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净宗18
我是净土宗,我是净宗,这里是净土宗【净宗18】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早读课  ·  【第3451期】前端 TypeError ... ·  18 小时前  
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  宿迁司法行政人、江苏监狱戒毒民警,给您拜年啦! ·  2 天前  
江苏司法行政在线  ·  宿迁司法行政人、江苏监狱戒毒民警,给您拜年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净宗18

金句摘录11(附朗读、书法)|《法然上人法语讲记》

净宗18  · 公众号  ·  · 2020-04-23 11:00

正文







01 极乐净土是释尊一代教法的总结归,在诸经当中经常提到极乐净土,劝众生往生。诸经里只要说到极乐庄严的,都属于四十八愿成就文。劝我们往生极乐,都以第十八愿为标准。


02 在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固然称为念佛往生愿,其实每一条愿都有念佛往生之义,所以善导大师就解释说“一一愿言”。其他四十七愿为欣慕愿,让我们建立目标;第十八愿为生因愿,让我们达成目标。


03 任何时候念佛,任何时候往生之业都达成;念念称名,念念往生之业成就。若平生念佛,则平生业成;若平生没有念佛,到临终才念佛,则临终业成。


04 “三心”的核心要领在哪里呢?在“深心”。《观经》的“三心”和《大经》本愿文的“三心”是一致的,善导和尚是为了解释“深心”而解释“至诚心”和“回向发愿心”。


在《观经疏》里,善导大师解释“三心”的时候,在“至诚心”和“回向发愿心”那里没有讲到一切行;在“深心释”的时候就讲了五种正行,五种正行之外,一切都是杂行,专门说明“就行立信”,五种正行之内又列出助业和正定之业:所以很显然,重点在“深心释”。


05 法然上人在这里说,第十九愿不是说单独靠诸行本身就能往生,是“引导诸行之人归入念佛之愿也”。


06 能出家者,则出家一向专念;能发菩提心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能修六度万行者,修六度万行一向专念:那是他的根机,他有能力做到六度万行,他有能力发心出家,他就以他的根机一向专念。


并不是说念佛功德有所不足,要拿这些来补充;也不是说念佛只救度下劣的人,上根利智、有大本领的人就不需要念佛。


07 《观经》是以定散二善收摄一切教行之法,以定散二善赞叹念佛,这样,一切经律论也都归入念佛,起到赞叹念佛、辅助行人归入念佛的作用和功能。所以,诸经律论当中说到诸佛菩萨的功德,我们都要随喜赞叹。


08 我们在佛堂里是专供阿弥陀佛,没有特别供地藏菩萨,这是因为我们在此土的时候对境必须专一,也是以弥陀一佛总收诸佛菩萨。


所以,我们对诸佛如来、对地藏等诸大菩萨的恭敬礼拜都聚焦在弥陀一佛,不是把他们分开,排除在外,而是归在弥陀一佛。


09 《阿弥陀经》是净土门的出世本怀,《法华经》是圣道门的出世本怀。


两相比较,能够依《法华经》直接契证,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证悟诸法实相,这是难行道,少之又少;如果依净土门往生西方,个个证悟诸法实相,这真正是释迦牟尼佛来此世间的“佛之知见”。


10 在今天这个时代,感受到自己是末法众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靠戒定慧三学不能成就,净土门则是信愿行。


不是修戒定慧不能成就,是自己的根机不行。但是又想达成解脱生死的目的,那就要舍圣道门而归入净土门,仰仗佛力。





附/


原文






/ 《念佛法语(二)》(23条)分科 /







念佛法语(二)


1 诸经之中所说之极乐庄严等者,皆四十八愿之成就文也;劝进念佛之处者,第十八愿之成就文也。


《观经》之“三心”、《小经》之“一心不乱”、《大经》愿成就文之“信心欢喜”,与流通文之“欢喜踊跃”,皆“至心信乐”之心也,以此等之心,释念佛之三心也。


2 四十八愿一一皆有念佛往生义,故善导和尚释为“一一愿言”也。如“无三恶道愿”,恐惧三恶重苦之众生闻之,生欣慕心,而以念佛为正因也;自余诸愿准之。故四十七愿为欣慕愿,第十八愿为生因愿也。


3 往生之业成就,亘于临终、平生,本愿文不简别故。


4 善导和尚为释“深心”而释余之二心也。见经文之“三心”,无一切行;至“深心”之释,始明念佛之行也。


5 第十九愿者,为引导诸行之人归入念佛之愿也。


6 我所安置之一切经律论,是《观经》所摄之法也。


地藏等之诸菩萨,不可蔑如,往生之后,成为伴侣故也。


7 《阿弥陀经》等者,净土门之出世本怀也;《法华经》者,圣道门之出世本怀也。


所望者异,不足疑也。


8 余宗之人,于净土宗有其志者,必弃其本宗之意,圣道、净土之宗义各别故也。


9 今时末代众生,知自无三学分,则须舍圣道归入净土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