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单仁行陪伴你的第
1269
天
最近网上有个事情特别热,我想拿来说说。
说什么呢?说李嘉诚。
很难想象,过去几十年一直被奉为华人骄傲、商业巨子的李嘉诚,在短短几天内,突然就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
各种帽子不由分说的,就往这位90多岁的老人家头上扣去。
事情经过我们暂且不说,
但从众人口中的李超人,再到如今被说成是为富不仁,李嘉诚到底做错了什么?
我们不妨来看看目前网上所流行的各种指控,这些对李嘉诚的批判,大多可以归结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垄断。
几年前,网传有一香港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叫做《李家的城》,其中写道:“李嘉诚,名副其实,香港就是李家的城。”
引发了不少香港网友的共鸣,有网友指出,这篇作文点出了香港的问题:寡头垄断。
垄断,成为批判李嘉诚最集中的火力点。
就拿超市举例,全球许多国际品牌如家乐福、沃尔玛之所以开不进香港,大概率是因为香港市场已经早早地被两家巨头—李嘉诚的百佳和香港置地旗下惠康超市所垄断。
此外,李氏家族对于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行业的垄断,让很多港人感叹,就算不出门,都要给李嘉诚交钱。
这也让曾经作为香港梦代表的李超人,成了如今港人口中的地产霸权、吸血鬼。
第二个,过于精明。
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加速,最缺的就是资金。
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外资都在张望,对中国前景举棋不定。
这个时候,李嘉诚进京访问,无疑是雪中送炭。当时的领导人希望他多到内地投资,并表示会大力支持。
李嘉诚没含糊,花了20亿美元在北京长安街建造了著名的东方广场,一举成为全国各地热捧的爱国富豪。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向他发出邀请,请他过去投资,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越,希望他的到来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只不过后来的事,却跟人们想的不一样。
当时,国内的开发商还没成气候,一大批开发商在海南地产泡沫中破产,实力大的房企都心有余悸。
这就给了港商绝佳的机会,他们手握重金,又有政策加持,一路攻城略地,用很低的价格就把最好的地段收入囊中。
然后,就是漫长的开发周期,人们并没有等到预想中立竿见影的经济拉动,有的地块甚至被囤了25年之久。
而李嘉诚这手“低价拿地——缓慢开发——坐等升值——出售获利”这的生意,算的很精明。
可以说,作为一个商人,李嘉诚可谓称得上一个典范,但打倒了李嘉诚,香港的高房价就会降下来吗?显然不会。
对于每一个商人来说,经商的最终目的都是盈利。
只有盈利才能对自己、对股东、对资本负责。
如果一个商人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获取大量利益并带来社会的极度不公,那么第一个应该反思的不是商人,而是规则。
李嘉诚是商人,但商人也是人,他是好是坏,取决于我们看待人、事、物的角度。
我们已经见过太多名人顺风顺水时各种夸奖和膜拜,处境不好就落井下石的情况。
在这种时候,更应该理性、冷静地去分析一件事情,而不是站在道德高地,展现自己人性的卑劣。
商人固然是重利的,重到可以背信弃义、无奸不商,那么,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更应该坚守怎样的社会道德,来帮助社会更好的发展呢?
第一,坚持正直诚信。
曾经位列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达信,在创立的第二年,也就是1914年,就被芝加哥铁路公司要求做假账。
那时候,安达信的创始人刚刚创业,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但他义正言辞地说:即使倾芝加哥全城之财富,也难以诱我让步。
此后,安达信的生意越做越大。
但到了2001年,安达信被曝为上市公司安然虚构利润5.86亿美元,隐藏债务数亿美元。
并且在美国证监会宣布启动调查后,开始疯狂销毁文件。
次年,这家拥有89年历史的商业巨头宣布放弃全部审计业务,没能度过90岁的生日。
这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一家依靠正直诚信获得成功的企业,最终居然因为作假一夜暴毙。
第二,避免利益冲突。
一位科学家在某著名国际科学期刊上,发布了一篇论文。
可没过多久,他收到了一封由该期刊发来的邮件。
邮件表示,这位科学家没有说明自己的配偶几年前曾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这家制药公司有可能从这篇论文的研究中获益。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否会因此而不公正我们不做判断,但是由于作者没有披露潜在的“利益冲突”,因此很可能被撤稿。
什么叫利益冲突?
作者的利益和读者的利益可能是冲突的,即便作者认为自己刚正不阿,但必须充分披露相关信息。
比如某人作为公司职员,从家人、朋友的公司采购商品。
他可以问心无愧地保证这些商品确实好,但其中依然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因此,他必须向老板汇报自己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由高层判断是否采购。
说到底,商业方法决定你能飞多高,但商业道德,决定你能飞多远。
做人也是一样,聪明才智决定你能飞多高,诚实守信决定你能飞多远。
最后,我想以一段刘德华在《让下一代看见》宣传片中的一段旁白作为结束:
我们见过充满朝气的香港,我们也见过停滞不前的香港。
你想下一代,见到一个什么样的香港?
而李嘉诚的是非功过,且留给后人去说。
责任编辑丨范炜典
觉得有启发,可以点个“
在看
”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