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引发收视热潮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网友为剧中人“达康书记”制作的表情包也在网上热传,并成为该剧的“流量担当”。
标题:
被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圈粉?为什么网民热衷于使用表情包?
来源:
互联网的一些事(ID:imyixieshi),部分资料来源光明日报(微信号:gmrb1949)& 网络
“为什么网上聊的high的人见了面却什么话也讲不出?”
“因为不能发表情!”
最近良心大作《人民的名义》可是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
剧中最红的是我们的达康书记,
网友也戏称为darkcom。
内有老婆坑,外有下属瞒,
上有前任的债,左右还有同僚踩,
堪称为“全剧第一背锅侠”。
一个老戏骨,
就这么成为了这部反腐大剧的流量担当。
一大批迷妹上线,
纷纷为其制作表情包。
在属下部门胡作非为时
在下属汇报工作总是避重就轻时
当有人想通过自己走后门时
当面对老领导训话时
当遇到群众热烈欢迎自己时
当背了黑锅时
还有如下一大波表情包跟随而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表情包已然成为活跃于社交软件上的流行文化,甚至出现了“能发表情绝不打字”的互联网社交文化新生态。
为什么网民热衷于使用表情包?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发现,64%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在聊天中的最大作用是“活跃聊天气氛,表达情绪”,49%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能够“弥补文字表达的缺陷,便于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Emoji表情有史可考最早是在1982年11月19日,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史考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在大学内部的电子公告板上(也就是最早的在线聊天室)发出了 「:-)」 和「:-)」,因为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史考特成为了改变互联网的40个人之一。
在过去很多年里,表情符号逐渐演化出 XD、(^__^) 、:P、( ^_^ )/~~,从1995年开始,日本运营商NTT推出了带有不同表情符号的传呼机,深得年轻人喜爱,表情符号第一次以「杀手级功能」(killing feature)成为核心竞争力,帮助数字设备大卖,这款传呼机也因此获得将近40%的市场份额。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表情包等贴图表情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融合多种元素的互联网文化。
在腾讯发布的《中国网民表情报告》中发现,男性使用Emoji表情时更爱用骚贱的表情,而女性更喜欢可爱萌的表情,而易信在《贴图使用报告》中对用户使用表情的背后心理的解释为:
用户使用表情贴图主要为了更形象地传达喜怒哀乐的心情,活跃聊天气氛和缓解聊天中出现的尴尬/紧张场面,快捷回复,或表达敏感/尴尬的请求。 其中要求他人帮忙,邀约陌生人和要求请客是主要的敏感请求,而忙于工作和外出走路是快捷表达的主要场景。
表情贴图达到的沟通效果和对应场景(城市级别差异):一二线城市用户使用贴图的目的性更为明显,或许跟其面临更紧张的社会节奏和要承受更大的社会压力有关:他们工作更为繁忙、更多会议而且更多需要他人的帮忙。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调查发现,64%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在聊天中的最大作用是“活跃聊天气氛,表达情绪”,49%的受访者认为表情包能够“弥补文字表达的缺陷,便于对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意思”。
在浙江工业大学注意力经济学教授张雷看来,表情包是一种最直接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前常说“短信听不出语气,电话看不到表情”,网上交流更是缺失面对面交流时眼神、表情、语气等要素,很多时候都无法用文字表达准确的含义,表情包的兴起正是弥补了互联网交流中这一部分的缺失。
山西传媒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周怡帆说,网民在社交网络中使用表情包时,体现出的性格、语言风格等,让同类人有了身份认同。其实,一个个表情包就是一个个故事,知道故事的“梗”,圈子里趋同的人更能猜透互相表达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