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号,号称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举行。
有一部电影独领风骚,秀住全场。一举斩获最佳剧情类电影、最佳剧本、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
大家都预言今年的奥斯卡最佳也一定非它莫属——
《三块广告牌》
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豆瓣评分8.7。
IMDb评分8.4,
▲看清楚了,本片属于R级
烂番茄上也是爆炸口碑,93%的新鲜度。
这部电影到底神在哪里?能俘获几乎所有人的心?
首先,剧本有保证。
导演编剧都是同一个人——马丁·麦克唐纳。
麦克唐纳是一位以英式黑色幽默著称的鬼才导演,代表作一部比一部提气,从《杀手没有假期》《七个神经病》就可见一斑。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麦克唐纳与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两个人都很擅长荒诞不经的情节处理方式,让人感觉好像抓住了什么但下一秒又出人意料。
在《三块广告牌》中,麦克唐纳的这一特点也有所体现。
第二,演员够劲。
女主角的扮演者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曾凭借电影《冰血暴》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次则靠在《三块广告牌》中的完美表现拿下了金球奖的最佳女主角。
男主角伍迪·哈里森,也是个老戏骨,曾经跟麦克唐纳合作过《七个精神病》,这次也是轻车熟路,扮演一位警察局长。
这里重要说的是这次的男配角山姆·洛克威尔。洛克威尔一直擅长扮演边缘人物。这次在剧中扮演一个同时拥有恋母、暴力倾向、同性恋等等诸多元素的角色。
都不用毒药君多说,这次拿下金球奖的最佳男配角,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说完电影团队,我们接着说重头戏——剧情
(下方少量剧透)
。
海耶斯
是一位单亲妈妈,人狠话不多。
女儿在七个月前被强奸致死,警察调查无果,这件事好像就要不了了之了。海耶斯想了个狠办法——到广告公司租下了小镇外荒废的三块广告牌,在上面用红底黑字写下了三个问题。
1.奸杀而死!
2.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3.怎么会这样,威洛比
(警察局长)
?
这一下很快就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媒体来采访海耶斯,海耶斯说的也同样够狠,简直是把警察挂起来用火烤。
▲貌似警察们都在忙着虐待黑人同胞,没人理会我女儿的案件了
看到这里,貌似是“弱势群体不畏强权,对抗公权力”的桥段。别急,再往下看。
警察当然坐不住了,被质问的主角威洛比警长
(伍迪·哈里森饰)
亲自上门解释。
“不是我们不调查,实在是无从查起,没有目击者,没有匹配的DNA,难道要把所有人都抓起来调查吗?更何况我得了癌症,没有几天可以活了,能不能给我留一个好名声?”
海耶斯表现的十分冷漠:“镇上的所有人都知道你得了癌症。你死了之后,广告牌上说的不就都没用了吗?”
好像有点不可理喻了。
镇上的居民也大多看不惯海耶斯的行为,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威洛比是个十足的好人。
而且他的生命已经所剩不多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受到这种无礼的对待。
海耶斯的日子开始变得难过起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跟她作对,但她丝毫没有退缩。
神父来家里做客,说服她撤掉广告牌投入主的怀抱,结果被海耶斯一通怒怼哑口无言。
去看牙医,牙医化身正义想要借机讽刺她,结果被她用电钻钻穿了大拇指。
送儿子上学,被学生砸车,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两记撩阴腿,教这些未成年做人。
无论别人说什么,怎么对待她,海耶斯都不为所动。
面对着自己质问的威洛比警官,哪怕他已经罹患重病,哪怕其实自己心里也知道抓不到凶手不是他的过错,但海耶斯还是固执地将广告牌竖在那里。
为什么呢?为了逃避自己心中的罪恶感。
女儿的死,其实与海耶斯不无关系。在她遇难的当天,曾向海耶斯借车去朋友家。但海耶斯并没有同意,女儿一气之下说希望在半路被强奸。
海耶斯也赌气说我也希望你在半路被强奸!
没想到一语成谶。
巨大的罪恶感时刻笼罩着海耶斯,她需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威洛比就是这样一个出口。
但威洛比明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
他非常敬业。万圣节的跟家人一起吃晚宴,电话响起妻子的第一反应就是不要接,吃饭时电话响起对于威洛比来说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威洛比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起了电话。
他对家人体贴温柔。
为了不让自己的病重后拖累家人,他选择开枪自杀,这样在她们的记忆里就永远是那个完美的丈夫和父亲。
死之前,威洛比留下了很多封信。给妻子的、给好兄弟的、还有一封是给海耶斯的。
他希望海耶斯能够抓住真正的凶手,并默默地给她预付了下一个月的广告牌租金。
看到这里,你觉得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犯了错,谁又是真正的受害者?
找不到答案。
海耶斯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受害者,但女儿的死跟她荒唐的行为方式不无关系。为了自己内心的安宁,将过错全部推给无辜的威洛比警长,为此跟所有的人作对。甚至放火烧掉了警察局,导致一名警察重度烧伤。
可怜吗?可怜。但是并不无辜,而且还有点不近人情。
三块广告牌引发出的一连串事件勾勒出了世间群像,母亲、儿子、丈夫、警察、神父、牙医......
以少女被强奸致死的时间为由头开始的这个故事,明明最需要一个正义的化身,但看来看去似乎没有一个人身上贴着正义的标签。
将仇恨诉诸于暴力成了所有人的行为逻辑,看不惯就制裁你。这样一来,可怜的人似乎也不那么值得同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