钞票或电子汇款等货币对象传输,既有物质的一面,又有虚拟数字的一面。


在量子物理学当中,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货币也是如此。如果说货币不是实物,就好像说光不是实物,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而物理学家却发现一束光中的光子是数得清的。货币对象是货币的载体,如同光子是电磁力的载体一样。


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在其互补理论当中指出,无论将物质描述为波还是描述为粒子都是不完善的,而波和粒子同时代表了同一现象的两面。同样地,货币也具有互补的两个方面,与货币相关的贷记和借记、思想和物质、虚拟和现实,莫不如此。


● 货币对象将虚拟和现实、抽象数字和关于价值的模糊观念联系在一起,和量子力学中的波粒二象性如出一辙。


● 物质的物理性质源自其分子的量子作用,价格源自货币对象的使用。


● 货币是量化价值的手段,将价值抽象为数学量,但是如同量子测量,这一过程是近似的。


价格是货币体系的突出特征,具有货币价值的事物(黄金或劳动)并非货币的后盾,恰恰相反,市场价值源自货币的使用。


货币作为价值贮存手段和交换媒介的作用是合二为一的:货币对象在经济中的目的是用于交换其他物品,所以是一种价值贮存手段;货币之所以可以交换是因为货币被视为价值贮存手段。


总之,货币的概念和中国的阴阳符号一样,同时包含两个对立面,虚拟数字和具体现实,也就是量和质这一对概念的结合。


货币的两极天生势同水火,从未达到均衡,这或许可以解释货币为何如此神秘、千变万化,随其两面的重组和调整不断变换外形,并以新的形式和外观呈现。



货币的历史包括“虚拟货币和金属货币之间的交替变化”。货币的这种行为是固有在二元性的直接反映,尤其是数字和价值之间的不稳定关系。在虚拟阶段,货币主要被看作数学意义上的债务——一种记账的符号,但是在实物货币阶段,货币主要被看作一种物质财富。


然而,货币的两面是无法割裂的,所以货币总是保留着二者的基本特征。这一过程就像是货币版的地磁反转。地球的南北极平均每百万年左右自行反转两次:地球还是那个地球,但是南北方向发生了改变。


货币的反转像地层一样被写入历史记录当中,每一层都展示了货币的不同方面。


早期农业文明主要使用虚拟信贷,黏土版的价值主要在于铭文。这一时代主要使用虚拟货币,我们称之为货币的“头”。在轴心时代,也就是公元前800~前600年,金属铸币得到广泛使用,我们称之为货币的“尾”。在持续了将近1000年的中世纪,消极的、虚拟信贷(“头”)又流行起来。原因不是金银过时了,而是因为可供流通的金银严重不足。



货币对象和量子一样,有两个矛盾的方面。一个是代表虚拟货币抽象的“头”,另一个是代表实物财富的“尾”。货币的力量源自将上述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但这一结合是不稳定的,往往难以驾驭。货币的发展史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可以看作虚拟货币和实物货币之间的不断博弈,你方唱罢我登场。


这只是西方主流货币历史的一个简单概述,但是我们相信它能够出色地阐释国际金融系统是如何演变到当前状态的。


如今,美元和英镑等货币,以及它们背后的美联储和英格兰银行都正处于转型阶段。美元和英镑保留了货币稀缺的金本位时期的特征和自命不凡,但实际上二者都是虚拟的。它们是虚拟货币假扮成的实物货币。


网络货币摆脱了和实物以及政府权威的干系,货币的头尾二元结构也因网络货币而演变为一系列数字——0和1。网络货币好比飞进外太空的硬币,说它一面朝上已经没有意义了。



依据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信贷的创造会在经济扩张时期增加。这会抬高资产价格,资产又是后续贷款的抵押物,如此循环,就会夸大经济扩张,因为“成功会让人们对失败的可能性不以为然”。


多数投资进入了房地产或过剩工业产能等非生产性资产。最后一批加入狂欢的人中就有美国次贷危机时期名噪一时的“忍者”贷款人,他们“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资产”,无法偿付利息,只能指望他们借来的资产会升值。


表面上看,诸事顺利,但前提是你得对堆积如山的足以扰乱市场的债务视而不见。在某些时刻(后来被称为明斯基时刻),债务变得不可持续,资产价格停止上涨,投机的贷款者无法偿还债务,整个过程开始逆转,经济陷入衰退,快速收缩的信贷供应又一次夸大了衰退的严重程度。



经济学处于革命的边缘,而经济学的边缘与在一个世纪以前重写物理学的量子革命相类似,或者说至少可以从后者汲取灵感。此时,必须承认货币的量子本质(即货币是一个基本量的观念,以及货币对象的二元性质),以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