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郴州电台
这里是郴州上空好听又好看的郴州综合广播橙子FM992”,咨询热线2170992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郴州电台

吉林市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原来是它!

郴州电台  · 公众号  ·  · 2019-09-04 17:09

正文


一条路的变迁,一座城的传奇,

几代人的故事,梦开始的地方。
全国70家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
腾讯新闻、芒果动听APP制作的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融媒体报道
《我家住在解放路》
全国正在热播!


今天我们将走进吉林市解放路,听听吉林解放路上歌舞团的故事。


解放路街景图片(摄影:史亮)


吉林市解放路十七号吉林市歌舞团,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红色剧团。 1958年从部队转到地方,落户美丽的松花江畔。 从此,一直活跃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文艺舞台上,被誉为“吉林市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

解放路17号吉林市歌舞剧团图片


吉林市歌舞团虽然诞生在新中国的怀抱,但她的血脉里天然地流淌着战火凝炼的红色基因,1951年东北野战军四十六军文工团后来的吉林市歌舞团,向战而行、为战而歌,慰问在朝鲜前线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火纷飞的崇山峻岭之上,在志愿军各部队的驻防地,留下了他们的青春足迹和战地芳华……
如今已有89岁高龄的国家一级歌唱家秦茵,追忆起那段燃烧着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依旧历历在目,心情激动: “我们到了伤兵的转站点,去给志愿军演出,我们心里非常的难受,心里感觉到这都是我们好兄弟啊,这些同胞们都在浴血奋战,为了什么呀? 为了保家卫国啊,所以我们那个年代一种精神的教育就是奉献!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服务!


抗美援朝时期的秦茵


“清水河呦清又清,我的丈夫是志愿军; 太阳下花开花更红,我的丈夫是英雄。 ”时光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然而在艺术家的心中这段关于英雄的记忆,和其中铁血柔肠的家国情怀,却叫人终生难忘。
“在朝鲜的时候,记得战士们在我演出完了以后,跟他的领导说能不能让我再唱一次,唱什么,《我的丈夫是英雄》这首表演唱说的是,这个战士杀敌、立功,来到天安门接受检阅,她的妻于是劳动模范,在观礼台上寻找他的英雄从天安门前经过。 这种东西为什么战士他会喜欢,他会爱? 他让你唱完一遍,再唱一遍……”

1954年秦茵随志愿艺术团在厦门东山岛慰问演出后与战士们握手

1955年25岁的秦茵随东北野战军四十六军文工团,来到百废待兴,一穷二白的吉林市,在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的年代中,吉林市歌舞团艰难起步,砥砺前行,如春天里的一抹新绿,突破严冬的萧瑟和荒凉,给人们送来春天的问候,将歌声与舞蹈化作的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精神力量,也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沧桑岁月与辉煌巨变。
“记得跟部队入进吉林市的时候,外面的土地都冻成大裂缝,我们暂住在西大营的一个兵营里,晚上睡的是大通铺,临时搭的火墙,又没有火炕,冻得都不行了。 那时候的吉林市什么样? 路面坑坑洼洼,很不规整,很不像样,一到晚上更是黑灯瞎火,很少有人出门。 如今解放路、吉林大街两条连接城市东西南北的主干道贯通了,解放路成为了现代化的繁荣的一条街。 白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晚上街头巷尾灯火通明,这都应该感恩英烈们的流血牺牲,建设者的辛劳付出,感谢改革开放带来的千变万化。

秦茵从艺六十周年音乐会上

走过革命战争的峥嵘岁月,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红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吉林市歌舞团,通过精彩蜕变与华丽转型,成为中国当代演艺市场上的一面旗帜,先后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上千场国家级大型演出。 更连续21年在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央视春晚上一次次随歌起舞,闪耀荧屏。


2015年春节联欢晚会《大地春晖》图片


吉林市歌舞团编导处主任高相臣,拥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后台感悟。 04年的时候,有一次高相臣下班走在解放路,看到民间二人转演员撂地演出,有一个演媒婆耍着大烟袋,眉开眼笑,手舞足蹈,表情动作十分夸张诙谐,特别讨喜。 恰好那年春晚歌曲《好运来》需要一段兴高采烈的伴舞,高相臣就按照媒婆那个感觉给导演跳了一段,导演拍手叫好,也就促成了他第一次登上春晚。
除夕是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是幸福团聚的时刻,作为一个演员能在春晚舞台上演出,那是莫大的荣幸,不过俗话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离家在外总会有一丝乡愁涌上心头,每年春晚演出结束,高相臣便马不停蹄的往家赶,跟一年都难得见上几面的父母一起过年,再约上亲朋好友,找一家藏在解放路犄角旮旯的地道又实惠的小馆子,张罗几个小菜,大家聊得不亦乐乎,吃的舒舒服服,放下身心疲惫,享受一段安逸的时光。
作为一名舞蹈演员,出发可以说是人生常态,每一次出发都是崭新的,都有机会让自己在更大更好的舞台上,去经历,去收获…… 然而,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在别人眼中,高相臣一年到头,不是在演出,就是在演出的路上,仿佛一边工作一边周游世界,可在高相臣的心里,最好的旅程就是回家的路,就是回到这条融汇生活变化万千,滋养艺术春华秋实的解放路。

高相臣


一次次出发是为了一次次更好的归来。 柴森森十二岁到吉林市歌舞团学习舞蹈,十四岁走上专业舞蹈道路,是吉林市歌舞团中土生土长的吉林九零后。 自幼在歌舞团里长大的她,和歌舞团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比和家人的时间都长,在这里她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家庭。 在艺术上,通过耳濡目染,更懂得了文艺需要有责任心,跳舞必须要有感而发,这样才能把人物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搬到舞台上,把青春的芳华绽放到极致。 现在柴森森除了演出,也经常留在团里发挥所长,争取为家乡培养更多舞蹈人才。


柴森森


文艺是时代前行的号角,青春是迈步进取的精神。 砥砺前行致青春,一路初心染芳华, 七十年来,吉林市歌舞团用艺术的力量滋养城市的气质,用闪亮芳华描绘时代的荣光。 无数的见证与收获,让他们相信,奔跑的中国正青春,美好的风景在路上……


吉林市解放路的 “前世今生”:

吉林市解放大路横跨吉林市船营区、昌邑区和龙潭区三个街区,是一条地处繁华、川流不息的吉林市交通主干线。 解放大路最早被称作解放路,1967年修建, 1967年建成后,解放路先后经过23次维修改建,按照市政府规划,1995年开始拆迁,期间改名为解放大路,于2012年建成纵贯三个街区的主要街道。 沿途坐落着央视春晚常青树,“流动的城市名片 ”吉林市歌舞团; 江城市民的精神驿站,始建于1909年的吉林市图书馆; 在全国声名显赫的二人转演艺基地松花江大剧院,连接着历史悠久的商业步行街河南街,儒释道三教兼容的“龙兴之地”吉林北山,见证城市前世今生的牛马行,由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充满文艺气息的近代建筑杰作吉林西站……传承着历史的精华,守护着文化根脉,激扬着时代的韵律。


解放路街景图片(摄影:史亮)



吉林市解放史料连接:

吉林市是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吉林省因吉林市而得名,是吉林省原省会,吉林市满语名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池”,因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城所作《松花江放船歌》有“连樯接舰屯江城”之句,故吉林市又被称为“江城”、“北国江城”。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京剧第二故乡。 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已经进行近一年了,东北战场和全国其它战场一样,接连不断地传来胜利捷报,成千上万的蒋军被消灭,一座座城市被解放。

作为当时的省会城市,蒋军在吉林市设有永久性防御工事,并有重兵把守,但蒋军摄于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攻势,不得不缩短防线,集中兵力死守长春。 1948年3月9日固守在吉林的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逃往长春(后在长春率部起义),吉林市宣告解放。


解放路街景图片(摄影:史亮)


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唯一音频平台芒果动听APP,将作为《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音频内容独家回听平台,专题播出“解放路”全集内容,并为用户提供新闻、剧集、有声书、综艺等精品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