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工作上有惰性,在情感上也有惰性。新的君主对跟自己同样年轻、有共同成长经历的人有依赖感,这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个感觉在工作中必须克服。
文 / 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
“二代”这个词近年特别流行,换成“代际”也成立。一般人认为,二代生下来什么都有,不用奋斗和努力。《资治通鉴》里第一个二代是公子击,他父亲魏文侯魏斯是战国七雄中魏国的缔造者。看看魏斯的儿子公子击(即后来的魏武侯),会发现这些二代心里面其实挺苦的。
《资治通鉴》中记载,公子击出门遇见了田子方,田子方是孔子弟子子贡的学生,也是魏文侯的老师。一看父亲的老师来了,公子击赶紧下车行礼,不仅行礼,还要趴在路边,在长者面前自报姓名。但是田子方装没有看见,子击就不开心了,他说:“你给我站住,有话跟你说,毕竟我是太子,你虽然是我父亲的老师,但你只是一介书生,我谦卑成了狗,你还不理我。究竟是身份高贵的人可以傲慢,还是像你这样的贫贱之士有资格傲慢?”
子方说,“当然是我们这些贫贱之士有资格傲慢,你们富贵人有什么资格傲慢?国君如果傲慢,不尊重别人,很有可能被人推翻,失去这个国家。大夫作为一个家族的领袖,如果傲慢,就可能失去一个家族。你们失去国家和家族,跑到别的地方去,别人还会把你们当成国君和大夫对待吗?我们贫贱之士就不一样了,我跟你合不来拿起包裹就走,走到哪都是贫贱之士,没有什么可以丢。”
《论语》里面一句话,子贡问孔子,如果一个人贫而无谄,另一个人富而不骄,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很不错了,要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就更好了。
穷人有所求就容易谄媚,富人心有所恃就容易傲慢。在人们心中,一个贫穷的人给人的印象,总是低头哈腰。而宝马撞了自行车,70%的人上来就说开宝马的不对;菜市场保安跟普通人吵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说他是公务员,问题就来了。
子贡的意思,作为一个富足的人你不应该傲慢,这是人品。而如果你是一个不足的人,还一天到晚点头哈腰,别人更不把你当回事。这样的人要有一个自立的姿态。对贫贱人来说,傲慢恰恰也是一种品德,所以,子方讲得也有道理。不过,再有道理,人家子击作为一个太子都已经伏谒在在路边,还不理他,这过分了。
后来,公子击继位,成为第二代君主魏武侯,新君在西河郡与大军事家吴起有一番对话。吴起早年奔走各国,没有用武之地,来到魏国后,得到魏文侯魏斯的赏识,带兵攻打秦国的西河,不仅打下来还牢牢守住了。当时,只要有吴起在,秦军不敢往东前进一步。
魏武侯去巡查,沿黄河而下,到了中游便跟吴起说,你看这个山川形势多么险固,这是魏国的宝贝,有这么好的山川形势使得别人不容易攻打过来,不容易侵犯我们。
第一个上来搭话不是吴起而是王错。他跟魏武侯说,“你讲得太对了,我们有这么险固的山河地理形势,凭借这个形势一定能够称霸天下。”
王错讲完以后,吴起回答说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在这个国家的施政品德,山川形势的险要。他是冲王错开口的,这个话是批评王错的,但是魏武侯听完以后不高兴了。接下来吴起解释,说苗、桀、纣这三个统治者都拥有绝佳的山川形势,但没有修德所以失败了。“你说这个是魏国之宝,但这个地盘原来是秦国的,如果山川地理形势真的可以凭借,为什么可以被我们打下来,可见山川地理形势不是关键。”魏武侯说:“你讲得太好了。”
王错属于典型的魏武侯继位以后的新贵阶层,吴起在魏武侯穿开裆裤的时候,功勋就很多,算魏文侯时代打江山的老革命。一旦新的领导继承位置后,这两股势力一定会形成冲突。新领导提拔起来的人一定是想尽一切办法取代老人占着位置,所以这一类人最需要跟领导结盟,把与领导的关系处理好,让领导有满足感。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有路径依赖,你觉得跟你有共同成长经历的人很亲近。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东西,父母没有办法体验,但是伙伴和同学们可以体验,有一些相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共同成长的经历能够增加人和人之间信任感,所以每一个新主上来以后,一定也会想方设法替换原来的班子。
另一个关于魏武侯的故事出自《吕氏春秋/骄恣》, 魏武侯跟大臣商量一件事情,结束后,大家都觉得,这次魏武侯的一些主意是最好的方案。,魏武侯马上站起来,挥舞着手说,“你们这些人考虑问题都不如我。”
小孩子善于自我表扬这是很正常的,但一个成年人,一个君主,用这么幼稚方式表扬自己,背后是极端的不自信。今天总算有一次机会让自己表现一下,向所有人证明自己还是可以的,这说明了在此之前他是不行的,所有的主意是被别人否定的。
老人们默默看着他的表演,这时,一个叫李悝的人站出来了,说,“你讲完了吗?高兴完了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李悝是战国时代法家鼻祖,是他父亲魏文候变法时期的主要助手。
李悝说,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当年也有这样的事情,就是跟大臣讨论下来以后,他的策略最优,最后根据他的决策执行。楚庄王本应该感觉高兴,但他退朝回去以后很忧虑。身边就有人不解,楚庄王就说:“我听说,古人有这么一句话,一个诸侯能够认识一个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并尊称他为师,这样的诸侯是可以统一天下;身边的大臣能力跟你一样,这样的国家有可能生存下来;而如果身边人还不如你,你这个国家的命运就是等着灭亡。我本来就是一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今天一发现这些大臣还不如我。”
李悝说:“楚庄王这么有本事的人始终都觉得自己的本事不够,担心身边没有一个比他强的人。正是这样一种如履薄冰的态度能够让他称王称霸,这才是霸王应该有的态度和姿态。”
魏武侯回答就一个字:“善”。
接下来,李悝说:“一个国君最大的问题是认为自己很行,别人都不如自己,这会出现什么问题?一旦别人有不同意见,你就容易拒绝。但你能保证你总是对的吗?如果拒绝不同意见成为你的一种习惯了,哪怕真的每一次都是你对,你的创造力总有枯竭的时候。如果你的创造力枯竭了,别人意见你又听不进去,这个国家最终会走向没落。”
魏武侯的人生的确很悲惨,做太子的时候,在路上被田子方教训,去视察边疆被吴起教训,好不容易说对了一次又被李悝教训。田子方是他父亲的老师,吴起、李悝是他父亲时代的功臣。这不是让他感觉到非常舒服的环境,每走一步都会听到非常厉害的紧箍咒,念紧箍咒的就是这些老臣。
田文以后魏国一个宰相公叔是魏武侯的堂叔,他娶的老婆是公主,魏武侯的姐妹。他非常嫉妒和害怕吴起,因为吴起有功劳也有能力,还咄咄逼人。越是靠贵族身份做宰相越是镇不住吴起这样的人。这时候,他家里一个仆人说:“我教给你一个办法弄走吴起。你先跟国君说,吴起是有大本事的人,他是否愿意在我们这个国家一直待下去
、我们给他的待遇能否满足他的胃口是一个问题。可以试探一下他,在宗室里面找一个没有出嫁的年轻的公主,就说要嫁给吴起。如果吴起不愿意在这个国家长久效力一定不会接受这门亲事。一旦表现出来不愿意接受,你就要小心了,他会离开我们国家为其他国家效力。他在我们这个国家长期以来扮演重要的角色,知道我们很多秘密。”
这个仆人又说:“公叔,然后你把吴起带到家里做客,让你的公主老婆羞辱你,责骂你,吴起他一看公主都是这么厉害的,他肯定不敢要公主。如果他推辞,魏武侯就会怀疑他,他们君臣关系就会破裂,破裂以后把他逼走就好办了。”
结果公叔就找魏武侯说了给吴起娶公主的事,紧接着公叔就把吴起叫到家里面,刚说一半,他老婆就出来了,又骂他,又打他。吴起看到这一幕,接受不了,他就跟魏武侯说不行。
魏武侯心里还在怀疑,他觉得这不一定体现吴起不想在这里待着,但是心里面有了一个疙瘩,他就犹豫和琢磨着。他还没有决定的时候,吴起察觉到君主对他有一些看法,但又不知道君主心里想什么,加上之前一冲动还把君主给批评了,现在又推辞了娶公主,所以吴起就跑到楚国去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老臣之间派系斗争,魏武侯在这里面被当枪使了。
对一个国君来说,国家利益跟他个人利益重合度相对来说比较大,任何一个老臣和新臣与这个国家利益重合度却比较少,他们的利益未必是国家利益,未必是站在这个国家和国君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判断能力非常重要。
人最难克服是人的惰性,人在工作上有惰性,在情感上也有惰性。新的君主对跟自己同样年轻、有共同成长经历的人有依赖感,这很正常,但是这个感觉在工作中必须克服。无法克服这样的情感立场,就很难处理新人和老人的矛盾。而一旦这个事情没有处理好,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吴起离开了魏国,西河郡不久就被秦国拿去了。魏国扩展过程当中碰到另外一个国家齐国,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魏国惨败,从头等强国沦为二流国家,战国的第一阶段就这么结束了。
本文由本刊编辑根据姜鹏在中欧的演讲《与治国理念的得失智慧》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