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假期一过,银联就打响了支付争夺战的新年第一枪。
这一次,银联和京东金融结成了“对子”,双方开展包括收单在内的一系列合作。
这两口子,到底是什么推动他们走到了一块?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要想弄明白银联和京东金融的合作,就必须把他俩放在整个支付“战争”中来说。这是一场事关中国几大巨头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地位的大战役。
发布会现场的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说,银联就是发银联卡的。它不仅仅是银行卡上的一个标识,准确来说,它是金融机构背后的一张网,能够让各家银行发的卡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商户进行跨行、跨地区的联网通用。
简单来说,
银联就是一条银行卡的高速公路网,它一方面给大家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谁上路谁就得交费。
如果时代一直不变,这种坐着收钱的好局面真的很爽。
但问题是,新技术来了,移动互联网来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来了。这些第三方支付机构借助科技的力量,开始不断和银联竞争。这就像村村通工程,不走高速,绕开了银联,但同样到达了目的地。
在这过程中,还诞生了一些大块头,
比如支付宝、财付通
。从小超市到煎饼摊,这些新入局者身影无处不在。央行数据显示,2016年1-3季度,第三方支付机构共处理网络支付业务
1111.42亿笔,合计金额68.27万亿元。
这种形势让银联感到不安。但不安归不安,面对时代浪潮,没人关心谁的优柔寡断。
银联最好的选择就是提枪来战!
这才有了银联这两年诸多动作,
比如说2016年推云闪付
(
发行闪付卡、闪付POS、手机Pay等
)
,
还介入了扫码支付等
。银联有优势,过硬的官方背景,这么多年积累的商户,以及和现有银行的合作模式。
但要地面进攻,和支付宝等短兵相接,它需要更多帮手,这才有了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
比如说苹果applepay、三星支付等
。
在京东金融发布会上,银联总裁时文朝当着十几家银行老总的面,再次重申了合作原则:
不吃独食;不忽悠大家伙,按照金融和产业融合的内在客观规律办事;按照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原则办事;按照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金融和产业进步的大趋势来办事。
总结起来八个字:
顺势而为,共襄盛举。
(听起来有点虚,但的确都是实锤)
在发布会后,京东旗下的网银在线正式接入银联的收单体系。
银联在接入定价、营销、技术等方面支持京东金融及其关联公司处理银联卡收单相关交易,双方在云闪付与账户结合等领域开展创新合作,推动移动金融创新。
京东金融利用风控数据、客户管理等优势,与银联共同制定银联标准联名卡产品,成为推动成员机构发行银联标准信用卡的有效工具。
在农村金融方面,通过各自农村网点资源的融合共享,共同推进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销售和配套金融产品等细分领域的合作。积极探索在大数据应用服务领域的合作,通过对各自业务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度发掘和分析。加速拓展海市场。
因为京东金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金融科技公司,它不光有金融属性,而强项在于科技。它有这个时代、传统金融机构最希望得到的东西,数据挖掘能力,互联网风险评估能力,应用场景解决能力,等等。
银联和京东金融合作,实际上也代表着银联对支付的重新理解。
现在支付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支付本身。支付不再仅仅是交易双方为完成交易而进行的货币债权转移的工具,支付活动所掌握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等各类数据经由大数据金融的开发利用,成为智能营销和大数据风控的重要支撑。
而后者恰恰是京东金融擅长的领域。
京东金融老大陈生强说:
“支付是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连接着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最直接的服务,我们双方将一起把在支付、风控跟用户服务等方面推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面的创新,让金融市场的参与者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时为客户提供极致安全的支付体验。我相信在技术创新跟开放的心态下,支付市场一定会发生新的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