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关键的还是针对普通消费者人群,定位好人群和客户之后才能更好地设计出更适用的产品,而不是一味追求最好、最专业的产品,这和航模爱好者用户使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飞马机器人
联合创始人兼CEO陈文晖说道。
飞马机器人成立于
2015
年2月,专注于
轻小型系统
的开发和销售,在北京、深圳均设有研发中心,员工超过
85%
都是研发人员。
飞马机器人团队的基因,从成立之日起就同
电子消费
和
无人机领域
息息相关,其联合创始人陈文晖,曾任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终端事业部总经理;联合创始人杨万丽,曾任联想研究院副院长兼上海分院院长、联想手机研发负责人;联合创始人朱骅,拥有10年的无人机领域技术积累。
无人机要分享、要耍酷才好玩
初次见到飞马机器人的第一代无人机产品J.ME,能用的形容系就是“
好小啊
”,这也映射了它的产品属性:
便携
、
安全
、
易用
。
从配置来看,J.ME采用MTK
十核
三丛
64位
高性能处理器,主频可达
2.6
GHz,拥有快速精准的处理能力。IIFC专业
飞控系统
,使J.ME无人机实现智能精准的
定位
、
飞行
和
悬停
。
J.ME机身采用高集成一体化设计,尺寸为169x169mm,重量为550克左右(
整机含电池
)。搭载全球最小的双轴机械
增稳云台
,能让摄像头即使在风中也平稳如常。同时采用
76°
广角和
F2.0
大光圈镜头,可拍摄
4K
高清视频,
1300万
像素照片,
32GB
的内置储存,能确保记录用户足够多的精彩时刻。
J.ME一次充电可续航
23
分钟,这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算得上中上水平。其电池具备电芯保护功能,在电芯发生过压、欠压、过流、短路或过热时均能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另外
,值得一说的是J.ME采用了
IPRV
深度自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
,能自动识别拍摄对象,实现跟随拍摄。用户还可以使用
APP
控制改变飞行方向和高度,轻松做到环绕跟踪拍摄。相机界面下用户可以实现实景锁定目标,只需在APP画面点击框选需要跟踪的对象,无需借助
GPS
外置设备即可完成跟随功能。
在
飞控算法
和
云台控制算法
的配合下,J.ME能自动实现对目标跟踪物的跟踪,使得被跟踪对象始终处于图像的中心,全程自动录像,录像过程中可以随时抓拍相片。被跟踪物体最小
20*20
个像素,最大
200*200
像素。
这意味着
用户能够完全能够自如应对人、宠物和车辆的跟踪。
此外
,J.ME还支持在
没有GPS
信号的室内环境飞行和精准悬停,配备光流+超声波定位系统,使J.ME可以感知水平位置和飞行高度。水平定位精度为
30
厘米,垂直误差为
10
厘米。
J.ME无人机搭载
双目避障
功能,室内飞行时,如果前方有障碍物,能够聪明地刹车并自动保持悬停,等待用户下一步的指令。
J.ME有
手机
、
语音
和
体感
三种智能操控方式,即使是
初学者
也能快速无障碍地精通无人机。拍摄完满意的作品,J.ME可以通过
WiFi
进行实时图传,随时将视频或照片分享至包括
微信
、
QQ
、
微博
等在内的社交平台中(
这为其下一步深入目标消费者打下基础
)。
“海外还有
facebook
等社交平台可以分享,我们很注意这方面,因为无人机就是要分享要耍酷才好玩”,杨万丽告诉邦哥。
“后来者”的自适应
与
大疆
同样定位于
消费级无人机
领域,大疆更偏重于
发烧友
群体,而飞马机器人更多的用户在于
初级
无人机人群,但其实我们知道这个市场早已被“玩坏”,光靠便宜的价格似乎有失偏颇,毕竟用户没有
忠诚度
而言。
对于飞马机器人而言,其创始团队多年的电子消费品营销经验或多或少为其带来一定的行业经验,除了以淘宝众筹的方式去赢得消费者外,“下一步如何让消费者体验到我们的产品,这个非常关键”,杨文晖这样向邦哥说道。
飞马机器人的做法是:
1、
先培养一部分用户,靠这部分用户
口碑
相传,“第一批用户使用了,觉得这个东西好玩,而后进行分享,其它用户自然也想体验”,陈文晖表示。
2、
让目标客户人群了解我们的产品,也即是
体验式
销售。其中包括向一些俱乐部的推广和销售,让大家去了解J.ME。
但不得不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
半年
、
一年
的时间,这无疑不是在考验初创的飞马机器人团队等待的耐性,“但是我们必须去尝试,也希望更多的友商
一起
去教育市场,让市场逐渐变大,然后大家再去切这块蛋糕”,陈文晖充满信心地说道。
-
END -
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