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红红印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岁岁安|戴上它,新的一年穗穗平安! ·  昨天  
海峡都市报  ·  胖东来回应所售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胖东来回应所售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  2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2 天前  
自然资源部  ·  自然资源部2025年生态文明大讲堂第一讲开讲 ·  2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2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  2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官宣: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 ·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官宣: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以物质去鼓励孩子后,剩下的是什么?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19-06-21 09:00

正文


心理学家表示,奖赏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直接驱使他们去做某事,但是渐渐地它会让人只对奖赏的内容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失去兴趣。所以,物质奖励并非完全可取。


你是不是在一点点侵蚀着孩子内在驱动力

冉莹颖在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向观众展示了他们家的物质奖励制度。

冉莹颖希望孩子知道挣钱多么不容易,于是告诉轩轩和皓皓,要自己挣得零花钱,再用零花钱给自己买玩具和零食。


她还制定了整套工资制度,并画在黑板上,比如整理房间可以得到18块,扫地可以得到10块等。



而同时,为了让孩子了解助人为乐的概念,她又规定,如果孩子自发地帮助家人做事,那就不会有工资。

这个模糊又奇怪的工资制度,反应了部分中国家长,一味用物质去激励孩子的正面行为,又希望能教会孩子一些优良品德的矛盾和焦虑。

那么孩子在这套激励机制下,有参与到家务中来么?答案是并没有。而且,由于没有”好好打工”,轩轩和皓皓没有存到足够的钱买玩具,两个人都在超市玩具架前耍赖大哭。

而此时,冉莹颖还在和孩子做计算题,告诉孩子玩具多少钱,他们挣了多少钱,还差多少钱... …



一切似乎只和钱有关,却忘记了教导孩子什么是在公众场合应该有的行为,和家长有了意见分歧时又该如何好好商量。

本想把奖励作为激励孩子的手段,却让所有的良好行为都成了一种交易。


它不仅破坏了孩子们的内在驱动力,还对孩子有极大的暗示作用——所有的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不过是一种交易而已。


物质奖励有好有坏,家长不能过度依赖

在幼儿园里3、4岁的孩子会完成一些老师布置的任务,或者学校的集体活动,比如音乐、绘画、体育运动等。幼儿园的老师们会拿出小小的礼物:小贴画、小文具、橡皮、铅笔等,作为孩子表现优异的奖励。

所有的孩子领到礼物就会非常兴高采烈的跟家长分享:“妈妈,我在学校里面表现特别好,这是老师给我的奖品。”很多的父母朋友习得这样一个好处以后,就会把这种奖励方式带回到家庭。

那我们也看到,有些家庭会因此而感到困惑。因为,孩子每一次考试完都会跟妈妈提要求:“如果我这次考到了95分,妈妈要给我买一个我最喜欢的玩具。”“妈妈,如果我要考到100分,那你就带我去旅行。”可能有一些急迫希望孩子成绩有所提高的家长,也就默许了这样孩子的要求。有的孩子的确会以此为很好的动力,达到了所期望的分数线。



但是时间一长,父母们就发现了这样的不好之处:当我们撤销掉这个奖励机制以后,孩子变得动力不足。孩子会觉得,反正我考好考差没有任何的差别,考好了也没有奖励,考差了也没有惩罚,那我干吗要那么努力辛苦的学习?

所以,我们在用奖励机制的时候, 要特别的注意:物质奖励是对一定年龄段的孩子有所帮助,但我们并不能完全依赖这种奖励制度,来设定孩子的行为。一旦他成为一个条件反射,那后果肯定是弊大于利的。

如果你们家有一个已经入学的孩子,那我还是请你把奖励机制撤销,甚至减到最低。要让孩子知道: 无论他学习与否,那是他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只是为了得到奖励,或者是礼物。


真正的问题出在“边际效应递减”上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上的一个规律,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一个人连续获得某类物品,那么,随着拥有物品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个人却会感觉到,他获得的愉悦越来越少。


就像德国经济学家格森说的那样: “同一享乐不断重复,则其带来的享受逐渐递减。”


物质奖励在初期效果非常明显,但随着孩子的阈值不断升高,激励的效果会因为“审美疲劳”而变得越来越差。这时候,激励与表现之间就会呈现出“倒U型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家长也感受到只能通过不断的付出,满足孩子越来越大的胃口,最后还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为了避免出现边际效应递减导致的倒U型关系。家长要做好了切换的准备。切换什么呢? 就是由物质奖励切换到精神嘉奖上去。


物质奖励到底可不可取、能不能用,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做好适时切换。 只要能及时让孩子体会到做事的成就感和价值感,用成就感慢慢替换物质奖励带来的动力,初期的物质奖励就没有问题。


那么,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呢?

1

尽量少跟孩子进行条件交易

条件交易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利,会逐渐养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坏习惯。


孩子会在脑海中形成学习、做家务仅仅为了获得好处的思维定势,从而丧失探索这些事情内在乐趣的兴趣,做事就会显得很被动,所以家长尽量少与孩子进行条件交易。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岁岁安|戴上它,新的一年穗穗平安!
昨天
海峡都市报  ·  胖东来回应所售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2 天前
海峡都市报  ·  胖东来回应所售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2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2 天前
题材小表格  ·  最新A股正宗云计算概念股梳理
2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官宣: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官宣:暂停向中国市场供应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这个春天的美好,从观察一棵树开始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