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理想
“看理想”诞生于知名出版品牌“理想国”,以“做出版”的态度,开发视频节目、直播、音频及周边产品等一系列媒介,探寻文化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实习生|凤凰网娱乐、IMAX招聘! ·  2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中国动漫博物馆招聘!(杭州) ·  2 天前  
黄昏即景  ·  2.12 ·  昨天  
黄昏即景  ·  2.12 ·  昨天  
卢泓言  ·  板砖人生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理想

几部私人的“暑期必看”

看理想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7-11 13:01

正文

《初恋》
夏日过半,在三伏天到来之前,人需要看一些清凉的东西。

有的作品像一场阵雨,潮湿,但凉爽;有的作品会掀起微风,带着自然的温度;也有的作品会将你带入森林深处,那里空无一人。

今天的文章,是一份清凉简报。人生在世,能掌控和信任的事物越来越少,或许唯有真挚的情感能搭建崭新的世界。

《带壳的牡蛎是大人的心脏》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爱你就像夏天夜晚的冰淇淋”。过一个清爽而有希望的夏天,就从吃一支冰淇淋开始吧。


🪟

《窗边的小豆豆》

消暑属性:☔️
消暑指数:🌙 🌙 🌙


起初,这是一个关于顽皮学生如何与好的老师相遇,并尽情成长的故事。

小豆豆,一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活泼,想象丰富,几乎想到什么就会去做什么。她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享受于探索所处环境中每一个新鲜元素——因为羡慕车站的检票员大叔拥有满满一盒子的车票,她决定当检票员,而前一天,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间谍。不过没关系,思索几分钟后,她决定做一个宣传艺人。

有时候,这种旺盛的好奇心也会造成一些“麻烦”。上课的时候,她发现可以掀开桌面,在其中储物,便将桌面反复抬起,又松开双手任其下落,津津有味地观察桌面砸下来后的样子;或者直接站在窗边,教室在一楼,与街道只隔着一道灌木篱笆,很方便跟外界对话,如果宣传艺人路过,她会大声招呼,对艺人们恳求,“给我们表演一个吧”,于是,课堂成了小剧场,除了老师,小朋友们都很高兴。

但小豆豆的妈妈接受她的天马行空,愿意为她找到适合的学校。在巴学园,小豆豆见到了用废弃电车改造的教室,见到了温柔亲近的校长小林先生,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从小豆豆出生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 也像小豆豆那样,向前探着身体,专注地听着”。

《窗边的小豆豆》动画版

这是这个故事的全部基础。它源自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彻子的真实经历,一年级被退学后,她在巴学园度过了快乐的小学时光。在这所学校里,小豆豆不用改变自己的形状,没有需要适应的秩序,她只用跟小朋友们一起感受学习知识、自在玩耍的快乐。

小林校长会定好每天的便当主题,“大家都把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带来了吗?” 人是活在自然当中的,从食物开始,就与世界有着最紧密的联结;人是活在社会系统内的,大环境的变化,让普通人无力抵抗。

当时正是战时,从平凡活着的人们的视角来看,生活不是打仗、流血、仇恨和掠夺,而是饥饿、沉默、恐惧和逃亡。巨大的权威之下,普通人的生存权利被不断挤压,成为可以让渡出去的资源。首先,是逐渐消失的大米,然后,是失去哭泣的权利,最后,每个人被迫成为战争的参与者。

小豆豆的爸爸是日本交响乐团的成员,有人跟他说,只要演奏军歌,就可以拿到“大米、砂糖和羊羹”,但他不愿意这么做,无论有多缺食物,都毫不动摇,“我的小提琴,不想用来演奏军歌”。小豆豆的妈妈也说,“哎呀,那就别去了”。一家人一天的食物,变成了一包豆子。

1981年,《窗边的小豆豆》首次出版。42年后的2023年,据原作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也是这一年,续作《续窗边的小豆豆》也出版了。黑柳彻子说,写续作的契机是,在电视上看到俄乌战争中,孩子们因战火而四处奔逃,“我突然想到自己还从未写过一家人离开东京避难的故事”。

“当和平的宝贵传递至世间的每一个大人与孩子时,我大概会从心底觉得‘写这本书真是太好了’”。

真是太好了。



🌬

《强风吹拂》

消暑属性:🍃
消暑指数: ⭐️ ⭐️ ⭐️ ⭐️


在没有风的时候,想要让风拂过面颊,最直接的方式是跑步。

一只脚动起来,离地,再抬起另一只脚,向前,随着速度加快,风就会向你吹来,带起发梢,心情也跟着轻快起来。

对阿走来说,跑步的感受是,“全身肌肉轻柔地化解脚尖传来的冲击,耳畔响起风的呼啸,皮肤下一阵沸热”,“什么都不必想,心脏就能让血液循环至全身,肺部就能从容地摄入氧气,身体也变得越来越轻盈,能带他前往任何地方”。

但如果不这么浪漫地看待跑步,那么,在不少人看来,它意味着枯燥与疲惫。跑步几乎是所有运动项目中最单调、孤独的一种,毫无花样,纯粹依靠四肢,一圈一圈地在跑道上重复着同一动作,直到终点。 跑步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人们喜爱它,宁愿尝到喉咙干裂的铁腥味,精疲力尽,也要奔跑?

《强风吹拂》 动画版

《强风吹拂》回答了这个问题。宽政大学的大四生清濑灰二凑齐了一支10人的长跑队,他们要参加日本每年1月2日和3日举行的“箱根驿传”。这10个人里只有灰二和阿走曾是田径生,其他8人都很业余,有人甚至几乎从未跑过步。大家性格、爱好、专业均不相同,唯一的共同点是,一起住在“竹青庄”这幢小楼里。

这样一个热血故事,似乎有着可以预料的套路,毫无天赋的人在艰苦卓绝的训练下,跑步成绩突飞猛进,他们所在的队伍成为比赛黑马,一举拿下冠军。

这的确是故事走向,只是当事情发生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他们必须要解决自己的困惑,才能坚定地奔跑:为什么要参与一项原本与自己毫无关联的比赛?为什么要配合每天的训练?跑步能够让自己得到什么?

对这10个人来说,问题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跑步不能帮人通过考试,不能帮人找到高薪工作,也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容易。但它能改善人与自我的关系,让内心安静下来,专注地思考一件事,或者什么也不想,单纯感受身体与灵魂的节奏。

跑步向所有的人敞开,只要开始奔跑,你就离开了起点,肌肉与骨骼会尽全力帮你飞起来,哪怕0.1秒后会落地。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其实是一种傲慢。”

“就物理观点来看,大家都跑在同一条赛道上。然而,每个人到达的境界却各有不同,借由跑步找到属于自己的重点。 跑者们总是不断在思考、迷惘、犯错,然后再重新来过。如果每个跑者的答案与终点都相同,长跑就不会这么令人着迷了 。”

这10个人当然没有拿到冠军。但他们已经与决定跑步前的自己不同,弱者与普通人拥有随时改变的权利,只要你抬起脚,就能为自己造出一股风——

“明明这么痛苦,这么难过,为什么就是不能放弃跑步? 因为全身的细胞都在蠢蠢欲动,想要感受强风迎面吹拂的滋味 。”



🔔

《寂静之地》

消暑属性: 🗣️
消暑指数: ⭐️ ⭐️ ⭐️ ⭐️

《寂静之地:入侵日》

夏天的书影清单里,除了温情与汗水,惊悚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门类。

今年6月底,《寂静之地:入侵日》上映,目前已经成为北美暑期档票房仅低于《头脑特工队2》的影片。

算上前两部作品,“寂静之地”系列的豆瓣均分是6.2分,这不是一个出色的成绩。当然,这个系列原本就不是什么高质量恐怖片,但如果不抱着看一部恐怖片的预期,也不想深究恐怖背后令人发寒的人性纠葛,那么“寂静之地”系列是不错的消暑单品。

“寂静之地”系列的设定简单,不能发出任何声音,只要有响动,怪物就会突然出现把你杀掉。它又与日常生活贴得极近,影片巧妙地将视角聚焦在非常小的人类单位上,前两部《寂静之地》,主角团是一个家庭,由妈妈、爸爸和三个小孩组成。没有高科技团队,没有团结一心的人类组织,有的是零散的篝火和沉默活着的个体。

前传《入侵日》将时间线回拨,呈现出了危机到来第一天人们的慌乱与无措,惊悚效果依旧,但作为观众的我们依然不知道怪物来自何方,危机为何突然爆发,人类又要如何应对……这是影片难以忽视的问题之一,它回避了所有关键的部分,逻辑也称不上严密,全凭“不要发出声音”这一点推动情节。

但是,这个系列中微观的视角被保留了下来, 天塌了,一角披萨也是重要的,值得跋山涉水去吃。在暴风雨中读诗是重要的,尖叫是重要的,相拥是重要的。

人类失去声音后,生活的基本秩序瞬间被摧毁,但自然的声音大了起来,在大自然的风、水、雷的掩饰下,人可以找到生存的缝隙,猫也可以。

《寂静之地》

总之,虽然观看“寂静之地”系列,你不免头上出现几个问号,但也会不由自主开始设想,如果不发出声音,自己能活过几秒,将在这个看不到尽头的游戏的哪一关死去?

打工人能够在电影院中放空100分钟,屏息凝神,任由怪物突然出现,被吓一跳,再吐出一口充满班味儿的浊气。 无论以什么形式, 总要找个机会 尖叫吧。

至于人人关心的怪物来历,导演迈克尔·萨诺斯基曾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吐露了一点相关信息:影片中有一组镜头展现了怪物的进食,这也暗示着它们不仅仅是为了杀戮而杀戮,而有着特定的目的,它们在利用人类种植自己的食物。

不知道这一系列的电影接下来会给出一个怎样的答案,但这是它需要回应的问题。



🐰

《诅咒兔》

消暑属性:👻
消暑指数: ⭐️ ⭐️ ⭐️ ⭐️ ⭐️


“用来诅咒的物件,尤其要做得漂漂亮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