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故乡再无春夏秋,只有冬。
人们在生机萌芽的季节离开,寻找自己的远方,在远方枝繁叶茂、热烈起劲,收获自己的果实与成熟,再在凋零和沉寂的冬日,归家。
好奇怪,冬天北风呼啸,山河寂寂,故乡的人越来越少,却越发想念老家,那里的人,那里的情,那里的花花草草,似乎过去的所有美好无不让人深深怀念。
因为这是一年的终,更因为三季的拼搏奋斗已然疲倦了,只想回到安心的老家,一饭一蔬,一日三餐,享受生活。
在冬天,人心与老家的距离,更近了。
图|清凉地-了瑟 ©
无论故乡变成什么样,记忆中的老家依然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安静模样。
炊烟是则是对故乡最强烈的记忆。
乡村的一天,在炊烟中开始,当安静的清晨一户户升起浓白的烟,就唤醒了人,狗也激动,鸡要出笼,忙碌开始了。
如今回老家,远远的老烟囱上,一道笔直的炊烟,连接着房屋,上达天空,则是迎接游子归来的信号。那也是焦急等待的家人,喜悦的号角。
我知道,锅里煮着热饭,煲着热汤了。深冬天气凛冽,步伐困顿,炊烟袅袅却让脚步长满了力量,只想早一步早一步到家!
游子就像炊烟,无论飘得再远,它的根永远在家。
图|图虫创意 ©
前些日子身体不佳,到医院抽血检查,护士是一位稍有岁月的大姐姐。她说:“要多煲煲汤,不过你们离家远,很难喝到好的。”
离家的日子,饭菜是预制的、冰冷的、无情的。在冬天,就应该吃上热乎乎的肉,咕噜噜的汤,一屋子人围坐一起谈谈笑笑。
人在冬季想回家的大部分理由,就是想让身体和心灵都变得温暖了。
父母一大早买来新鲜的菜蔬,紧锣密鼓地洗好、备菜,一环接着一环,直到厨房的灶台变热了,饭菜香钻进屋子的角角落落,胃口充满食欲,我们的身体都变得香起来。
然后像朱自清在冬天吃煮豆腐的那样。滑嫩滑嫩的豆腐,咕嘟咕嘟冒着泡泡,“父亲把筷子伸进氤氲的热气中,一一夹在面前的酱油碟子里”“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这种灶火烹出来的温暖,在冰冷的世界里,让人上瘾。
于是,人就更想家了。
图|叮叮笑笑生 ©
故乡的桥,很普通,不如卢沟桥那么华美,也没有断桥充满故事感,只是普通地连接着河的两岸。无论日子多么忙碌的日子,人们无暇顾及风景。
桥静默在此,人在桥上走,船在桥下行。
在冬日,则别有一番韵味。南方的冬更像深秋,桥总是多了一些慢人,提着水桶,在桥底下垂钓,一坐便大半天,河面静静地偶尔激起欢喜的涟漪。
阳光好的时候,在更上游岸边人在洗洗刷刷,为过冬、过节、腊月的一些祭祀做干净的准备。
每次回来,我都喜欢在桥上停下来看看。树木不如往日繁茂,叶子稀疏,高过人头的草也耷拉着、弯着腰,视野空旷,人们的动作清晰可辨,嘻嘻笑笑,缓缓慢慢......
桥就像一个静默的人,看着这些风景。
冬天来了,人们回归生活。
图|物道 ©
摄影师阮义忠说:成长就是逃离家乡,又回到家乡。
逃离是因为诗与远方,是为生活努力,拼命扎根。
故乡是一种想念,想念远方没有的温暖,没有的热乎饭菜,没有的人情可靠,没有的牵挂牵绊。
我们都离不开远方,也离不开家乡。
一方代表生活,一方代表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