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编辑:
张迎新
排版:
陈瑜
近日,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爱尔眼科上海医院副院长李文生教授
及其研究团队在IJO(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上发表了一篇名为《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visualization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的研究长文,该论文首次系统阐明3D可视化系统在白内障手术中的运用,其价值可以视为白内障手术开始进入3D时代的重要标志,标志着白内障手术将朝着更精、更快、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注:
李文生教授团队在IJO上发表了国际上第一篇3D手术视频系统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文献。
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创刊于1971年,季刊,目前被PubMed收录,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 眼科学。
李文生,教授,博士,留美学者,博士及博士后导师,爱尔眼科上海医院副院长。
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ISCEV)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第三批专家会员、中国眼科未来领袖培养对象、美国麻省大学医学院眼科及基因治疗中心 (UMMS) 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眼科研究 所(NEI)客座研究员、美国视觉和眼科研究(ARVO)学会“青年临床科学家研究奖”获得者、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觉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眼科学组副组长、《中华眼底病杂志》编委以及IOVS等九家国内外眼科杂志的编委及审稿人等。
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内外Ophthalmology等著名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0多篇,研究结果被Nature杂志引用;主编《循证眼科学》等四部专著,参编8部著作,获7项有重要影响的国内外奖励,主持16项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培养博士(后)、硕士研究生20余人,应邀进行国内外专题讲座100余次。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眼病,全球有35%的盲症、25%的中重度视力损伤来自于未及时治疗的白内障。
数据显示,我国60岁~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而90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式。
白内障主要是指由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原因造成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的眼部疾病。
白内障患者常伴有视物模糊、重影、畏光、眩光、眼前黑影遮挡、近视加深等症状,如不进行手术治疗最终会致盲,将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李文生教授指出:“白内障目前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患者只要进行手术治疗,就能恢复视力,白内障致盲是可逆的。
”
随着时代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也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从古印度的金针拨障术到囊内摘除再到囊外摘除,从开创了白内障手术新纪元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上升至“屈光手术”概念的飞秒激光加晶体置换,再到3D手术白内障,推动了白内障手术进入无刀、微创、安全和精确的新时代。
3D技术提升手术精准度和安全性 白内障手术进入3D时代
3D技术下的撕囊,医生可以直坐,无需前倾低头。
2017年11月20日,在爱尔眼科上海医院的手术室内,
李文生教授
顺利完成第一例3D白内障手术。
作为首个幸运儿,72岁的张女士体验了一回高科技带来的全新手术魅力。
据悉,张女士的真正手术时间仅为七分钟,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经术后检查,她的右眼视力已从术前的0.06提升到了1.0,角膜完全透明,令她十分欣喜。
得到如此令人满意的结果,张女士惊喜地说:
“感谢爱尔眼科,感谢李教授,感谢高科技治好了我的眼睛,希望所有像我一样受眼病困扰的人,都能够遇到好的医生和好的医学技术,早日恢复光明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