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译文
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有时候,我会想变成一块无人在意的石头 ·  17 小时前  
MBA智库  ·  王阳明:修炼自己(深度好文) ·  昨天  
文汇学人  ·  沈钟伟 | ... ·  4 天前  
为你读诗  ·  岁末新启,用正念,给予心灵片刻宁静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苏轼春联福筒,祝你一年好景,无限春风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译文

读了下马克·吐温的《亚当夏娃日记》,哭了…

上海译文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4-17 19:54

正文

《夏娃日记》最后,夏娃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深爱着亚当,最后结论是“爱来了就来了……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读来令人动容。那么,亚当对夏娃的感情呢?故事结尾只有一句话:“伊人所在,无论何处,即为伊甸园。”

摘自《亚当夏娃日记》译者序

译文最近出版了新书《亚当夏娃日记》,作者马克·吐温在其中《亚当独白》这一篇中描写了人类始祖亚当穿越到现代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质疑当初被带进诺亚方舟的动物,又在公园的长椅上与推着婴儿车的女性谈话的两个场景。

等等,马克·吐温怎么写起《圣经》题材的故事了? 还是不是我知道的那个马克·吐温了?

这,还是要给读者一个严肃的解释(本文文案编辑 卫雯艳

马克·吐温是为中国读者熟知的作者。《竞选州长》曾入选中学教材,伴着一代中国人长大;《百万英镑》被改编成电影,由男神格里高利·派克出演;《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本长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又轻松活泼,是年轻人的钟爱。马克·吐温的文字可以是给孩子们的甜蜜糖果,也可以是讽刺批判现实的锋利剑刃,而广大读者所不知的,是他凄凉艰难的晚年处境。

1894年,59岁的马克·吐温宣布破产,拖着年迈多病的身躯四处演讲,只为偿还债务。妻女则一直生病,大女儿奥利维亚(苏茜)1896年去世,年仅24岁。几年之后(1900年),马克·吐温以《圣经》为题材、夏娃为中心撰写了伊甸园故事,女儿去世对他的打击也可以从他的文字中体会出来。 

《亚当夏娃日记》

[美] 马克·吐温著

周小进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 


以《圣经》作为题材创作,是许多西方作家会采用的创作形式。《亚当日记节选》是马克·吐温对该题材最早的尝试,紧接着便是《夏娃开口》与《伊甸园里的那一天》。在马克·吐温的爱妻奥利维亚(莉维)1904年逝世前后,他正在创作《夏娃日记》,完稿后又紧接着完成了《夏娃自传》与《亚当独白》(《亚当独白》马克·吐温前并未发表)。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记1:3)

 

以往我们都把重点放在“要有光”上,但是今天让我们把重点放到“说”上,来聊聊上帝、亚当、夏娃和撒旦都“说”了什么。


上帝说


不似中国传说中盘古“开”天地,《圣经》里上帝创造世界全都靠“说”。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事就这样成了。等等。

语言,在西方文化的传统中,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别样的含义,重要的地位。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

 

“道”,即“逻各斯”(logos),是语言、也是世界的秩序。当上帝说出一句话时,不仅似一般人说话一样表达了“意思”,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股“力量”。思考是需要通过语言才能够进行的,理性先于行动。因此,亚当夏娃偷食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便能够从这个角度重新阐释。

 

上帝在第六日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并以整个世界作为礼物送给他。上帝又担心亚当孤独,便取了他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一切皆好,仅有一条禁令:“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创世记3:3)

 

作为全知全能的上帝,如果真的不准许亚当夏娃夫妇食用善恶智慧之树上的禁果,为何仅仅是口头警告,而不做出实际的行动制止人接近智慧之树呢?更有意思的是,为何眼睛明了、知羞耻了,是智慧呢?


 答案或许是这样的:当人类所行之事全部是被强求的,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时,哪怕行遍世间极善之事,都不能被称作善。只有当选择摆在面前,人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吃与不吃禁果之间,人类选择了违背命令,从此便背负着原罪生活。

神给这对夫妇的惩罚是,男人需在田间劳作,女人要承受分娩之苦。这也解释了在英语中labor一词有劳作与分娩两个含义。

人类说

顾名思义,《亚当夏娃日记》是马克·吐温分别以两人的视角,用日记体和自传体完成的短篇汇集而成的一本书。主角亚当和夏娃从创生时的懵懂和好奇,到第一个孩子该隐出生时的喜悦和不知所措,再到最后亚当去世,夏娃一人的落寞和孤寂。故事里一直都只有他们二人和孩子,上帝只是一个“声音”。

只有堕落了之后,亚当和夏娃才体会到爱情的美妙。马克·吐温在他人生的最后创作旅程中,以亚当和夏娃作为载体,重新思考了人类的本质和归宿,信仰和情感,责任和自由,用充满柔情的文字让让书中人物活了起来。 

夏娃说:爱来了就来了——谁也不知道来自何处——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

亚当说:伊人所在,无论何处,即为伊甸园。(第63页)

 

马克·吐温描绘了一出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暗含了他对逝去的妻女的爱与思念。然而,他并不只停留于此,人类在科学上的伟大成就也由马克·吐温借亚当夏娃之口重现了:

 

“……我们兴致勃勃地去揣摩、学习,探寻我们遇到的所有事物的动因、本质和目的,这种研究让我们的生活兴致盎然、充满乐趣。从体格和性情上看,亚当是位科学家;可以说,我自己也是,我们俩都喜爱用这个伟大的名字称呼自己。……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他已经算到了6乘以9等于27*,这一成绩让他高兴得忘乎所以,对我的存在、对所有事情都全然不觉,……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我们很久以前就得出了结论:大气中含有水,悬浮在空中,看不见;还有,水的构成成分包括氢气和氧气,比例是前者两份、后者一份,可用符号表达为H2O。”(《夏娃自传节选》)

(*注:引到这里时小编特地去查询了原文,原文即为如此)


不仅仅是自然科学,还有至今都还在困惑着人类的伦理问题: 

“出于无知,我们做了任何孩子都可能做的事情。不遵守命令是错误的,但我们不可能知道,因为那些词语对我们来说很奇怪,没法听懂。我们不知道对与错——我们怎么会知道呢?没有道德感,我们不可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事先赋予我们道德感——啊,那会更加公平,也更加善良;如果我们仍旧不服从命令,那就是我们的责任。”(第99页)

 

再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抵不过死亡的阻隔。死亡最早是上帝口中对于偷食禁果的警告,真正将它带入人间的,是撒旦。

撒旦说

《亚当夏娃日记》是以《伊甸园的那一天(撒旦日记摘录)》为结尾的。那一天是人类堕落的那一天,正因为如此,撒旦才进入了人间,而他所掌控的“死亡”也与其一同降临到人类的身上。在亚当死去的时候,夏娃拥住他冰冷的身体哭泣,也终于认识到死亡是什么形状。紧接着,撒旦说: 

“死亡已经进入世界,动物们在消失;人类家庭中的一位已经倒下;道德感的结果已完全达到。人类家庭认为死亡不好——他们这个想法会改变的。”(第103页)

 

在《圣经》的话语体系里,“道德感”是与人类最初的堕落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人“自由意志”的后果。书中对“道德感”有一场全面的讨论,也在撒旦与人类之间展开:

 

“什么是道德?”

“一个法律系统,能区分对和错,区分好的道德和坏的道德。对你来说,这些东西是不存在的。我说不清楚;你也不会理解。”

“可是,试一下吧。”

“好吧,服从法定权威就是一条道德法则。假设亚当禁止你把你的孩子放进河里,丢在那儿过夜——你还会把孩子放到那儿吗?”

她的回答简单、真诚。“为什么呢,会啊,如果我愿意的话?”

“这就是了,和我刚才说的一样——你是不可能进一步了解的;你不知道责任、命令、服从;这些对你没有意义。在目前的状态下,你不可能为你的任何言行、思想负责,你绝不会犯错误,因为你和其他动物一样,没有对和错的观念。你和其他动物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无论你做什么,无论其他动物做什么,都是正确的、清白的。这是一种神圣的状态,是天堂和尘世间能够达到的最高贵、最纯洁的状态。这是天使的馈赠。天使们绝对纯洁、清白,因为不能区分对与错,所以一切行为都是无可指摘的。不知道如何区分对错的人,是不可能做错的。”

“那么知道了是件好事吗?”

“当然不是啦!天使们如果知道了,他们身上一切神圣的、天使般的东西,就都没啦,这知识会让他们无限堕落、万劫不复。”

“有能够区分对错的人吗?”

“在……嗯……在天堂里是没有的。”

“这种知识是怎么来的呢?”

“道德感。”

“道德感是什么?”

“嗯——没有关系。你没有它,应该庆幸。”

“为什么?”

“因为那是堕落,是灾难。没有它,人是不会犯错的;有了它,人就会犯错。因此,它只有一个作用,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那就是教人怎么犯错。它不会教别的事情——什么也教不了。它就是错误的创造者,道德感催生了错误,在此之前错误是不存在的。”

“怎么能获得道德感呢?”

“吃这棵树上的果实就可以了。可你为什么想要知道呢?你想要获得道德感吗?”

她转过头,一脸渴望地看着亚当。

“你想要吗?”(第111-112页)

如果全书第一个高潮是亚当与夏娃的爱情落幕的那一刻,那么第二个高潮就在短短几页的撒旦日记中。爱与善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西方人却给善加上了堕落的前提条件。我们会如此渴望善,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善,事实上也有许多人如此做了选择。于是乎,恶行在遭受谴责的同时,善心善行更需要被赞赏和肯定。

爱情说

语言从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人类间最有效的交流工具。借着这本新书的契机,也摘取了一小段日记内容由出版社的两位同事朗读给大家,以下为原文:

亚当

礼拜一

这个新来的,长着长头发,经常挡手挡脚。它总在我周围晃悠,一直跟着我。这我可不喜欢;我不习惯有人跟着。真希望它老老实实,和其他动物待在一起……今天有云,东面有风;感觉我们该有雨啦……我们?这个词,我是从哪儿学来的?想起来了——是这新来的东西用的。

这新东西说,它叫夏娃。这没什么问题,我并不反对。当时我说,那是冗余之举。“冗余”这个词,显然让它对我更加尊敬;这的确是个很好、很大的词语,也经得起多说几遍。它说,它不是“它”,而是“她”。这很可能有问题;但是,对我来说,都是同一个。如果她可以不来烦我,不要说话,那么她究竟是什么,对我就无关紧要了。


夏娃

礼拜一

今天上午,我把我的名字告诉了他,希望他会感兴趣。可他并不在乎。这很奇怪。如果他肯把名字告诉我,我会在乎的。我想,在我听来,他的名字会比其他声音更加悦耳。

他话很少。也许是因为他不聪明吧,对这一点比较敏感,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有这种感受,真是个遗憾,因为聪明根本算不了什么;有价值的是人的心。真希望我能让他明白,一颗充满爱的、善良的心才是财富,有这样一颗心就够了,没有它,智力不过是贫乏的代名词。

他虽然话少,词汇量却相当丰富。今天上午,他使用了一个好得令人惊讶的单词。显然,他自己也意识到那是个好词,因为后来他漫不经心地又使用了两次。他那漫不经心的样子,装得可不好,不过这仍旧说明,他拥有某种可进一步完善的品格。毫无疑问,这种籽只要加以照料,就能生根发芽。


亚当

礼拜二

仔细看了那个大瀑布。这个地方,最好的东西就是瀑布了,我这么想。新来的人称之为尼亚加拉瀑布——为什么呢,我肯定自己是不明白的。它说样子像尼亚加拉瀑布。这可算不上什么理由;完全是任性、愚蠢。我自己还没机会给东西取名字呢。新来的人遇到什么就取个名字,我连抗议都来不及。每次都是同一个理由——样子像某个东西。比如说渡渡鸟吧。它说,看到的时候,只要扫一眼就立即知道了,那“样子像是渡渡鸟”。不用说,这鸟儿的名字,以后就这么定下来了。为这事烦心,让我觉得累,反正又没什么用处。渡渡鸟!那东西像渡渡鸟?还不如我像呢。


夏娃 

标题

整个上午我都在干活,改善这个地方;我有意避开他,心里希望他会感到孤单,然后来找我。可他并没有来。

中午,我停下手中的活,玩一会儿,我和蜜蜂、蝴蝶一起到处跑,花令我陶醉,那真是些美丽的东西啊,能从空中捕捉上帝的微笑并保存下来!我采集花朵,做成了花环、花冠,穿着花做的衣服吃了午饭——午饭当然是苹果——然后,我坐在树荫下,盼望着、等待着。但他没有来。

不过,这也没关系。就算他来了,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他不在乎花。他说花是垃圾,也分不清楚不同的花,还认为有这种感觉就高人一等。他不在乎我,不在乎花,不在乎傍晚如画的天空——他有在乎的事情吗?难道只在乎造些小棚子,在天上落下干净的好雨水时把自己关在里面?只在乎拍拍瓜、尝尝葡萄、用手指摸摸树上的水果,看看属于它的东西长势如何?


 亚当朗诵:石伟 /配乐: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编曲:Johann Sebastian Bach /演奏:Simone Renzi

夏娃朗诵:张鑫 /配乐:Clair de Lune /编曲:Claude Debussy /演奏:Jacopo Salvatori

听了这些摘录之后,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也尝试一番呢?借此机会,我们将举办一场小型朗诵比赛,参与者有机会获得奖品,优秀者还有机会成为译文社有声书的朗读“素人”哦!

要求:请男生录以上文字摘录的亚当部分,女生录以上文字摘录的夏娃部分,也欢迎男生女生合录,并将录音于4月26日之前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次活动共设立5个奖项

最具魅力奖一名

最佳音色奖一名

最man男声奖一名

最萌女声奖一名

最佳和声奖一组 

每位获奖人士将获赠一本《亚当夏娃日记》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特制精美笔记本(颜色随机)。获奖名单将于4月29日公布,愿天下有情人都“爱”得长“久”❤。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