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是从文字到舞台形象的艺术。
在2017第四届创意写作国际论坛上,著名剧作家费明老师分享他的创作经验。而这一堂课最打动人的是费明老师在讲完话剧之后,请大家用了半个小时写一个创意(必须要有人物、时间、地点的要素),从剧本的雏形到选角,再经执行导演费煜钧和张慧的指导,两个小时后,呈现在“舞台”上。
虽然很多参与者是生平第一次演戏,但他们却迸发了惊人的表现力。因为,舞台的魅力,戏剧的魅力,深深感染了大家。
"
2017
创意写作国际论坛参演话剧成员合影
话剧:《放榜之夜》
编剧:毕然(左四)
总导演:费明
执行导演:费煜钧(左三)、张慧
诞生于2017创意写作国际论坛课堂上
一、戏剧是什么?
戏剧是文学门类里最难驾驭的一种形式。
话剧在中国已经诞生一百年了,但是中国的话剧和话剧作家确实太少。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话剧不会提前给钱。曹禺当年写《雷雨》在清华图书馆待了两个月,每天吃完饭就写。写完后放了一年,才被巴金先生发现,后来才搬上舞台。
《白鹿原》剧照
我今天先不讲电视剧和电影,但我们要搞清楚一些概念,电视剧的一些方法和法则,也适用于戏剧法则。比如说电视剧《白鹿原》,如果没有编剧申捷的创造就没有今天荧幕上77集的《白鹿原》。
申捷敢把陈忠实写了1/3的篇幅用一个镜头给解决了:白嘉轩取了六个媳妇都死了,他用一个镜头一扫六个墓碑,然后就没再继续。为什么?这就是一个编剧的胆量,他认为这里面没有戏,剧情的核心应该是白鹿两家。
一个好的编剧应该懂得结构,知道把重点放在哪里。
电视剧一定是戏剧,是可以移动的、多场景的戏剧,它属于戏剧的门类,而不是拉长了的电影。
我今天主要讲话剧。你学会了话剧,也就会学别的了。因为戏剧是万变不离其宗,是根本。所以我今天讲的东西,也适用于你尝试写电影、电视剧。
《手提箱包装工》剧照
二、戏剧还可以是什么?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戏剧,近两年,有三部话剧颠覆了我的戏剧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部戏是《哥本哈根》。
它颠覆了我对戏剧的看法:原来戏剧是可以这样的,是没有任何界限的跳进跳出。
这部戏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叙述者和表演者中间的差距。表演者和叙述者是同一个人,他们一会儿站在叙事者的角度,一会儿就是人物。它的那种多义性、丰富性,让你感觉超级满足。
物理学界有一个名词叫不可预测性。它把这个词引用到人生,说我们的命运,也都有不可预测性。我们一直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干着最伟大的事情,最受人尊重,实际上是最低贱,最不受人重视的,就连我们的生命也没有把你放在眼里,而我们却在为这个信仰努力着。
第二部戏是《安魂曲》。
一个以色列作家的作品。他是根据契科夫的三个小故事改编的,写了三个人的死。
一个老头儿扶着一个老太太到相当于乡村诊所的地方看病。看完病以后,大夫说你基本没有什么救了,回家等死吧。然后这老头儿就带着老太太回到了家,他说“你看,我也尽力了”。老太太说“我想睡一会儿觉”。老头儿就说“你睡什么觉,到死了一块睡不就完了吗?”老太太说“不,我想活着的时候睡”。老头儿就问为什么?老太太说“因为活着的时候睡能做梦。还有一个是可以醒来。”老头儿说“你赶紧睡,我待会儿叫你”。老太太就睡了,然后再也没有醒来。
第三部戏是《手提箱包装工》。
这个戏彻底颠覆了我,它
非常有意思。
一群人在舞台这一端不停地走,走到后台,来回绕圈,这一堆人是送葬的队伍,前面是神父,说的是以色列语。然后第一个是长子,端着照片,后边跟着一群人,都穿着黑色的衣服。这一堆人越走越少,最后就剩下神父和拿着遗像的长子。
这部戏的核心是这个送葬的队伍越走越短,终于就剩下一对一。最后,这个儿子说,“我们出生,我们结婚,我们打牌,我们死去,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
每一出好的戏剧后面,都应该有一个未知的命题,哪怕朦胧都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有这个东西。
三、戏剧和小说的区别
小说是可以由作者站出来直抒胸怀的,而戏剧不允许作者有丝毫的表述,必须通过他创造出的人物表达他想表达的一切。
“老天啊!天上的雷啊!把我劈了吧!”
这不是曹禺说的,而是四凤说的,是他创造出来的一个人。
四、戏剧和影视的区别
这个命题我苦苦追索了30年。关于话剧和影视的区别,我问过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杨乾武,
北京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他说,话剧的魅力和其他影视的区别在于活人与活人的交流,那种喘息,那种心跳,都近在咫尺,你能够感受得到。
第二个人是青年导演徐昂。
他说话剧最大魅力是可以随时中断,可以拉家常,突然念一首诗,没事,影视就不行,影视你突然间念了,观众觉得这人是疯子,但是话剧就可以。
他说出了一个道理,就是话剧可以中断,可以跳出这个假定性,又可以再跳回来。
第三个人是中央戏剧学院文学系主任张
先,
前两年刚退休。他说,影视是追求真实,话剧追求的是真相。所有的话剧都在探讨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我们到这个世上来意义何在。最后张先又来了一句,很有可能这个真相是假的,这个真相很有可能是作者自己创造的。
凡是好的话剧都担负这个任务,那就是告诉你某种真相。
《雷雨》剧照
五、话剧的核心是什么呢?
第一点是人物关系。
好的话剧必须要有好的人物关系。因为只有人物关系才能制造出矛盾冲突。
人物关系得好到什么程度?北京人艺的演员说了,你要把《雷雨》人物关系告诉我们,不给我们剧本,我们也能凑合排出一台戏来。所以,好的人物关系才能造就你未来好的戏。
我举个例子。
《人民的名义》人物关系就很复杂,从省级官员开始写起,市级的有市委领导,集团董事,官二代,然后还有工人、临退休人员,再加上他们的夫人,层层叠入,在关系里再加上关系,高玉良是他们的老师,省公安厅长,反贪局局长,都是他的徒弟。编剧把人物关系都给铺好了,他随便一写就是戏。
再比如《白鹿原》,白家、鹿家。白嘉轩,这是一脉,几个儿子,几个儿媳妇,鹿子霖又是一脉,几个儿媳妇,几个女儿,两边都有参加国民党混杂在一起。但是它有一个滚动的东西,那就是族长制。这就是人物关系的搭配。好的人物关系是对称的。
第二点是规定情境。
《论戏剧性》里谈的两点。就是人物关系和规定情境。情境就是人物的处境,“我面临着什么”。
《雷雨》从下午到深夜,天马上就要下雨了,一个家庭里将有两个人死,一个是摸电门,一个是拿手枪把自己崩了,还有两个变成疯子。它的规定情境是面临什么呢?今天晚上大少爷要回矿上,但是他要带走四凤,他的后妈要跟他一块走,四凤的妈从济南来到这儿,要四凤辞退了跟在妈身边,同时还有鲁贵,鲁贵是被周家人给辞退了的。
每个人都是危机四伏,但是一上来很平静。四凤说:真热啊。你不知道待会儿就要死人了,所以这就是人的处境。
第三点是戏剧动作。
我说的动作不是武打的动作,动作是什么?是欲望和目的受阻所产生的东西叫动作。
举个例子,高满堂编剧的电视剧《老农民》。
《老农民》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