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回顾过去66年的生命历程,结束青年时代与万科的33年之后,未来更关注生命和健康
(本文共1260字,
订阅
后可畅读全文)
王石将自己的66年人生历程分成两个33年。第一个33年的主题是亲情,讲述了自己对父母、女儿的情感经历,强调勇于表达和分享爱;第二个33年的主题是创业。他分享了自己创业的低谷与辉煌,从“第一桶金”的来之不易到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后的初期不适应,从汶川地震因个人言论将公司带入舆论风口,到宝万股权之争万科文化最终得到社会认可。面对人生低谷,王石认为要有信心和坚持,展望未来则要关注生命和健康。
王石还分享了自己1999年卸任万科总经理职务之后的心理历程。在辞职之前,王石发表了一次演说,对万科有信心。他相信万科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树立了品牌,相信万科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将来能继续健康发展。但在辞职初期,他感到不适应,下属照例汇报工作之时他忍不住作指示。随后他发现,自己要“放下”,不仅要放下权利欲,还要远离万科团队,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这也是他辞任总经理之后登山、游学的原因,就是为了切断自己和万科团队的密切联系,让万科真正做到独立运营。
........
资料图:王石。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万科棋局:结束的开始
(2017年02月06日)
纵观万科股权之争,历经“宝万之争”“华万之争”“恒万之争”三个阶段,在这部耗时一年半的多幕戏中,各色人物轮番登场,多股势力合纵连横,万科股价也在剧情演进中跌宕起伏,堪称中国公司商战的经典案例。
【舒立观察】“宝万事件”再唤金融监管改革
(2016年07月25日)
“宝万事件”的争论焦点,在于宝能收购万科的资金来源及渠道是否合法合规。据称, 银、证、保监管当局各自未发现“宝能系”有严重不法行为。不过,不少市场人士并不信服,对其理财资金池、期限错配、资管计划的通道业务等方面充满质疑。显然,现行金融监管体系以分业格局对应混业市场,不仅每常画地为牢,而且缺乏穿透式风险监控能力,极易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
万科险中求
(2015年12月28日)
新晋第一大股东“宝能系”高举杠杆资金,默默大量地吃进万科股份,却从未袒露真正的并购意图;原大股东华润集团在15%阶段少量增持之后,便一直沉寂无语;另一家激进的险资公司安邦在关键时刻举牌,又大量增持股份至6.18%,一跃成为万科第三大股东,举足轻重。剩下的包括证金公司在内机构股东不过占5%。经过近一个月的抢筹大战,万科A+H两市可流通筹码已经很少。
阅读详细内容,请点击
此处
或
阅读原文
付费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