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轻松参会
回复会议名称获取交流群二维码,如“cvp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念币预约信息  ·  开始预约!国色天香彩色银币,龙头币! ·  21 小时前  
航空工业  ·  中航工业党组领导到相关单位开展调研工作 ·  21 小时前  
纪念币预约信息  ·  蛇钞二次预约号段公布!重点关注这些号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轻松参会

港中文(深圳)刘圳课题组招博士/硕士/助研/访学-导师师从Bengio

轻松参会  · 公众号  ·  · 2024-06-27 10:52

正文

导师介绍
大家好,我是刘圳(https://itszhen.com),将于2025年春季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School of Data Science,SDS)任助理教授并组建GenLab。现招收PhD / MPhil Student(2025 Spring & Fall)及助研/访问学生。
我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此后于加拿大Mila研究所(Mila - Quebec AI Institute)及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攻读博士,师从Liam Paull与2018年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我目前也是德国马克思普朗克智能系统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Intelligent Systems)的访问学生,师从Bernhard Schölkopf和Michael J. Black。
研究方向
世界是怎么组成的,我们又是怎么改造我们的世界的?套用Richard Feynman的一句话,“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 理解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我们理解的手段从头构建我们的世界。
我目前关心两个近期和两个长期目标:
3D Generative Models. 我们能不能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形状,材质和运动规律高效且可靠地生成出来?
AIGC. 如何更有效地定制化多模态模型来自动化游戏/影视制作?
Assembly. 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常常是由标准组件拼接而成。我们能不能让模型学会组装物体?
Human-centric Design. 如何理解人的偏好来优化三维生成?
为了解决这几个问题,我们需要多方面的进展:生成模型和概率建模方法,重建算法,neuro-symbolic representations,3D/physics-aware LLM,高效的网络架构、算子和微调手段,强化学习,等等。你如果对其中任何一点感兴趣,有着机器学习 / 计算机视觉 / 图形学 / 机器人的相关经验,想要看到所做的研究改变我们的物理和数字世界,欢迎加入我们来探索未来。
申请流程
请填写以下Google Form(方便记录),并同时将材料发到以下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格式为“学校-姓名-PhD/MPhil/RA/访问学生申请”。一对一面试 对于PhD/MPhil申请者:面试后请走学院正式申请流程,具体流程参考学院官网(https://sds.cuhk.edu.cn/page/196) 材料包括:CV, statement of purpose (1-2 pages), transcripts, reference letters (optional)
Statement of Purpose不是用文字复述一遍CV,更多是写:1)你的motivation,2)你的科研经历,3)你未来的研究目标和长远规划,4)为什么觉得这里适合你。
一些参考资料:My PhD application research statement, https://github.com/vsitzmann/phd-master-application-docs
推荐阅读:https://uvasrg.github.io/prospe
其他信息
学院计算机PhD/MPhil招生简章与申请条件:https://sds.cuhk.edu.cn/phd-programmes-CSE
数据科学学院暑期课程(夏令营):https://my.31huiyi.com/pc/page/2b41eafc-d5cb-4b25-b081-7ad90e37d225(注:第二轮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16日)
对于有意申请本学院硕士(MSc)的学生:24年硕士夏令营简介及申请:https://sds.cuhk.edu.cn/article
你可以从我这获得什么?
指导风格:计划会有两周一次的组会,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我会提供从文献调研到论文修改的手把手指导。对于有经验的学生,我会鼓励更多的个人探索空间。你如果有一些独特的想法,或者项目进展到需要一些我不是特别熟悉的技术,我愿意帮你寻找外部的智力资源。最后,发论文当然是做学术重要的一环(很有可能是最重要的),但比起这些外在指标,我更多想帮学生最后成长为一个能体会研究乐趣,能与同伴分享这种乐趣的学术人。
联合指导机会:我与一位港中文的长期合作伙伴(ML / 大模型方向)和一些其他院校的朋友(3D / 数字人方向)可以联合指导少数几名方向合适的学生。如果港中深校内有你希望合作的其他导师,我也愿意帮忙联系。
计算资源:组内会购置自用的小集群(A6000, 4090)。有较大项目需求的话,学校和外部目前也有足够的资源。
海外交流:SDS与北美高校有很多联系,经常会有海外的教授来短期访问。你要是有去海外看看的想法,我个人在访问对象与你的研究主线一致的情况下非常鼓励,SDS老师们的海外资源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当然在这个时代,海外交流不只是需要你和双方导师们的意愿,还取决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你要是认可5与海外交流的价值的话,在港中深进可攻,退可守:进有海外交换的机会,退有海外教授的校内访问。其他:港中深周边有山有水,离市区(不堵车的情况下)约半小时车程,地铁约一小时。
招生条件
学院那边有一些要求:绩点过线,英语达标,并最好有一篇子领域(如ML/CV/CG)顶会收录或在投(对于在本组做过RA的学生,学院可适当降低要求)。
在此之上我不做特别要求,更多是希望学生:
1)把这数年当成一段给自己的“假期”。若是为了赚钱或者找一份稳定工作,我相信有更稳妥,性价比更高的途径。PhD这条路不说艰辛,至少也是一条不属于大多数人的路。你若是在犹豫要不要读PhD,可能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2)有能力,有兴趣,有恒心探索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比起追求论文的绝对数量,我相对更喜欢做一些idea层面简洁巧妙的东西。暂时发不出paper不要紧,能保持一颗探索新领域新知识的初心的话,总能做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工作。当然要是你喜欢用更直接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我也愿意帮你找到能联合指导的导师一起做一些有趣且有用的工作。
3)愿意与你的同事合作并分享,尊重你的同事。不仅仅是因为学术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学术交流,资源整合,同行评议,等等),更是因为这是一个你会在未来数年内生活的地方。
关于学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