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这周都复工了吗?
我来报告一下,过年的时候我把第六季的梦改都追完了!依然是大开眼界大吃一惊并同时感受到了莫名的心灵抚慰。
还记得我们在第五季时讲过一期
>>>广州铛房<<<
吗,属于老城区里的旧房翻新,因为各种原因改造一波三折困难的不得了。
等我看了最近一期梦改:
“广州120年危房改造婚房”
,
瞬间觉得和它一比,之前那些困难都
sa sa sui啦。
这期的委托人是对广州85后小夫妻,他俩的共同爱好有点特别:爱老物件和怀旧。
委托人
所以当他们穿过烟火气的老城区看到这栋藏在小胡同里120年房龄的老房子时立马头脑发热花400多万买了下来。
里面更是惨不忍赌
而且,他俩买这房的目的竟然是:
婚房!
未来可能得供8口人居住。
这个房子bug也不算多,也就下面几个吧:
房屋破旧老化严重
啥也别说了,危房标志!
老房已被挂出“危房”标志
这座房子曾被空置了30年,现在老房里的
木质结构和墙体几乎都腐朽殆尽
。墙壁老化严重,有超载问题且非常脆弱,看上去都摇摇欲坠。
墙角还发现了
多处白蚁巢穴
,大腿粗的横梁被白蚁侵蚀到徒手就能轻松掰断。
潮湿易淹水
不仅如此,令人头痛的还有一下大雨房子里的积水就会淹到大腿,整个屋子都变成游泳池。
易淹水的问题还可能引发触电等更多的安全隐患。
采光通风差
老城区中多为自建房,所以这房子被周围五户邻居包围,在“夹缝中艰难求生”。
房子有
三面都是与邻居共用的共墙,采光和通风完全被堵死,
屋子里阴冷潮湿。
老房子内部阴暗潮湿
找来的十几家装修公司看过情况后都直摇头,甚至说这房子没救了。
小夫妻俩的激情也逐渐褪去,陷入了意料之中的绝望。
但就像超级英雄片一样,平民走投无路之时,就是超级英雄登场之刻。
《梦改》“元老级”设计师
谢英凯
来救场了。
谢英凯二话不说,量身为老房打造了一个
“缩、抬、破、错”的四步改造法
。
缩:外墙内退保证安全
因为房子与邻居的共墙太多又无法拆除,设计师决定把自家墙内退再做个新地基把所有新墙与荷载放在自己的基础上。
这样做虽然减少了面积却能保证安全,
墙壁内退后采光和通风也能好转一些。
这样操作基本等于是把房子拆掉重建了,于是艰难的施工在小巷子里开始了。
施工队在拆除中面临的首个难题就是外墙拆除后
近千袋建筑垃圾的清运
。
小巷子里大型机械运转不开,清运垃圾只能靠人工拉着小车一趟趟来。师傅说这一趟就得20分钟,在广州40多度的气温下师傅们不知来回运了多少趟,真是超级辛苦!
垃圾太多,师傅们得干到凌晨
抬:抬高地基解决倒灌
为了让雨水不再倒灌,
整体抬高做新地基是必须的。
但好巧不巧,基坑才刚刚挖好广州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才一晚基坑就变成了游泳池...
师傅们不仅要在高温下作业还得忙着舀水和运水,夏季的广州,高温高湿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不少师傅手上都起了红疹,看着都让人心疼。
好不容易雨过天晴了地基下的水管又老化爆裂,无奈下工人们又得挖开刚筑好的地基抢救漏水。
想关掉总水阀维修却发现总水阀也锈死了,最后工人们直接跳进了水坑,在水中待了6小时才把漏点封住。
而经历了这么多才仅仅是挖个地基,老房改造真心太难了。
破:一分为二,引入光和空气
老房房型非常不规则,看上去就像被5户邻居瓜分剩下的一样,难以利用。
所以设计师别具匠心把房子
从中间破开,一分为二成两个相对规则的体块。
一分为二引入光和空气
这个神来之笔让
房子中间得以引入光照和空气,这下采光和通风难的问题就彻底解决啦。
错:错层结构提升空间利用
原本占地78㎡的老房子想住下8口人就很难,但设计师在缩小了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却依然为这家人打造出了合理舒适的居住空间。
改造后的房子
采用了错层结构,
虽然两个体块高低不同住在里面却丝毫不受影响。
错层结构
立面图
来看下每层的布局:
房屋内部
错层用楼梯连接
在所有参与方的艰辛中,这幢120年的危房真的活了过来。
谢英凯没把房子做成仿古建筑,而采用
多阳台、多挑空的岭南建筑特点设计成简洁、通透的错落空间,
整整三层半
完全能满足一大家人的居住需求。
改造后的老房
简直让人认不出来!
入户门口
我最佩服设计师的就是他能将原本一丝光都没有的“黑房子”变成
每间屋都有窗的通透户型
:
内部光线充足
站在一楼都有阳光直射
一层:下沉式客厅+多功能厅+餐厨房
一层面积最大,包含了
玄关、客厅、餐厨房、多功能厅,还连接了前后两个小花园。
玄关竟然还有课树!
因为地基抬高了80公分,设计师
巧用高度在一层安排了下沉式客厅
。
下沉式客厅
仔细看墙上,这都是从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料贴的;
茶几也是用老楼梯上的扶手加工的。
同样采用了“下沉式”的还有这个
多功能厅
,打眼一看这不就是个普通的活动空间么,其实它还有其他两个功能。
隐形升降桌能开启
茶室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