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园综合体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一种新尝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本文选取了国内具有典型性且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田园综合体,以及田园综合体第一批试点中部分案例,重点分析其产业体系及经营机制,为您提供参考。
——国内落地实践的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
2012年,在“中国水蜜桃之乡”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的大力支持下,田园东方产业集团落地实践内地第一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无锡田园东方。田园东方综合体分三部分,农业、文旅和居住,同时包括内在的复合业态。田园东方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产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代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产业体系
《6.23-25日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杭州峰会》
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
通过公司化、规范化、科技化运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规划打造新兴驱动型产业——文旅产业,以生态自然型多样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组合;开展田园社区建设,服务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区。
经营机制
《6.23-25日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杭州峰会》
政府+企业+村集体+农民
农民以农村土地入股村集体公司和乡村运营平台,定期分红,同时成为企业员工获取劳动报酬,另外也可获取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一次性补偿。
投资建设方
成都多利农庄由上海多利全资子公司“多利(成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2013年入驻郫都区红光镇。
区位优势
优质的生态资源禀赋在成都近郊中极具竞争力,具有集优质有机蔬菜种植、美丽乡村建设,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区打造为一体的潜力和优势。
投资建设规模
成都多利农庄围绕打造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在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连片规划建设多利有机小镇。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其中规划建设52万平方米农村新型社区、63万平方米家庭农庄和上万亩的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5万亩有机生态农业发展。
核心理念
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城乡统筹。
产业体系
《6.23-25日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杭州峰会》
——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
打造集农业休闲康养于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六次产业全链条增值的乡村田园综合体和“宜业宜游宜居”的都市有机农业小镇,形成产村相融、三产互动、城乡统筹的综合示范效应。
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已建成600亩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区、12000平方米温室大棚和分拣包装中心的有机农业发展规模。同时,作为依托于高端有机农业发展的农业综合体,这里还是成都市为数不多的农业“双创”园区之一。
文旅:
2000平方米文创空间的农业双创载体平台,通过设立都市农业双创基金、提供全程双创孵化服务等支持政策,相继引入了创客咖啡吧、家庭农场等30多家市场主体,28个农业创业项目相继入驻园区开展农业发展上的创业创新。
度假:
作为第一个入驻中国乡村的全球性度假酒店,法国LUX酒店管理集团以运营管理乡村酒店方式,打造乡村旅游度假新体验,带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目前,已启动一期4000平方米LUX主题酒店建设,酒店配套的LUX咖啡吧已对外开放。
土地利用
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其中: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路径
《6.23-25日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杭州峰会》
农庄项目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探索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开发路径:
项目合法:
取得发改项目立项、环评环保备案、招投标备案;
用地合法:
依法办理集体土地不动产权证;
规划合法:
依法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程序合法:
依法办理乡村建设施工许可证;
物业合法:
依法办理房屋竣工验收备案、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和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
【创新点】
成都多利农庄项目实施中,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并确保了“5个合法”即项目合法、用地合法、规划合法、程序合法、物业合法;项目实现了利益共享,土地整理项目收益和农民股东利益分配。
《6.23-25日中国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杭州峰会》
山东沂蒙山区开建“田园客厅”。项目区内有农民合作社31家。项目区水土资源、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条件较好,并初步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乡村创客基地,建立了高效顺畅的运行管理机制,项目建设具有独特的有利因素。同时项目建设与6个省级贫困村脱贫致富相结合,将助力沂蒙革命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核心理念
“创新、三美、共享”
区位条件
水土资源、产业基础、配套设施等条件较好,并初步打造了特色鲜明的乡村创客基地。
建设规模
总规划面积4.3万亩,其中:村庄道路水域林地1.3万亩,耕地1.6万亩,荒山荒地1.4万亩,核心区约5000亩,辖10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总人口16000人。
融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规划“二带二园三区”七个功能分区,包括小米杂粮经济产业带、特色经济林带、创意农业园、农事体验园、田园社区、乡建培训区和电商物流区。
融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田园社区于一体
创意农业:
项目总体规划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本土特色农业为基础,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为方向,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新动能。
三产融合:
三产融合发展,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以现有林果业发展和有机小米为基础,推动土地规模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以青年创客中心为基础,改造提升现有民居,实行“旅游+”和“生态+”等模式,探索开发农业发展的多种功能和模式。
通过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开发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统一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经营机制】政府+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创客+社会资本+农民
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社为建设主体,返乡青年创客、社会资本广泛参与。
【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变无偿补助为有偿股权
“花乡果巷”坐落于东莲花院乡,规划总面积6.93万亩,涉及西山、徐庄子、西花院、东花院等12个行政村。以“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为规划定位,将区域划分为“一镇四区十园”。
核心理念
“山水田园,花乡果巷,诗画乡居”
区位条件
地处迁西、迁安、滦县、丰润四县交界处,位于环首都2小时经济圈内,处在北方著名旅游城市北京、承德、秦皇岛形成的等三角形中心位置。
坚持大融合,突出产业体系特色,引入“农业+”“旅游+”“文化+”等模式
农业+:
依托安梨、葡萄等优势主导产业和油用牡丹、猕猴桃等新兴特色产业,构建“核心、配套、延伸”三大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水利、农业、林业、科技、道路五大工程为重点,分区域完成1.7万亩改造任务。
旅游+、文化+:
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广泛开展采摘节、果树认养、闻香赏花等农事体验活动,丰富“花果大集市”“乡居微客栈”等多种载体,在生态底色上描绘新农村,在田园风光里发展新产业。
“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
区域分为为“一镇四区十园”,一镇即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四区即百果山林休闲体验区、浅山伴水健康养生区、记忆乡居村社服务区,生态 环境涵养区;十园即梨花坡富贵牡丹产业园、五海猕猴桃庄园、黄岩百果庄园、马家冲森林公园、莲花院颐养园、神农杂粮基地、CSA乡村公社、游客集散中心、玉泉农庄、乡村社区旅游廊道等。
生态产业优势明显。
【经营体系】政府+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联合社+农民+企业
发挥现有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联合社的主体作用,把握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整合市供销社建设资金、县供销社互助资金、乡村两级社员入股融资。
【运行管理体系】
利益分配:在项目运营上,创立“六三三”利益分配机制
“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万亩。
核心理念
以完善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营、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和运行管理“六大体系”为重点。
区位优势
该区域人口多,农业生产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且科技基础扎实。
规划现状
规划区有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3个,入驻企业60多家,各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近8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8亿元,主要投入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建成了龟鳖养殖加工生产、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青瓦房民俗风情古村落体验等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项目48个,面积 8千亩。
大力培育“农业+文创+旅游+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
农业:
分三年扶持农业及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36个,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大力培育“农业+文创+旅游+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
文旅:
逐步实现特色化、产业化、集聚化,打造了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发展了农家乐30多家,形成古村聚落区3个、民俗风情线3条、特色产业园区1个、创意农事体验园区1个。
康养:
进一步改善水域、山地和乡村生态体系,将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大力实施通讯网络提级改造、智慧农业、全域旅游、科教文卫设施配套、商旅设施配套、乡村基础医疗卫生保障、科技实用人才创业就业、生态环境提升等。
【经营体系】“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
引进农业企业和培育新型农民经营组织,扶持壮大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经营的专业化、组织水平化。
【运行管理体系】
由国有平台公司对公共设施等国有资产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各村“两委”、村民理事会、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参与管理和运营。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温馨提示:2018年,新一轮田园综合体申报即将开始,希望为项目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申报时间是
2018年6月底前,具体方案提交为7月中旬。
省级田园综合体申报时间按照各省财政厅文件执行。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申报部门:财政部农业司(国务院农村综改办)、国家农发办。
省级田园综合体申报部门多为财政厅农发办。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需要报送试点三年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
省级田园综合体,按照各省财政厅文件执行,多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最高3亿元资金扶持,实行先建后补,分批拨付。
省级田园综合体:
根据各省具体情况,3000-6000万不等。
本次专题由景域旅游智慧经济研究院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