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到底搞不搞演习?国防部回应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深度)新“蛙足”能否如期远足?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22 19:46

正文

说起“蛙足”,军迷们不会陌生,那是北约给苏-25起的绰号。作为一款经典的强击机(西方称攻击机),廉价、皮实的苏-25历经多场局部战争考验,表现不俗。不过,繁华易逝,诞生于冷战高峰期的苏-25如今已垂垂老矣。它的冷战对手——A-10攻击机大多已退役封存,尚在现役的也时日无多。与A-10相比,苏-25无疑要“幸运”得多。因为俄罗斯严峻的地缘政治格局、俄军急剧萎缩的常规力量,都要求苏-25这位“冷战老兵”发挥余热,甚至须继续挑大梁。苏-25也因此频频出镜,时不时弄个“大”新闻。最近的两则消息都与苏-25有关,一是,2017年1月中旬,俄军宣布将本已撤回的12架苏-25SM重新部署到叙利亚,以填补“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战斗群撤离后留下的力量空白。二是,2月中旬,俄方宣称将于8月或9月,向叙利亚派遣四架最新型苏-25SM3强击机。那么,苏-25SM3到底“新”在哪里?它能否如期奔赴叙利亚战场呢? 


旧瓶新酒

实际上,苏-25SM也好,苏-25SM3也罢,都不是新制造的飞机,而是在旧机型大修时,对航电设备进行改良而成的。这是因为苏联解体后,生产苏-25的第比利斯飞机制造厂归属了格鲁吉亚。俄格之间恶劣的关系,使得双方合作生产苏-25改进型的可能性为零。考虑到俄空天军内各型苏-25的保有量达199架,且尚有不少剩余寿命,有限的军费得花在刀刃上,因此俄罗斯选择对其进行大修改造这一“多快好省”的捷径。

负责对苏-25进行大修改造的,是位于库宾卡的第121飞机修理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俄罗斯隔三岔五地在各类国际航展上推出苏-25航电升级改造套件。不过,一阵喧嚣过后,都大抵没了下文。就连俄军自己,也直到2005年,才认可了2002年就推出的苏-25SM改造方案。

俄方声称,苏-25SM具备了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发射高精度武器的能力。机载PrNK-25SM “雪豹”瞄准导航系统,可将武器使用的准确性提高近两倍,导航精度则提高九倍。作为S0I-U-25信息显示系统一部分的KAI-1-01瞄准指示装置和MFTSI-0332M多功能彩色液晶显示屏,改善了飞行员工作条件,将作战效率提升了1.5倍。机上还安装有“标枪”雷达、“色粉”型无线电技术侦察站、Vitebsk-25电子对抗套件、SU0-39M型火控系统,并将用以自卫的R-60M红外格斗弹,换为更先进的R-73E红外格斗弹。


截至2017年初,俄空天军内装备苏-25的战斗单位,共计五个强击机团和一个独立大队。其中,驻布图尔利诺夫卡的近卫第899强击航空兵团率先装备了苏-25SM。驻切尔尼戈夫的第18强击航空兵团紧随其后,将所装备的苏-25都升级到了苏-25SM的标准。从2014年开始,驻扎在滨海-阿赫塔尔斯克的俄南部军区第4红旗空防集团军第1近卫混成航空师第960强击航空团,有两个大队开始陆续换装经过大修改造的苏-25SM。从2015年9月开始,赴叙利亚参战的俄空天军混成航空兵集团编成内的十架苏25SM和两架苏-25UB,就是由该团派出的。

客观讲,苏-25SM航电设备水平较先前的确有所进步,但在2008年8月的俄格战争中,苏-25SM仍暴露出在低战场能见度的情况下,作战效能低下的严重缺陷。因此,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又急如星火地寻求性价比更高的航电升级方案。经过漫长的研发与评估,相关方面提出的苏-25SM3改进套件终于获得了俄空天军的认可。


从直观上看,苏-25SM3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座舱中增加了一个衍射平显和一款液晶触摸屏。这让该机看起来“洋气”了不少。然而,苏-25SM3改进的核心,并不是这些,而是新一代SOLT-25光电瞄准系统和“维捷布斯克”无线电电子防护系统。SOLT-25光电瞄准系统,由电视摄像机、热成像仪和激光测距机组成,能在各种恶劣气象条件下探测到目标,并进行跟踪,作用距离达八公里,精度达0.5米。系统中的激光测距仪,不仅能测定载机到目标的距离,还能照射目标,引导装有激光自导头的导弹和炸弹。“维捷布斯克”无线电电子防护系统,由雷达告警接收机、导弹紫外告警系统和强大的干扰系统组成。该系统不仅能干扰敌制导雷达,还能致盲红外制导导弹的引导头。“维捷布斯克”系统此前已装备了米-8AMTSh、米-8MTV-5运输直升机和卡-52武装直升机,在将其整合到苏-25SM3上时,“维捷布斯克”系统部分子系统被安装在L370-ZS-K25吊舱中,挂在以前挂载R-60红外格斗导弹的挂点上。不过,受苏-25SM3结构所限,无法在机体上安装能压制多频谱红外导引头的激光投射器。作为补偿,苏-25SM3上加装了一整套各种口径的热诱饵。系统可根据威胁程度,向飞行员推荐最佳热诱饵抛射方案。

 


前途未卜

纵览苏-25、苏-25SM、苏-25SM3发展历程,外媒称之为“旧瓶装新酒”。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冷战产物,苏-25航电架构放到今天来说,无异于古董,而航电又是苏/俄一贯的弱项。苏联解体后,俄军工界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严冬,至今未能恢复元气,更别奢谈“弯道超车”了。

事实上,苏-25SM3在航电方面的所谓进步,不过是在旧有基础上的修修补补而已,根本谈不上脱胎换骨的质变。而就连这种小打小闹的升级,进展得也并不顺利。2015年12月,第121飞机修理厂和俄国防部签署了价值17.5亿卢布合同,将五架苏-25升级为苏-25SM3。合同规定,这项工作必须在2016年12月20日前完成。然而,时至今日,俄方承认仅有一架苏-25完成了改装,且在系统整合方面还存在问题。

不过,对苏-25SM3而言,最大的麻烦既不是技术整合,也不是工程进度,而是2017年狂降的国防预算。近年来国际油价长期低迷,俄罗斯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东乌克兰和叙利亚这两个战场,时至今日仍在吞噬俄罗斯并不雄厚的家底。因此,俄罗斯2017年度的国防预算,从2016年的3.836万亿卢布(604亿美元)降至2.836万亿卢布(447亿美元),降幅达27.1%。在这种情况下,东乌克兰和叙利亚战场,作为俄罗斯地缘政治利益所在,该砸的钱还得继续砸,否则前期投入统统得打水漂。而已然成为俄罗斯最后屏障的战略核力量,该更新还得更新。这两个支出大项既然必须确保,那么就只能让海陆空的常规力量做出牺牲了。不过,即使在空天军内部,T-50的完善、苏-35的采购,其优先程度也远高于苏-25SM3。因此,第121飞机修理厂能完成2015年签订的合同就算烧高香了,想要再签新改装合同的可能性很低。俄空天军原先宣称的在2020年前接收45架苏-25SM3的计划,估计也和其他强军计划一样,最终还是赶不上变化。


那么,到8、9月份,完成改装的五架苏-25SM3,会如期飞赴叙利亚战场吗?地缘政治风云变幻,届时是否有派出苏-25SM3的政治需要,谁也不能未卜先知。然而,在作战需求上,有让苏-25SM3披挂上阵的必要吗?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2015年9月末至2016年3月,苏-25SM在叙利亚战场上的表现。

据俄媒报道称,苏-25SM在叙利亚实施作战行动的主要方法,是根据地面部队提供的目标定位,在自动导航轰炸模式下,以固定间隔,单机、双机对于预定地面目标实施连续轰炸。强击机群通常由二至四架苏-25SM组成,每架外挂四至六枚100千克、250千克自由落体航弹或二至四枚500千克自由落体航弹,同时外挂两个PTB-800副油箱。强击机群在3500至4100米的“安全”高度,各机间隔100至200米,在敌军阵地上空盘旋。确定目标后,各机以一分钟的间隔,依次进入轰炸航路投弹。


从2015年11月开始,苏-25SM开始执行侦察-打击任务,即所谓的“自由狩猎”。执行这类任务时,苏-25SM通常外挂四个PTB-80副油箱及两个S8火箭发射巢,以单机在指定区域上空徘徊两小时,发现地面零星目标后即发射火箭弹予以摧毁。

2015年9月末至2016年3月,俄空天军在叙执行了9000余次战斗任务,其中有3500次是由十架苏-25SM和两架苏-25UB完成的,平均每架苏-25执行了近300次战斗任务。在最紧张的时候,苏-25SM甚至创造了一天出动十架次的纪录,充分展示了该机皮实可靠的特点。不过,这种皮实可靠是苏-25的基本设计要求,属于与生俱来的优点,并不是航电升级为苏-25SM后才获得的。苏-25SM在叙利亚战场上使用最多的,仍是老式的自由落体航弹,只有苏-25UB曾发射过为数不多的电视制导弹药。就轰炸效果而言,俄军方宣称的“命中率100%”,怕是评估标准与众不同的结果。而苏-25SM为躲避叙利亚反对派武装手里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的打击,在安全无忧的中空投掷自由落体航弹这一战法,换作早期型的苏-25也一样胜任有余,完全显示不出其改进型航电系统的优越性。在这种情况下,苏-25SM3去不去叙利亚战场,效果都一样。

 


廉颇老矣

综上所述,苏-25SM3的技术进步,并非俄媒宣称的那么大。去不去叙利亚战场参战,也无碍大局。

历经六年战火的叙利亚战场,如今形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范围犬牙交错,战线模糊,而且还存在军民目标界限不清的问题。作为俄方打击目标的叙利亚各反对派与“伊斯兰国”,其武装力量的现代化程度很低,非但无法组织起像样的诸兵种协同作战,就连稍微复杂点的技术兵器都无法有效运用。在防空力量方面,这些武装只有便携式地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了。设计初衷是在高烈度全面战争背景下作战的苏-25被派到叙利亚战场,看似杀鸡用牛刀,实则非但显不出优势,且效费比不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苏-25为获得强大的战场生存能力,在机体装甲方面付出了极大的重量代价。而这些装甲在叙利亚战场上实施“中空轰炸”时,却成为无用的死重,还要为此付出额外油耗。如果省下这些装甲,将载荷用于增加油料和武器挂载,那么苏-25的活动半径、滞空时间以及一次出击可打击目标数量都将有较大增长。更何况,苏-25在安全的中空投掷无制导的普通航弹,其精度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为弥补轰炸精度的不足,苏-25SM使用的航弹口径颇大,所带来的附带损失也必定很大。其实,不仅仅是苏-25,俄方派驻叙利亚的苏-30SM、苏-34、苏-24M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翻遍俄罗斯武器库,各种武器清一色是为在中欧战场上与北约决战而研发的,真正适合叙利亚这样低烈度战场难找难寻。苏-25还算是此中效费比相对较高的。


其实,俄罗斯如今面临的困境,其他国家也遇到过。从近20年来各种低强度作战的经验总结看,类似美国“蝎子”攻击机之类的轻型战场支援机,要比各种专业的攻击机、战斗轰炸机更适合这种低烈度作战需求。不过,再怎么轻型、廉价的飞机,终归是要人驾驶的。只要有人驾驶,维持生命系统、训练成本等费用一样也不能少,飞行员发生伤亡、被俘的风险依旧存在。因此,最适合反恐战场的,还是采购相对便宜、皮实可靠、可维护性好、再出动速度快、使用费用低、滞空时间长、可携带一定数量精确制导弹药,以及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因为察打一体无人机无须像苏-25那样付出装甲和飞行员维持生命系统的重量代价,也不怕被击落后付出飞行员生命的代价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后果。而且,无人机无论是滞空时间,还是出动强度,都不受飞行员生理极限的影响。机上配备的小型精确制导弹药,打击精度足够,附带损伤还小,更适用于低烈度战场。

对此,俄罗斯虽心知肚明,但鉴于自身的经济和军工科研水平,短时间内还不拿出一款堪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因而,紧急状态下,也只有苏-25这位“老廉颇”披挂上阵担当大任了。


本文经《世界军事》授权转载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张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