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每次说到练字问题,都是清一色娃上小学后,在书写上被碾压的体验,大家对孩子的书写都很焦虑。
上小学前,娃鬼画符都被夸好看,上了小学后发现,
你的标准和老师的标准不一样。
孩子以为自己写的挺好的,你看着也还行,但作业交上去,还是会被打上不规范的标签。
群里表扬的娃有很多,但唯独不多咱一个。
说实话,不焦虑确实也很难。
真的是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
有一种被鸡娃大军架着烤,两面煎熬的感觉。
但你说,书写这件事,真的非一日之功。
小伙伴家的儿子,在书写这块就是硬伤,整个一年级几乎被老师天天在群里公开处刑。
小伙伴也急过,也逼过,别人40分钟能完成的作业,她家孩子能把战线拉到3小时,反复擦掉重写再擦了重写。
到最后孩子抵触,她也崩溃。
不明白,不就写个字?怎么就这么难??
我很想大声说一句:有时候孩子的书写不规范,不只是“努力”或“态度”的问题,而是能力的问题!
反复练习肯定有用,但
过量的重复其实是一种低级重复。
写字看上去不难,但处处需要硬实力,不仅是体力上的,还有脑力上的。
如果只是不得要领的重复,耗得是孩子的兴趣,磨得是大人的耐性。
还有些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写字还算工整,可到了三年级作业量一大,速度要求一高,他就只顾速度,然后字就飞上天了。
老母亲忍不住熊孩子:
“好好写,端正态度”。
一直强调这点,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不是“态度”问题,毕竟他也不想被骂、他可是最想被表扬的。
问题的根本还是能力问题,孩子不具备写的
“又快又好”的技巧和能力
,他做不到,只能忍着委屈挨骂了!
能力不到,方法又不对,让孩子这样练字,那必然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情。
那该怎么办?
如果你想让娃写好字,就一定不能只靠练字,身体各项能力也必须要跟上。
很多妈妈说,娃写字跟全身的肌肉力量有啥关系?
肌肉的力量看似和孩子写字没有关系,但孩子写字的方方面面却都与它相关。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坐姿。
很多上小学后的孩子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坐不住。
大多数人也会将孩子的坐不住,归结于多动,不认真。
其实,
大多坐不住的孩子只是因为他们的核心肌肉力量不足,坐一会儿就累。
包括现在很多成人,坐一会也会感觉浑身不自在,需要动一动。
想要坐姿维稳,孩子需要的不是培养“静”的耐心,而是运动。
腰背肌肉力量得到锻炼,自然坐久不累
。
很多最初写字的娃,都被嫌弃过横不平、竖不直,不用心!
真的是大写的冤枉,娃写不好字,很大一个原因是
手部肌肉力量不足
。
但如果前期不训练,等开始写字之后靠大量的写,把肌肉力量锻炼上去,就太枯燥了,娃难免抵触。
所以,无论是娃还小,还没开始写字,或者孩子正苦于书写,我们在平常的游戏中,都应该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娃的手部肌肉锻炼出来。
比如,手工类的活动,如橡皮泥、折纸、粘土,用剪刀、胶带等工具,或平常用筷子夹菜,非常锻炼手指的灵活性。
(折纸锻炼手部动作和协调性)
还有拼搭类的玩具,非常需要孩子的手部力量,
刚好锻炼到孩子手部小肌肉群。
所以你要说“练手”,就不能只想到用手写字。
就跟CC谈琴要先练指法一样,书写也要先练控笔。
打好这个“地基”,大楼才能建得稳固。
我是建议通过一些游戏、练习,让孩子的手指、手掌、手臂甚至肩膀,都能协同工作,从而更加精准、稳定的控制笔的走向。
比如绘画:
无论多大的孩子,无论画的好坏,
别管手里执得什么笔,画得什么风格,
孩子每一次抓笔在纸上涂画的过程都是对孩子手指、手腕、手臂以及肩膀稳定性的练习。
同时,孩子的每一次线条、涂色等也都是对控笔的锻炼。
比如不同走势的连线游戏:
通过把虚线画出的图形轮廓连成实线等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同时帮助幼儿学习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运笔技能。
还有一些专门的控笔小练习,比写字有趣得多,但潜移默化培养的能力是一致的。
一来毛笔字更有趣一些,二来毛笔字是最接近字的,横、竖、弯钩等笔画是最接近正式书写的。
我们想让孩子写好字,很多时候就直接喊孩子“你写的啥啊,赶紧擦了重写”、“竖写得太长了,都出格了,写短点”。
But,写长了是长多少,写短点又是短多少?
孩子目前写的字就是这水平,
不给具体的方法和标准,一味让孩子重写,那孩子写多少遍也还是老样子啊。
为啥哪怕是照着范字写,笔画还是那几个笔画,但凑一起就是不好看。
其实,是因为孩子没有掌握汉字观察的方法。
观察啥呢?
汉字就跟我们人一样,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
我们可以按照整体——部分——细节这三方面进行观察。
孩子在写汉字前,可以先引导孩子进行对汉字外形的观察,看这个字的外形框架是
“高矮胖瘦”
哪种类型的。
比如,目、日、耳、子、巾,手,串等字。这些都偏瘦,属于竖长方形类的。
这类的字你就不能把它写宽,横短竖长,起笔就要高一些,高挑的才好看。
▼欢迎收看对比图
比如,口、田、回、国、图等,这些属于比较规整的,整体呈正方形,横竖都差不多。
还有比正方形更胖的,比如血、皿、九、以等,这些要更胖一些,整体呈扁方形。
就不能写的太高、太瘦,整体横长竖短。起笔在横中线上侧一点,不能太高。
常见汉字我们简单分成这8类:
这一步骤其实,更像是把
文字信息转码为图形信息输入大脑
,因为对孩子来说,
看图记图
这事可比写字熟悉多了,相当于把书写的难度降级。
只要字形整体判断好了,练字大概就不会差太多。
观察完整体,就要观察部分了。
中国的汉字有很多结构,除了独体结构,还有:
左右结构:招、优、相、和;
包围结构:国、团、圆、因等;
半包围结构:包、近、风、可等;
(细分还有左中右,上中下、右上包、左上包、左下包、右下包等等)
每一种结构的字,都有它自己的规律。
要注意观察不同位置的大小比例关系。
如果失衡了,字肯定就不好看了。
通俗来讲,就是观察一个字哪大哪小,哪长哪短。
比如左右结构的字,我们需要先观察这个字是哪边大,哪边小,哪边高哪边低。
如图,
左右一样高,笔画写再好,也不算好看。
比如上下结构的字,我们主要看的就是宽窄对比,宽的就放开,窄的就收一收。
比如,吕、吉。
若是上下一样大,或者大小搞反了,字就变了样。
不同部分的大小关系一出来,同样写法的字一下就提升了好几个水平。
刚开始建议孩子先熟悉一种,因为,汉字书写方法都是殊途同归,一个结构练熟练了,其他的也就水到渠成,信手拈来了。
找到一个字的灵魂之笔,也就是你觉得最“突出”的一笔,更直观点说,可以说一个字里面,
最长的、最舒展的一笔。
如下图,
这三个字一看,
最突出
(长)
的就是长横、竖钩、斜弯钩,
这就是这三个字的灵魂之笔。
为什么这么讲呢?
看下图就明白了。
同样的字,只改变了一笔,是不是这字一下就显得
小气又局促
了。
再举几个例子:
哪怕其他笔画写的都一样,也都不差,但灵魂之笔没突出,整体上主次不分明,字就不好看。
但
这灵魂之笔一突出,整个字一下就舒展开了,显得大气了。
足以证明,什么叫画龙点睛,一笔定乾坤。
那这灵魂一笔怎么找呢?
一般为:长横、悬针竖(垂露竖)、撇、捺、竖(弯)钩等。
一个字里很少出现两个长横或悬针竖\垂露竖、竖钩等。
这些平时练软笔的话,更容易发现,毕竟,
永远不要怀疑老祖宗的审美啊!
而作为一个字最重要的一笔,一定要尽量舒展开。
只有把这主要一笔舒展开,整个字写出来才会显得大气、有力量感。
当然,除了这灵魂之笔,还有其它细节,比如笔画之间的规律关系、笔锋等,这些今天就不先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