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近日,萍乡市公安局警航支队配合地面力量,利用'空地一体'智慧警务体系,成功在一处地形复杂的山林中寻回一名走失老人。本文对此次事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空中警务站在救援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智慧警务的发展前景。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配合地面力量进行搜救
市公安局警航支队与地面搜救力量配合,形成高效的搜救体系。
关键观点2: 发挥空中警务站优势
利用无人机和热成像技术,在空中进行网格化扫描,快速发现走失老人。
关键观点3: 科技赋能救援
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救援效率,将传统搜救效率提升近5倍,充分展现科技赋警的实战效能。
关键观点4: ‘空地一体’合成作战机制的成功实践
此次救援行动是‘空地一体’合成作战机制的成功实践,展现了公安机关践行‘人民至上’初心的生动写照。
关键观点5: 未来智慧警务的发展
萍乡市公安局警航支队将以此次救援为契机,持续深化智慧警务创新应用,让科技更有温度、让守护触达每一个角落。
正文
近日,萍乡市公安局警航支队配合开发分局玉湖派出所地面搜救力量,依托“空地一体”智慧警务体系,充分发挥派出所“空中警务站”网格覆盖立即响应、一键支撑、功能全面灵活机动的优势,并结合单兵警务无人机分区域搜寻的方式,历经近10个小时持续奋战,成功在一处地形复杂的山林中第一时间发现并寻回一名走失老人,用科技力量架起守护群众安全的“生命之桥”。
山高林密寻人难 争分夺秒抢生机
2月15日上午9时许,市公安局开发分局玉湖派出所接到群众紧急求助:八旬老人荣某某于当日清晨走失,家属搜寻无果。时值初春,天气乍寒乍暖,且当日小雨淅沥,多耽搁一分钟,老人就多一分危险。警方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迅速组织民辅警、消防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地面搜救队火速对周边锁定区域进行搜寻。然而,事发区域处于山势陡峭、植被茂密的公墓山区域,监控存在一定死角,对研判工作也带来较大难度,并且随之夜幕降临后能见度骤降,传统“人力地毯式搜索”进展缓慢,搜救工作陷入困境。
科技赋能破困局 无人机点亮“空中之眼”
面对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市公安局警航支队启用“空地一体”协同作战模式。开发分局所辖区域4台“空中警务站”无人机搭载热成像镜头腾空而起,在预设的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内展开网格化扫描。无人机操控员紧盯实时回传的红外影像,通过温度异动捕捉生命体征;另一组警力使用单兵警务无人机同步接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结合老人最后出现的位置,不断缩小搜索半径。
“这有热源,还在动,是她,就是她——发现目标!快!”傍晚17时许,“空中警务站”无人机在公墓山一片茂密的灌木丛中捕捉到微弱的体温信号。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警航民警的实战经验分析,确认正是蜷缩在灌木丛中的走失老人。指挥部立即向地面搜救组发送坐标位置,民警借助无人机高空视角,指挥地面警力在荆棘密布的山坡上开出救援通道,最终将老人安全转移。
为民解忧显担当 智慧警务守平安
“如果没有无人机搜山,后果不堪设想!”获救老人家属和周边群众含泪致谢。此次救援行动中,空中警务站累计巡航20余公里,扫描分析热源数据500余条,并在第一时间成功发现目标,将传统搜救效率提升近5倍,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警的实战效能。
近年来,萍乡公安深入推进“科技兴警”战略,构建起集警务无人机、5G图传、智能指挥于一体的“空中警务站”立体化巡防体系,真正实现警种支撑基层派出所工作。此次山林救援的成功实践,既是“空地一体”合成作战机制的胜利,更是公安机关践行“人民至上”初心的生动写照。萍乡市公安局警航支队将以此次救援为契机,持续深化智慧警务创新应用,让科技更有温度、让守护触达每一个角落,全力筑牢守护群众安全的“空中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