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甲方负责人对我说,花大价钱做了直播活动却效果一般,最近也很难看到媒体关注热潮,是不是说明直播这个风口已经过去了?我要说的是,或许直播中的泡沫已经消散,但直播作为一种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媒介,仍然有巨大的流量价值。同时不管是淘宝直播、QQ空间直播这种建立在流量入口上的产品,还是映客、花椒这种平地而起的产品,在市场上仍然有着不错的表现。风停了,我们进入了后直播时代。
(马上点标题下蓝字关注可获取更多内幕,每日一深度!)
而我们又应该怎样把握这个流量割据、巨头林立的后直播时代?
【风口过去后,谁还在看直播?】
首先我们要知道,直播其实是一种消费门槛很高的娱乐方式。固定的时间、固定的进程,这一切就决定了长期观看直播的用户一定需要有较多的闲暇时间。
有了这个门槛,就使25-45岁这一年龄段的用户无法成为直播产品的重度用户,想要在直播市场中长久生存,就必须把握住95后、00后这批年轻用户。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老问题上——如何把握年轻用户?赞助热门综艺、各种艺术节音乐节,品牌们在用尽一切方法收买这群有钱有闲的消费主力军。结果如何暂且不提,光是这些广告成本,就足以拖垮大量品牌。
在企鹅智库联合QQ空间发布的《95后新生代社交&娱乐喜好数据报告》中可以看到,QQ空间中有35.9%的用户都是95后,同时95后消费者在虚拟货币、内容等等方面的消费的比例高达55%。从QQ空间直播播放情况来看,95后比95前更频繁地使用直播功能,并花费更多的时长。在QQ空间,95后直播的月人均播放次数是95前的2倍。
QQ空间直播直接把入口架设在QQ空间这个拥有大量精准用户的社交平台上,自然可以发展的更加顺遂。原因在于,年轻一代习惯了信息流、刷刷刷这种碎片化获取内容的方式,对于视频这种结合了画面和声音的媒介形式适应度更高。同时直播的高互动形式,也会增加他们对于QQ空间的黏性。QQ空间+直播,无疑是一种完美的结合。
【社交化+娱乐化,QQ空间直播是年轻用户最活跃的明星平台】
光有用户,没有内容是不能成为一个好的直播平台的,QQ空间直播的成功,少不了精密的运营策略。QQ空间直播在内容运营上有两个大方向,一个是社交,另一个则是娱乐明星。
先说社交,把直播社交化是无数直播平台的梦想,而如果某一款直播产品之间建立在体量最大之一的社交平台上将会怎样?QQ空间直播在直播开始时,会发送消息Push,通知好友和关注粉丝,让直播变成一种介于强社交和内容观赏之间的行为。对于95后这群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而言,发起直播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社交契机,因此会极大的提高QQ空间直播的打开率。
而娱乐化,更是95后内容消费的一大特征。报告中显示,95后是IP粉丝经济的主力军。为了满足这一特征,QQ空间直播几乎搬来了半个娱乐圈。杨洋、迪丽热巴、白敬亭等等知名鲜肉小花都已经入驻QQ空间直播,在今年快男中大火的魏巡、养鸡、尹毓恪、王广允等也开设了自己的明星空间。在此前TFBOYS四周年演唱会直播中,观看次数达到了2128万次,观看人群里面有超过84%都是初高中生,占比最高的年龄是17岁。看见QQ空间直播的确抓准了95后的娱乐口味,将自己升级成了年轻用户最活跃的明星平台。
为精准用户提供精准内容,才能构建长久的黏性,也为未来商业化铺设了一条平坦的路。 像近期小米冠名的QQ空间王者星联赛等都是成功的案例。
【直播垂直化趋势乍现,QQ空间直播有怎样的优势?】
相比去年,今年的直播市场似乎有些沉寂,不见大量的玩家入场,也不再有大量的投融资事件,甚至还出现过直播创业团队跑路的现象。要我来看,这其实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行业中的泡沫褪去,开始走上正轨。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用于消费直播产品的时间总共只有那么一点,以去年的形式看来,实在是供大于求。
目前还活跃在市场中的直播平台,应该是未来三到五年间这个游戏中的主角。资本已经退烧,很难再退出新平台入局,如今存活下来的,也都经历过烧钱、挖网红等等残酷的竞争,处于一种稳定相处的状态。
直播内容、受众也开始有了泾渭分明的区别,分别是以斗鱼、熊猫为主的泛游戏类、映客、YY、花椒为主的素人类和QQ空间直播、一直播的社交+明星类。这就说明,直播平台垂直化才是大势所趋。
在垂直化的趋势中,QQ空间直播拥有着很大的优势。站住了QQ空间这一流量大、用户画像明晰的入口。不仅仅可以利用社交关系链沉淀,更省去了像其他平台那样,再某一垂直领域挖主播、吸引观众的高成本工作。QQ空间自有的特征,就是一副完备的用户画像,让QQ空间直播可以专注为95后年轻用户这一群体提供娱乐、兴趣上的服务。用户获得了更好的服务,自然会留在平台中贡献更多流量。
对于我们来说,直播或许还是一个需要研究和思考的案例。可对于95后一代,直播就像搜索引擎一样普遍。所以不管是运营直播平台,还是把直播当成传播媒介,都要学会像QQ空间直播一样,占领年轻群体的心智,最终与用户共赢,成为后直播时代的大赢家。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