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九次方大数据
创建于2010年的九次方大数据,是中国最领先的大数据资产运营商,中国第一家提出数据资产运营的公司,同时也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创始者。公司坚持以“贡献中国数据智慧,释放全球数据价值”为使命,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大数据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庞门正道  ·  元宵快乐。 ·  3 天前  
庞门正道  ·  今晚,大吃一K! ·  2 天前  
ZaomeDesign  ·  新作 | ... ·  昨天  
字体设计  ·  日本设计师:加藤圭织 Kaori Kato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九次方大数据

数字高地实录(下):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未来可期

九次方大数据  · 公众号  ·  · 2019-06-27 18:33

正文


2015年 至今,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推进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和大数据战略的落地。其中,扩大区域性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充分挖掘大数据红利,激发大数据潜能是一段时期内的重点。


贵州、京津冀、珠江三角洲、上海、河南、重庆、沈阳、内蒙古捕捉数字时代发展机遇,在2016年先后加入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行列。八大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大数据产业政策指引、顶层设计、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先试先行,它们以纵横全境的地理分布格局,支撑着全新数字时代的发展机遇,乘起“数”风飞翔。



广东:


国际竞争力的

产业发展样本




在家就能办理新生宝宝出生登记;在办公室就能办理企业备案登记;港澳通行证签注也可以在线完成……拿起手机,动动手指,便可足不出门实现民生政务服务“指尖办”。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广东“数字政府”表现十分抢眼。


“数字政府”,只是广东大数据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方面。作为互联网大省和信息产业大省,广东大数据产业发展全国领先。根据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8%,其中广东的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排名全国前列。


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汕头市政府与九次方大数据共同出资成立广东华侨大数据有限公司,打造华侨大数据中心,建设全球华侨华人数据特区,发布 华侨大数据中心信息系统1.0版本 ,旨在做好“华侨特色”和“数据特区”两篇文章,为华侨华人营商环境、金融服务、科技人才服务、政务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九次方大数据还联合潮州市政府成立潮州大数据公司,促进潮州形成大数据驱动型政务服务模式以及数字经济增长模式;用大数据赋能中山市灯饰产业经济发展,建设 中山古镇灯饰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携手清远市打造 “郡县数治”大数据样板间 ;参与云浮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力争将其打造成 辐射“珠三角”及“粤西南”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 ;助力肇庆市打造 大湾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促进其数字经济发展;研发了 全国首个海洋科技大数据平台 “海上云——国家海洋科技大数据综合平台” ,为海洋科研和经济创新升级开启核心引擎。


在新一轮大数据竞争浪潮中,广东省凭借基础设施、产业支撑以及市场应用等优势走在全国前列。这背后,与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前瞻部署密不可分。


2013年,在全国率先成立广东省实施大数据战略专家委员会。


2014年,在全国率先设立广东省大数据管理局,建立由45个省有关单位组成的省大数据发展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


2016年,出台《广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全国数据应用先导区和大数据创业创新集聚区,抢占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同年,“珠江三角洲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获批,成为国家首批两个跨区域类综合试验区之一。


快速发展,规则和标准缺一不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12月制定了《广东省大数据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18-2020)》,建立健全广东省大数据标准体系。




上海:


打造长三角

城市群“数据港”




5月17日,上海市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李亦学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上表示,上海将投资23亿人民币建设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


这一医学卫生领域的大数据新举措是上海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缩影。


截至目前,上海有大数据企业超400家,其中一部分是应用类,一部分是技术类、资源类,还有衍生服务类和产业支撑类,产业集聚形态初现。静安区设有国家新型工业化大数据示范基地、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基地、公共数据开放基地;杨浦区、徐汇区、浦东新区和闵行区有上海市大数据创新基地、公共数据开放基地和长三角大数据辐射基地。


上海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图片来自东方网


2016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以期全面推进上海大数据应用和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施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时,上海的数据资源丰富、研究实力雄厚、信息化服务产业集聚、大数据技术人才汇集,拥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大数据发展支撑体系尚不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有待提升、各产业领域的大数据应用尚未形成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意见》提出市场主导、政府带头,开放共享、融合创新,安全规范、繁荣有序的基本原则。《实施意见》制定了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要求基本形成数据观念意识强、数据采集汇聚能力大、共享开放程度高、分析挖掘应用广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大数据对创新社会治理、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用显著。


同年,上海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在市北高新园区正式成立。经过两年的发展,2018年,市北高新全年税收突破95亿元,同比增长20%,集聚年税收亿元企业达12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企业增至196家;经济密度与产业深度增强的效应也体现在资本市场上,市北高新连创下12个涨停板。


同时,市北高新作为上海首个大数据产业基地,被纳入了《上海市产业地图》,并与亚马逊AWS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园区还提出“打造中国大数据产业之都”战略目标,形成《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区域(长三角)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地,成为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数据核”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数据港”。


除了在市内建设产业基地,上海还由点及面,将思路拓宽至长三角地区。


2019年4月23日,长三角大数据一体化发展论坛期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南通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签署了“沪苏(通)大数据基础设施及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目的是加强沪苏统筹,促进基础资源互补和功能优化,推动区域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发展模式创新,支持沪通两地大数据产业合作。


人才方面,《2019-2024年上海大数据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显示,上海市大数据产业高等院校有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和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分别位于徐汇区和杨浦区,为上海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支持。




雄安新区:


智慧生活

随处可见




5G通信、无人巴士、无人超市、区块链租房……以数字基因催生的美好生活已随处可见。两岁的雄安,已经具备了超越两岁的智慧。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河北省雄安新区的行政机构,位于雄安新区容城东部小白塔及马庄村界内,总建筑面积9.96万平方米,园区设计理念突出“绿色、现代、智慧”。2018年6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中明确,要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通信网络和智能多源感知体系,打造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


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运营商积极行动。不久前,中国移动已在雄安新区完成了5G试验网建设部署和开通。雄安新区5G试验网覆盖范围包括:市民服务中心、新区主干道、白洋淀高铁站、白洋淀景区、京雄高铁施工区域等人流密集区域,现场下载速率测峰值达到1Gbps。目前,5G开通涉及30个基站,并已全部接入SA核心网,用户通过5G CPE终端就可以直接访问外网。


中国移动人士介绍说,雄安新区5G试验网还可支持4K/8K高清直播、VR、无人驾驶、云办公等,使新区成为国内新科技生活办公的实验先锋。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雄安要“搭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重点实现无人系统智能技术的突破,建设开放式智能网联车示范区,支撑无人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


今年1月,九次方大数据在雄安新区设立的河北雄安九次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成立,被前来雄安新区调研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弄潮儿”。未来将努力跟随雄安发展脚步,助力雄安新区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全球领先的数字智能城市和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区块链正在融入社会拥抱大众


雄安的智慧,不仅有人工智能的智慧,也有区块链的智慧。


难以找到有哪座城如雄安这般重视区块链。大到拔地而起的高楼,小到刚刚栽种的树苗,都透露着区块链的智慧。


自2017年年底以来,雄安9号地块一区造林项目、10万亩苗景兼用林项目、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截洪渠项目等雄安重大建设项目,都使用了区块链系统,实现从合同建立、工程履约到最后付款的全链条管理,付款环节与银行系统对接,实现资金闭环管控。


2018年年初,雄安新区已建成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这是国内首例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租房领域。在这一政府主导的区块链统一平台上,挂牌房源信息,房东房客的身份信息,房屋租赁合同信息将得到多方验证,不得篡改。此举有望解决租房场景最核心的“真人、真房、真住”的问题。


当很多人对区块链的认知还停留基本概念上时,雄安已经在实际运用这一先进的技术,现已在精准扶贫、社会诚信方面部署场景、创新使用区块链。


“让人们像感受互联网红利一样亲身体验到区块链红利。”雄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刚表示,“雄安不仅仰望星空、畅想未来,也在脚踏实地、奋力探索,积极推动区块链全面融入社会、拥抱大众。”



内蒙古


大草原

腾“云”直上




“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最佳就在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形象地说。


大数据,让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内蒙古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两年多来,内蒙古积极开展大数据探索实验,以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打造中国北方大数据中心、丝绸之路数据港、数据政府先试区、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区、世界级大数据产业基地,全面铺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云上北疆 中国数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正在被世人所瞩目。


两年多来,内蒙古以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统领,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保障机制日臻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政务数据加快整合共享,应用领域创新深化,产业体系逐步健全,“中国数谷”正在建成。



在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内蒙古推进大数据发展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构建自治区层面“七个一”组织架构,成立了自治区大数据专项工作协调办公室、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全区初步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科学规划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制定有关政策及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大数据发展总体规划》《内蒙古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改革实施方案》。



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上,内蒙古创新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模式,为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重要基础设施保障。推进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等盟市进京直通光缆建设,建成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进京直通光缆。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和林格尔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


在政务数据应用上,内蒙古实施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政务信息系统清理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创新政务民生领域应用,提升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启动内蒙古“云上北疆”大数据云平台建设,预计今年9月份建成运行。建成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开展宏观经济、价格、投资、能源等监测预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