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伯凡时间
吴伯凡官方账号,分享吴伯凡老师的真知与洞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熵  ·  缺席《哪吒2》出品,微博宣发式微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岳云鹏,突传消息!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岳云鹏,突传消息! ·  昨天  
煮娱星球  ·  无语...他还没凉透啊? ·  3 天前  
煮娱星球  ·  榜妹热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伯凡时间

穷命——这是否就是你的人生逻辑?

伯凡时间  · 公众号  ·  · 2019-01-12 22:30

正文


你就是个穷命!


如果有人这么来定义你的人生,你是什么感受?委屈不服?还是立刻把他“修理”一顿?


淡定! 虽然你不喜欢这么说,但这也许正是你的人生逻辑。

1

让身边的杂物说出你的逻辑


如果你正在办公室,马上看看你的桌子上是否散乱地堆满了一摞等待处理的文件?如果你正在家里,看看是否随意地扔着前天刚从超市买回来的薯片或瓜子,甚至有些水果还在塑料袋里放着就已经霉变?……其实这种散乱的物品所呈现出来的“象”就是你内心无序而混乱状态的真实反映。


随便拉开家里的一个抽屉,是不是有太多舍不得扔但却好长时间没有用的物品?比如,已经写不出字的圆珠笔、外卖赠的一次性筷子和塑料勺、或是衣柜里已经不合身的衣服……其实,那根本不是“舍不得”,而是一种本能的“我执”在束缚着你。你总是怀着侥幸心理以为“某一天”也许会用得上,但是这个“某一天”却从未真正地来临过。这种心态是一种以物品为中心,而完全忽略自我存在的心态,也就是说 我们沦为了物品的奴隶,从来没有真正地掌控着周边的一切


这些物品在角落里常年累月地积累着灰尘,散发着它们的霉运和诅咒。就像是肠道内的垃圾,不断地释放着毒素,这些毒素会被肠道再次吸收,进而引起便秘和身体的不适。



在这样的观念下,我们不会叩问自己的内心,认真地检视自己,而只会不停地向外索取,给自己增加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最终都会成为你的“负担”,不停地给自己“减分”。最终只能让无序更加无序,让混乱更加混乱。

2

抛弃 “潘多拉魔盒”的诅咒


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在她的畅销书《断舍离》中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洋子女士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单身女性。她把家中收拾得整洁而干净,但就在壁橱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存放了很长时间的纸箱子。洋子几次想丢掉,却始终舍不得,因为这里面装满了她喜欢的恋爱小说。后来,洋子发现,这些小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故事当中的恋爱几乎都没有结果。她突然意识到,这些书就是她自己恋爱经历的写照,自己的恋爱过程仿佛与小说如出一辙,这些故事在无时无刻地暗示着自己按照小说的剧情去选择。在自己的潜意识当中,不知不觉地栖息着一个拒绝婚姻的“我”。于是,她当机立断,把这一箱子的书全部丢弃。


丢弃了这个带有婚姻魔咒的“潘多拉魔盒”,洋子女士感觉到了解脱与轻松,她自己好像开始试着不再排斥婚姻了……


原来如此! 本来就是如此!



这些 “穷物质”所散发的负能量诅咒,就像一个“紧箍咒”套在了自己的头上,甚至自己都因为习惯而不曾察觉,但这极大地阻碍了自身的能量。自己慢慢地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穷物质”的低能量中溺亡。


想想你的身边,有没有这种自己怎么也舍不得扔掉的“潘多拉魔盒”?你的工具箱里是不是有拆卸下来的废旧电气元件?对于这些元件,想用吧,用不了;扔掉吧,又觉得“可惜”,所以只好把它当做“鸡肋”扔在工具箱。随着“鸡肋”一样的物品不断增多,你的思想也会慢慢地变成了“鸡肋”,每天在一些没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回徘徊、纠结不前。当你某一天无意中打开工具箱,这个“潘多拉魔盒”所聚集的低能量一下就会辐射到你身上,给你心里暗示:噢,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废旧元件,也许某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废旧元件的修理工……


你的衣柜里是不是有10年前特别漂亮但现在已经过时的衣服?你一定会纠结:想扔掉吧,当时下狠心花了不少钱才买的,没穿过几次;不扔吧,款式已经过时了,穿出去不合时宜……算了,就这么放着吧。其实这种想法背后的逻辑是自己对现实的逃避,对过去时光的妥协,对当下这个时刻的不负责,更是对未来的不自信。如果你坚信未来的自己会得到更高品质的衣服,就一定会扔掉这件旧衣服,为更好的衣服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尝试着扔掉一两件“鸡肋”,看看会有什么变化?你不会觉得损失什么,只会获得一身的轻松。


这就是给人生留白的智慧。

3

穷人心态


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类似的情况:朋友送你一套精致而高档的茶具,你非常喜欢;但现在这套茶具还能“凑合用”。干脆就把高档茶具小心地存放起来,等到以后再用。你以为这是“精打细算”?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你对高品质的畏惧心态,觉得自己使用最便宜的东西就刚刚好。你在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只配廉价而粗糙的东西,因为我是穷命!反复给自己默念“我不配!我不配!我不配!……”你用廉价、将就的方式对待自己,别人也会用同样随意的方式对待你,因为——你不配!


具有穷人心态的人,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思维特质:

1.对价值判断的失误。

2.对资源的过度焦虑。


当一个人的注意力被某些东西(可能是稀缺资源也有可能是垃圾)过度占据的时候,他的认知力和判断力会全面下降。 也许会把那些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价值的垃圾错误地当做资源, 当精力被这些垃圾所占用的时候,又会产生新的恐慌感和焦虑,导致认知力的再次降级……形成一种自己不觉知的恶性循环。


所谓的精打细算,其实不过是对未来的恐惧和对贫穷的焦虑,这种焦虑就像一种诅咒,导致我们不敢使用高档茶具,不敢去花钱,不敢……。在该不该扔掉垃圾的这一个事情上,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有没有反思过,在这些没有价值的事物上我们耗费了多少能量?而这些时间和精力,也许能创造出十倍的财富。一个人的心智在被垃圾占据的时候,只会离财富和自在从容的状态越来越远,你的机会成本在不断地增加。



如果有朋友问你:“你现在忙什么呢?” 我们可能会很谦虚地说:“嗨,瞎忙活呗!” 但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不是谦虚,我们真的是在“瞎忙”、“穷忙”!

4

拿出你的“奥康姆剃刀”,和过去的自己“告别”。


“奥康姆剃刀”原理是由中世纪哲学家奥康姆提出,它的基本命题是“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当你每次有购买东西的冲动或者往家里拿东西的时候,先问问自己的内心,当下的我是否需要这个物品?如果确实用的到,那就买回来;如果“也许某一天会用到吧”,那就立刻停止下单。在收拾家务的时候,用同样的心法站在“当下我的真正需求”这个角度去衡量物品的价值,你自然就会判断取舍。慢慢地,你会发现,一个真实而鲜活的自己正在逐渐走出穷命的“垃圾堆”,你会越来越喜欢这个元气满满的自己!


抛弃没有价值的物品,就是为人生留白,遇见未知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