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特动人,因您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在深圳,勾勒“未来之城”! ·  5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警惕!官方发布2025年第1号预警 ·  昨天  
深圳大件事  ·  存多项违规,深圳一公司遭重罚 ·  2 天前  
深圳特区报  ·  《哪吒2》,延长上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特区报

深圳财政真金白银惠企利民促发展

深圳特区报  · 公众号  · 深圳  · 2025-02-21 10:58

正文

深圳把钱用在刀刃上,真金白银投向创新、教育、人才等关键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企业和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记者2月21日获悉,深圳前瞻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趋势,统筹运用财政政策、资金、资源,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支持方式,不折不扣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着力打造最优创新生态、人才高地和营商环境,夯实了城市长远发展基础。得益于源头创新能力和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市财政稳健可持续发展,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稳定在80%以上,位居全国最优水平之列。

深圳优先足额保障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2024年,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超过430亿元,市科技研发资金中不低于30%的资金投向省实验室、基础研究机构、诺奖实验室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改革完善市级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使用管理,激发创新创造动力活力。当前,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PCT和国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大国重器”布局深圳,彰显出深圳的澎湃生机与活力。

科技创新离不开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教育发展。2024年,市级财政安排人才经费预算140亿元,支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人才提供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的服务,努力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环境,加速打造全球创新人才集聚高地。2024年,全市财政教育支出超过100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20%,为最大支出领域。当前,深圳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稳居全国前列,正加快推进基础教育百万学位建设,千方百计扩规模、提质量、促公平,全面提速高水平大学建设,积极打造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标杆”。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最茂盛的“梧桐树”、最强劲的“吸铁石”、最核心的竞争力。深圳多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财政“及时雨”惠企利民促发展。2024年,深圳不折不扣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实施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和留抵退税、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科技成果转化税收减免等政策,全市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650亿元,通过释放税费红利全力托举企业攀“高”向“新”。

以服务前海、河套两个国家级重大平台建设为例,深圳推动出台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前海企业所得税政策扩区、河套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香港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等,2024年,这两个区域相关政策减免税额超过20亿元。

在惠企减税降费的同时,深圳全力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所设立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已累计入池贷款2.4万亿元。由市财政出资成立的融资担保基金,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为4.12万家企业提供再担保增信支持,撬动银行贷款829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深圳直面压力,坚持把财政资金用在助企发展的“刀刃”上,全力滋养创新创业的改革沃土,持续为经济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不以一城一地计得失”,是深圳企业家成功的密钥,更是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力和视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表示,正是坚持长期主义,坚持久久为功,深圳已发展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城”。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60万家,增长10万户以上,7家深圳民企入围世界500强、27家上榜中国民企500强、40家成为广东省民企100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