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郑州楼市
米宅( www.mizhai.com)旗下,深度分析郑州房地产、教育、装修、财经、人文等领域;专业、客观、深度、情怀;有分析、有数据、有现场案例、有团购优惠,专家团队实时在线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泗县人网上家园  ·  网络中国节·元宵 | ... ·  3 小时前  
泗县人网上家园  ·  网络中国节·元宵 | ... ·  3 小时前  
文明四川  ·  雅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杨婉倪:《正月十五夜》 ·  21 小时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3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正月为什么不能理发?答案或许在这里…… ·  3 天前  
北京市商务局  ·  愿你的生活胜似这碗元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郑州楼市

郑州,算不算宜居城市?

郑州楼市  · 公众号  ·  · 2024-11-23 18:38

正文



1


前段日子,郑州总是雾蒙蒙的,城市不时下着零星小雨,空气又冷又湿。

朋友老李带着不快的口气对我说:“郑州啊,这几年真是越来越差劲了!”紧接着,他又抱怨说:“天儿一冷就成了鬼样子,你说,雾霾咋就那么多呢?年年如此,让人心烦意乱!”

听着老李气急败坏的讲话,我笑了笑然后问他:“你读过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吗?”

老李点点头说读过但忘了故事的情节,于是我凭着模糊的记忆给他念了一段:“雾比上半夜浓多了,空气潮得厉害,虽然没有下雨,可是从屋里出来才几分钟,头发和眉毛都被四周近乎霜冻的雾气所沾湿了。”

念完我对老李说:“我觉得郑州的雾不算多,也不算大,你比比一百多年前的伦敦,人家正儿八经雾都的雾,那才叫多,才叫大呢!”

后面聊着聊着,我们就谈到关于宜居城市的问题。老李认为郑州不是宜居城市,为了说服我他竟然打开手机让我看了两份报告:《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和《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老李得意地说:“两份报告披露的都是最新的数据,从医疗到教育,从交通到生态……其中评选出的十大宜居城市,无一例外,都没有郑州。老韩你觉得郑州,算不算是宜居城市?”

数据似乎胜于雄辩,面对老李那张喜气洋洋的脸,一时间我无言以对,有些悻悻然。我撇开问题不答,然后用开玩笑的语气问老李:“郑州不宜居,用脚投票,那你啥时候搬走哇?”

老李不说话了,屁股稳稳坐在公园凉亭的石头椅子上,烟抽了一根又一根。直到夜幕四合我俩分开,他也没开口再讲一句。

回到家里,我努力回忆在郑州生活的七八年光景,我觉得那两份报告讲的并不错,但也只能说明某些客观事实,而另一些涉及主观性的感受,需要生活在郑州的人,各自来回答。

老李不认同郑州是一座宜居城市,我觉得郑州当然算是宜居城市,而且相当不错。

爹说爹有理,娘说娘有理。我就来说说我眼里的郑州吧,算是一次对郑州的“表白”。

(郑州·二七广场)


2


郑州是宜居城市的论点既出,我开始在脑海中搜寻论据。究竟哪些方面,能表现出郑州这座城市的宜居性呢?对于我而言,我到底喜欢郑州这座城市什么呢?

先来谈谈一些我到过的城市。

仔细回想我曾经去过的城市,有的是为旅行娱乐,有的是为探亲访友,有的是为工作暂居,但它们都不令我感到非常满意。

比如说北京,到了那儿,我总觉得这座城市太严肃,皇城人海,透着一股子憋闷气息。

杭州不太严肃,但它的市井气息似乎有点儿淡,除了旅游景区,我在那里感到非常的冷清,逛了几天溜达几圈就马上回郑州了。

厦门呢,多台风天气,那年夏天正好赶上可算是把我刮坏了。至今没有抹去记忆,想到厦门的时候,我的耳边就常响起呼呼的风声。

大连让我觉得有些湿,而温州潮热,天津则像个北京的小弟,既严肃又轻佻,济南有历史底蕴但交通不便,青岛各方面的条件倒还可以,但对于我来说,移居的诱惑还不够强。

总之,相比之下,郑州这座城市总是能够赢得我的青睐,它在我眼里是“哪哪都好”,就像热恋中的情人。即使在我的摄像机里,按下快门的那一刻,郑州的图景也大多是暖色调。

(郑州·中原福塔)

举例北京、杭州等城市,说出它们在我眼里的不完美,而赞美郑州,这并非是踩多捧一。

爱上一座城市,就像是爱上一个人,情到深处是什么?你越了解对方,就会越爱TA。

我对郑州的喜爱,大概是属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那般喜欢,这种感情是日久生情的感情。


3


对于郑州,我为什么会日久生情?

在我看来,人们选择在一座城市生活,别管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是十八线开外的小县城,或者说是省会城市,假如长时间定居于此,总会产生某种特殊而深刻的感情。

这种特殊而深刻的感情,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我们在这座城市中所遇到的人和事,来源于我们的观察、思考和洞见。

(郑州·龙子湖)

19岁那年,9月中旬还很炎热的一天,大学开学的日子。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出远门,从豫东平原上一个不足几百人的小村庄,来到郑州这座人口规模超千万的省会城市。

我踏进大学时的状态,像极了《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场景:横冲直撞,没有见过世面,就连学校里的柏油路都能让我大吃一惊:“怎么能那么宽?怎么停那么多汽车?”

与未知的碰撞,产生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对于郑州,当时的我既感到新奇陌生,又兴奋到寝食难安。那一年,我风华正茂,经过十年寒窗,“韬光养晦”的宝剑要出鞘。我在百万人厮杀的高考中斩露头角,以超过一批录取分数线大几十分的成绩,考入郑州某所院校。

在郑州求学,我遇见了不错的同学和朋友,我在大学图书馆阅读许多书,并从书籍中获得受益终生的精神性力量,一直指引着我前行。

一个农民的孩子跨过田野乡村,来到城市,最难得的大概不是改善物质条件,而是思想上的蜕变。我思想上的涅槃是在郑州完成的,可以说,是郑州这座城市滋养了我的精神和灵魂。

(郑州·双子塔)

毕业后,找工作,有些艰难。

郑州很多陌生人对我的鼓励和帮助,让我感到温暖。比如说,有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在我投递简历后,给我打了很多电话,发了很多次邮件,直到联系上我。

她问我:“手机是不是出问题了?”

我说:“投简历投的晕头转向,真是对不起。”

她说:“慢慢来,别着急。什么时候抽时间来公司一趟吧,给你安排一场面试啊。”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入职这家公司,但我始终记得这份温暖。人在困难无助的时候,另一个人的两三句话,就让人心怀感动。

我还记得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小伙子,我们一起排队面试,等待的时候他对我喊加油。当他把加油的拳头举到胸前的时候,还笑了笑。

最难忘的是疫情的时候,某夜我发高烧,心脏跳的很快,几乎蹦出来。郑州某家医院的一位大夫,没有将我拒之门外,她瞅了瞅我难看的脸色,然后很认真的给我看了病,事后并轻声细语交代了注意事项。我鼻子一酸。

在郑州遇见的这些陌生人,真是让我难忘。



4


台湾有位散文作家,名叫舒国治,是旅行文学奠基人,他曾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城市的气氛》。在文中,作者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气氛。紧接着,舒国治着重分析了日本京都的城市意趣,非常怡悦。

郑州的气氛呢?我常常想。

没有答案,就去逛。我常常沿着郑州的大街小巷、河流、公园、图书馆…感受城市的气氛。

比如公园,我觉得郑州的公园相当美,各种植物、飞禽以及人,生活其间,自在和谐。

(郑州·紫荆山公园)




黄昏,我常常沿着城市街道跑步,总是看到红透透的云天竹,枫叶,以及道路两旁硕大的梧桐。这时候要留意了:梧桐也有分别,也许是二球悬铃木,也许是三球悬铃木,各不相同。

如果细心一点观察,人们会发现,原来北方城市郑州也可以是一年四季常青的。这是说它的生机勃勃,比如公园里的海桐和冬青卫矛,很少被季节赶着变色。

在郑州,除了梧桐树,我最常见的是栾树、石楠、木瓜和银杏,还有山楂和石榴。

深秋时节,银杏黄黄的叶子,光光亮亮的,铺在地上像毛毯。香香的木瓜,气味浓郁,闻闻嗅嗅,能焕发一整天的好心情。石楠倒是有些扫兴,过于芳香,总是把人熏得快快跑去。

山楂和石榴结出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



有人说,公共厕所是一座城市的门面。话虽不雅,却有一番道理。在我的印象里,郑州的公共厕所,是很干净的,外表也是落落大方。

有时候,我竟然觉得垃圾桶也很可爱呢!那嘴唇,那天灵盖儿,像一对双胞胎兄弟。


有句俗语讲得好:“世界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看到他所生活的那座城市的美,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就不会生出羡慕他城的异心了。


5


很长时间以来,我还是形容不出来郑州这座城市的气氛,只能尽情地描绘它的相貌。

我能说,郑州是有人情味的城市,还能说郑州是生活节奏平稳的城市,甚或也可以说,郑州是中国城乡结合发展最完美的城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