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正确理解婴儿语言迟早问题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11-10 1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辛亥月 辛丑日


《庄子·天运》:“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孩子“五月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是否在说婴孩说话太早的不利性?


“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现在社会,就是“舜之治天下”的因果循环,只是时间已迁,而德性已经全无,单纯追求智识,竞相以智利。婴儿发育性命未全,过早进入后天,违反自然规律之禁忌,必会多病质差而易早夭。



《黄帝内经》记载:“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婴儿处于先天,还是应当让婴儿在先天中受足天有五音之训和天有六律之调。在确保先天数足的前提下,适时地开智,而不要人为地、片面地、过早地、强制性地开发。否则,就会使孩子先天不足,招致过早特别是十二岁左右的夭折。


这还可以展开,细致地参悟其理。比如过早地断奶,使婴儿过早失去从母亲奶水中获得“母炁”滋养,“人法母”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就使这个“养虚”变得不完整。母乳富含母炁,具有婴儿所需的最完美的营养。后天食物过早进入体内,强迫开启六腑运化水谷的功能,就极大地损耗六腑中的先天炁,同样也损耗五臓的先天炁,这是有违天律的。


《神仙传》中也有记载“哺子三年”,这说明在汉代以前,人们哺乳期都是按照三年这个界限来掌握的。


选自中华德慧智·教育辅导丛书《中华德慧智教育答疑汇编》



推荐 | 新书《中华传统五德修身文化•信》

推荐新书 | 德解《弟子规》 一次“德解”的尝试

立冬不端饺子碗  耳朵冻掉没人管——民俗篇

立冬的饮食调养重在养阴,以“虚者补之,寒者温之”为原则——口识养生

早卧晚起,与太阳的升起相应 ——立冬的正善治养生

水始冰 地始冻——立冬物候

农耕文明所诞生的文化,是天人合一的文化——立冬简述

北方人一般不如南方人耐冻吗?——立冬天气气候

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而建立天人合一的农历历法

“德解弟子规”  不只说“规矩” ——德解《弟子规》的教育意义

如何让孩子自觉抵制非德的行为和非德现象——什么是“德”?

五德与身心健康以及命运顺遂——“德解弟子规”不只说“规矩”

《德解弟子规》与《弟子规》的巨大差别 ——“德解弟子规”  不只说“规矩”

说“弟子” 谈“规矩”

掌握“规矩”背后“以德修身”的内涵——“德解弟子规”不只说“规矩”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 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