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新的安全风险直接关系整个氢能产业的发展。
当地时间6月25日,格斯特霍芬的一座加氢站起火。根据当地警方初步调查结果,火灾发生前曾传出一声巨响,不过庆幸的是火灾中没有人受伤。
格斯特霍芬警方报告称,消防队迅速控制了火势。确切的损坏程度尚不清楚。奥格斯堡刑警已接手调查火灾的具体原因,
压缩机有可能是本次火灾的诱因
。
据外媒报道,格斯特霍芬的加氢站六月中旬正式开业。该站由位于慕尼黑近郊的格雷茨里德的Tyczka Hydrogen公司设计并建造,这也是该公司的首座加氢站。
开业当日,巴伐利亚经济事务和能源部长 Hubert Aiwanger(自由选民)也在现场,因为这是巴伐利亚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资助的第四个加氢站。
Tyczka Hydrogen公司从巴伐利亚经济部获得了
200万欧元用于建设加氢站
。总体而言,自由州希望利用该资助计划,到2027年推动该州23个加油站的建设。
加氢站的建设时间约为九个月。Tyczka Hydrogen 在开幕式上解释说,该加氢站配备压力水平为 350 和 700 bar 的氢气加注泵,能够为各种车辆加氢,从轿车到公共汽车,从特种车辆到重型卡车。第一期扩建预计每天提供约500公斤氢气,可为约10至20辆商用车加注。
如今,全都化为泡影。
回顾过去,氢能安全问题发生最集中的时候是2019年。
「能见」查阅报道发现,在2019年,韩国、美国、挪威不到20天内就发生了3起氢气爆炸的事件,重挫氢能。5月23日,韩国江原道氢燃料储存罐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人死亡6人受伤;6月1日,美国加州一化工厂内的储氢罐和氢气运输拖车发生爆炸和火灾,没有人员伤亡;6月10日,挪威首都奥斯陆郊外的加氢 站发生爆炸,2人轻伤。
2020年,美国北卡州朗维尤加氢站再次爆炸,60间房屋被毁。
氢安全问题已经出现在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用氢等各个环节,“制储运用”已经全部发生过安全事故,氢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氢气泄漏及爆炸事件虽时有发生,但我们仍旧要知道,氢能作为实现多领域深度清洁脱碳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9个省市出台了加氢站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要建成的加氢站累计有1200座,超过当前全球已建成的加氢站总和。其中有5省到2025年要建成超百座的加氢站。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省市新出规划,正不断提高加氢站目标数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在早前公开发言时表示,氢能产业作为典型的未来产业,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下一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从科技创新、迭代应用、政策支持三方面发力
,持续完善氢能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深化国际合作,不断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除了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相关法规建设,
应对氢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发力技术,确保储氢设备严密性,攻关材料学基础研究,创新氢储运方式、完善氢泄露快速探测与防控机制等。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毛宗强认为,
要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伦理培训。
为了保证氢的安全生产、储运和使用,针对不同的氢能环节,根据氢气的特性和设备与环境的特点制定出严格而详细的安全规章制度非常必要。
“实际上,规章制度、设备操作需要工作人员去执行,制度再好,若操作人员不认真也不能保证氢安全。因此,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岗位责任心培训就必不可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