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向标第一百三十四期
评
《水形物语》
得分6.2分
1.汽车大师8分
电影撰稿人。
德尔·托罗越来越像个geek加强版的斯皮尔伯格,情感表达、主旨点明上常有过犹不及的倾向,但那些流动感极强的镜头运用和饱溢色彩在大银幕上端的是美不胜收。
2.西帕克8分
影评人,电影网站主编。
一个背景设置在艰难时代的纯爱故事,德尔·托罗将水与性相联系,颇有些蔡明亮的感觉。另外,奥斯卡无疑欠道格·琼斯一个提名。
3.风间隼8分
影评人。
种族、性向、人兽、冷战、歌舞、迷影……将西方文化新世纪以来的“他者转向”表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让人忍不住想让人同情那个据说代表了昔日主流价值观的“白人男性特工”,那么多人怼他一个,太欺负人了!但无论对影片的价值观有多少争议,一个真正的影迷也不会错过它的美,每一秒钟都饱满欲滴,好久没看到这么有电影感的电影了,在大银幕上看更是享受
(这也让“小黑裙”显得更加可恶)
。减分之处是人物过于脸谱化,缺乏深度和复杂性,而且我讨厌转向他者。
4.郑秉泓8分
影评人,著有《台湾电影爱与死》。
我其实一直游移要给这部杰出的政治童话几分。吉尔莫·德尔·托罗拍出了自《剪刀手爱德华》之后最性感、单纯、凄美的奇幻爱情故事,而莎莉·霍金斯优秀的演绎,为这个爱上异类的哑女提供了最动人的可信度。唯一的问题在于,如果你在戏院里看到的不是“完整”的版本,那给几分似乎都不重要了。
5.刘起7分
电影研究者,电影杂志编辑。
《水形物语》采用了一种微妙的叙事策略,既简单又复杂,既天真又世故,既单纯又野心勃勃。陀螺用童话这种人类最原初的叙事改造类型电影,也是既保守又创新的做法。
简单的是善恶对立的童话模式,复杂的是陀螺对经典童话模式的精确改写与移置——将被拯救的公主-邪恶的怪物-勇敢的王子,变形为公主
(被囚禁的人鱼怪物)
-怪物
(邪恶的男性实验室主管)
-王子
(柔弱的哑女清洁工)
。
天真的是跨物种的唯美爱情,世故的是他将种族、女性、同性恋、阶级、残障等各种社会议题加入童话。女主角哑女清洁工
(残障+女性+社会底层)
、邻居好友
(失业+老年+同性恋)
、同事
(黑人+女性+肥胖)
、男主角人鱼怪物
(非人类+南美原始部落)
、科学家
(苏联间谍)
,都是保守、压抑的六十年代受到主流社会歧视和排斥的边缘群体。
单纯的是陀螺一直迷恋从未改变的怪物情结,野心的是糅杂与融合各种古典类型——幻想片
(怪兽片)
、爱情片、间谍片、歌舞片的元素,被流畅地混合在一起。
6.闵思嘉7分
影评人。
影片营造了一个完整的幻想世界,在哑女和鱼人之间拥有童话原型的多种置换,“王子”与“灰姑娘”,“被施魔法的公主/王子”和“解开魔法的公主/王子”,“被爱情启蒙的恋人”。哑女和水怪不能说话的身份成为了一种比语言更为高级的表达与交流,也是对默片在一定程度上的致敬。华彩部分在于最后的歌舞,败笔也在于最后的歌舞,这个歌舞段落和“发声”,最终又打破了影片原本要建立起来的“无声”比“有声”更纯粹更高级的对比关系。对于喜欢幻梦的人而言,它足够美好;对于陀螺来说,它又不够深邃。
7.时代映画社7分
媒体人,公众号“奇遇电影”联合创始人。
绿色是未来,卡迪拉克是未来,太空时代只有“未来”才是未来,而历史
(“釜山战役”)
都毫不足道。南美河流中的“神”也不足为惧,他们不远千里将它从污泥里拖回来,电击他,研究他,好把人类送上太空。
8.桃桃林林7分
影视自媒体人,微信公众号及微博“桃桃淘电影”运营者、线下活动“桃桃观影团”发起人。
这是非常陀螺的一部电影,有点像个爱捣蛋的孩子,设定有些坏坏的,骨子里却还是带着纯真与美好:怪兽的、怀旧的、迷影的、略暗黑童话的。
9.陆支羽7分
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运营者,“鲸鱼放映室”联合创始人,著有电影随笔集《小丑,马戏团的眼泪》。
1.沉入水底之际,莎莉·霍金斯脖颈上的抓痕,开始像鱼鳃一样呼吸,这一刻好美。2.作为登顶奥斯卡、荣膺金狮奖的陀螺作品,还是未免有点失望,明明能像当年《潘神的迷宫》那样玩尽疯狂恶趣味,却终究只是单纯的边缘人兽纯爱,可挖掘的深意着实不够多。
10.胡续冬6分
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这个分数是给哑女没有P上小黑裙的原版的。这个片大家说得都很多了,我就想说,好莱坞的四平八稳和要素均沾,毁了一个可以让重口味大放异彩的墨西哥肥宅。
11.赛人6分
影评人。
得承认这是部多义的电影,开篇就是通过水草来对女性器官进行符号性的描摹,而它的美学基础来自于失语与倾听所形成的共奏。莎莉·霍金斯在公车上有三次倾听的描写,前两次是隔着帽子,最后一次,是直接用耳朵贴上去。我认为她在一次次地倾听她自己的声音,在确定自己的存在。这是2017年世界电影最美的段落之一。这个从生理、面貌、职业都一无可取之人,却几乎赢得了片中所有人的爱,我不太关心这些人的国别、职业、性向和物种。爱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本身。包括最大的反派,两人的对峙,女方有着恃宠而骄的傲然,男方则通过躁狂来掩饰自己的羞于启齿。我愿意将那个哑女当作整个世界的象征,片中的每一个生命,都以他们的方式和原则,深深地爱着她。这个世界一直在听我们喋喋不休,并以我们还无法了解的语言在跟我们交流。
12.黄文杰6分
高校教师。
是冷战时代的暗黑童话,也是拥抱每一个孤独心灵和边缘人的抚慰剂。不得不说脑洞大开创意大胆,但导演似乎满足于畸恋的猎奇呈现,而无意把戏肉做得更丰富饱满,所以跨物种的情感即便发生了实质性关系也不如《金刚》来得刻骨铭心,反派的单调和终场的简陋同样给人背景大而格局小的印象。
13.胤祥5分
电影学者。
虽说迷影梗是这十几年奥斯卡的心头好(可能最终就赢在这儿)。但如此大张旗鼓地表彰《水形物语》而完全无视《佛罗里达乐园》,甚至不惜把《三块广告牌》投下去,只能说明现实的无解困境——身份政治是用来掩盖酷烈的阶级问题的某种有效话语,它既通过收编性别和种族话语而正确得让人无法反对,又同时让另外的同样现实的问题变得无法被直接言说。陀螺成功地把拉丁美洲显形成一个两栖鱼人
(多好的跨文化明喻,以及并行的古巴作为美苏争霸的场域)
,并将其旺盛的生命力
(野蛮、性爱、疗愈)
表述为对白人美国的直接反对力量,简直算是喊话了。影片的音乐和艺术指导毫无争议,导演奖也算让人服气
(才华与恶趣味还都是有的)
,但三个表演提名都极为呵呵,最可笑的是剧作,这么一个处处顺拐的剧本竟然还能抢下一个提名,简直是……
14.吴李冰5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电影研究者。
配方电影。浪漫的、暗黑的、奇幻的、政治正确的,总之林林总总各种能讨好不同类型受众的元素都被神奇地集结到一块开会了。缺点如是。优点是配方调试得很意外的不那么差劲。至少不是夹生饭。吃了会不会闹肚子就看个人肠胃素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