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信安徽
安徽网信工作新媒体平台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网信安徽

小心!“间谍”正在潜入你的手机

网信安徽  · 公众号  ·  · 2025-02-05 09:29

正文


我们习惯用手机处理各类事务。比如点开短信链接,识别社交平台消息框中的二维码,或下载他人推荐的手 机应用软件。


但你可知,一条陌生链接、一张可疑二维码、一个不知名应用,都可能暗藏玄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或许已在其中设下圈套,植入“木马”程序。一旦点击,“木马”便会悄无声息地潜入手机,窃取重要信息,危及个人乃至国家安全。所以,面对此类情况,务必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识别或下载,筑牢安全防线。



间谍木马成为窃密利器


手机间谍木马软件并非普通恶意软件可比,具有四大突出特性:目标精准、功能强大、极度隐蔽且能长期潜伏。其植入手段多样,涵盖临近植入与远程植入等方式。一旦成功获取手机的相关权限,就会立即对手机使用者展开全方位监控,悄无声息地搜集目标手机中的各类信息。


凭借这些窃取来的信息,间谍木马软件能够轻易洞悉目标的工作细节、生活状况,对个人隐私造成了极大的侵害





“间谍”潜入手机的几种方式


初级方式:诱骗点击陌生链接

一些木马程序被关联在网站发布的跳转链接,或者伪装在二维码图片中 一旦点击扫描 手机便会“中招”。



进阶方式:伪装成应用软件

一些别有用心的木马程序,巧妙伪装成手机应用,利用“破解”“翻墙”等噱头,蛊惑大家下载。殊不知,在安装这类应用的同时,用户相当于亲手为恶意“间谍”打开方便之门,让自身隐私毫无保留地暴露。



高级方式:利用软硬件漏洞

攻击者通过挖掘手机硬件设备、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潜藏的技术漏洞,能够在目标对象毫无察觉、毫无感知的情形下,悄然获取手机的控制权。一旦达成这一目的,他们便能对目标实施全方位、不间断且无声无息的监控,将目标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尽收眼底。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日常使用手机过程中,防范潜入手机的“间谍”,不仅关系到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更事关国家安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核心涉密岗位工作人员,要切实提高安全意识,自觉规范上网行为,做好信息安全防护。



猎奇心理需杜绝

不使用来路不明的智能电子设备,不点击短信、电子邮件中的陌生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安装陌生应用软件,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不浏览非法网站,及时关闭不必要的共享、云服务功能,养成在官方应用市场下载应用软件的良好习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