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发布自研人形机器人“启江二号”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智能机器人生态大会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决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一款由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启江二号”惊艳登场。据该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知名教授刘厚德详细介绍,“启江二号”以其1.8米的挺拔身姿与60公斤的轻巧体重,搭配全身38个高度灵活的自由度,不仅装备了先进的视觉感知传感器、高精度惯性测量单元,还集成了精密的六维力传感器。刘厚德教授强调,相较于今年7月面世的“启江一号”,“启江二号”在体质上更为强健,小脑反应更加敏捷,大脑智能水平也实现了显著提升。这38个自由度设计,巧妙模拟了人类身体的关节活动,结合尖端传感器技术,使得“启江二号”能够轻松完成人类四肢的各种基本动作,甚至包括叠放衣物、开启瓶盖倒水、擦拭盘碟等精细操作,并且在复杂多变的地形,如颠簸路面上,也能保持稳定的行走能力。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启江二号”还具备了智能识别用户身份及根据权限确保用户安全使用的“思考决策”能力,这标志着其在人机交互与智能化应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此番亮相,不仅展示了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能力,也为未来智能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新的想象空间。
2、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发明可治疗脑出血的微型磁性机器人
近日,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款磁性纳米机器人,为治疗脑动脉瘤引发的脑出血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以微创方式在人体内执行复杂任务,如针对性药物输送和器官修复,为医疗手段的进步开辟了全新道路。据了解,这种机器人的体积非常微小,仅约为人类红细胞的分之一,但内部却包含了凝血药物的保护涂层。在精确控制的温度下,这些药物可以融化释放。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权威杂志《Small》上,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实验室测试中,研究人员展示了这一技术的惊人效果。数千亿个纳米机器人被注入动脉后,利用磁铁和医学成像技术的双重引导,以群体方式精准抵达动脉瘤部位。随后,体外的磁源发挥关键作用,使机器人聚集在动脉瘤内,并通过加热至熔点释放出天然的凝血蛋白。这种蛋白如同神奇的“封堵剂”,能够迅速阻塞动脉瘤,有效预防或阻止脑出血的发生。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国际研究团队还得到了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临床医生的大力支持。他们在实验室的模型动脉瘤和少量兔子身上进行了成功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纳米机器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国内首款智能淋水机器人正式上线
近日,由上海建工二建集团研发的国内首款智能淋水机器人,在四建集团松江广富林街道SJC10004单元2街区03-04、06-02、07-10号地块住宅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始淋水作业。自今年春天发布以来,这款名为“鲁班”的智能机器人在多项目、覆盖16万平方米的试点检测后,正式步入大规模应用阶段。据了解,该智能高压淋水机器人采用先进的智能喷淋控制系统,可实现淋水作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其淋水范围宽达14米(转角8米)、高达3米,出水压力可达0.5-1.2兆帕,能够有效模拟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效果,同时能自动攀爬障碍以适应各种外墙表面。依托智能设备和智能物联技术,这款机器人能够在10毫秒内完成后台发出的各种指令。经过多次迭代升级至第三代,智能淋水机器人已累计完成超过16万平方米的检测面积,显著提升了检测效率和质量。目前,仅需4-6人的操作团队便可在7天内完成两栋20层楼宇的淋水试验,显著提高了工程效率,确保了建筑工程的无渗漏质量标准。
4、全球首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人工智能公约发布
近日,欧洲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工智能与人权、民主和法治框架公约》(简称《AI公约》),标志着全球AI监管迈入了全新的阶段。欧盟、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这份框架公约,这一历史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在AI治理方面的共识和决心。作为全球首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人工智能公约,《AI公约》的发布无疑为AI监管领域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在欧洲委员会的牵头下,经过57个国家的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了这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本。公约的核心在于解决AI风险和安全问题,聚焦于保护人权,要求签署国对人AI产生的任何有害和歧视性结果负责,并赋予AI侵权受害者法律追索权。具体内容上,《AI公约》共分为8章36个条款,为AI规定了一系列重要原则,包括保护隐私和个人数据、平等和非歧视、不损害人的尊严和自主等方面。公约明确要求签署国对人AI产生的任何有害和歧视性结果负责,并确保AI侵权的受害者拥有法律追索权。这份公约的签署不仅彰显了国际社会在AI治理方面的共同立场,更为全球AI监管指明了方向。
5、深圳宝安区大规模投放并使用“智能环卫机器人”
在深圳市、区两级城管部门的指导和推动下,宝安交通集团平通公司响应国家关于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号召,助力宝安率先推行智能无人驾驶环卫车规模化运营。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提高了环卫工作的效率和覆盖面,改善了环卫工人的安全和工作条件,还让环卫作业形象焕然一新,使得环卫工作更加现代化、更具科技感。值得一提的是,宝安中心区位于前海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深中通道门户核心位置,是宝安对外展示重要窗口,平通公司选择在此大规模投放使用智能环卫机器人,可谓意义重大。据了解,目前宝安区引入的智能环卫设备包括酷哇科技独角兽系列扫地机器人和云创智行无人驾驶清扫车,上述设备除了雨天作业、自主绕障外,还有识别红绿灯功能,最大程度解决在酷热等严峻天气下作业难题,帮助环卫工人巡查、补扫等。
如需咨询企业合作事宜,欢迎联系堂博士(13810423387,手机与微信同号)进行对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