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狗年,萃花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狗的事情。
我们知道马对满族人很重要,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率领骑在马背上的满族子弟打进了山海关、入主中原,由此开始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马在其中发挥的功用不必多说,其实除了马以外,
猎犬
对他们也很重要。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努尔哈赤曾被明军追杀,他骑的两匹骏马先后累死,不得已,努尔哈赤躲藏到荒草中。明军四处搜寻不得,便纵火烧野草。
眼看快要烧到努尔哈赤,一直跟随他的大黄狗舍命护主,用身体沾满池塘的泥水反复压湿努尔哈赤周围的草地,努尔哈赤得以保全性命,大黄狗却倒地而亡。
因为护救太祖(即努尔哈赤)有功,犬被尊为
神兽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后,在他上朝理政时,他钟爱的猎犬就相伴左右,足以看出当时宫廷
对犬的尊重和喜爱
。
《满洲实录》中“三部长率众归降”插图,神兽与努尔哈赤一起上朝
清王朝建立后,猎犬也深受之后的君王器重,清朝各代皇帝为保持本族能骑善射特质,积极提倡“国语骑射”。
康熙、乾隆更是身体力行,除在京畿、南苑等地阅兵、行猎外,还逐年统领八旗子弟远赴塞外,在木兰围场中大举
围猎
,以提高满贵族的骑射技能。
在围猎活动中,猎犬就相伴左右,发挥着重要作用。
宫廷画家郎世宁给乾隆皇帝画过一组《十骏犬图》,这些高贵猎犬大都是周边各个部落的首领或地方官进献给乾隆的。
十骏犬
中除有一只藏獒外,剩下9只都属小头长吻、腰腹收缩、
四肢细劲那类品种,它们都是出色的、擅长奔跑的猎手:
敏捷强壮,速度耐力惊人,是皇帝一行围猎时的好帮手。
除帝王外,久住京城的满蒙贵族也时常带着训练有素的猎犬三五成群地赶赴京郊、关外围场,举行涉猎活动。既丰富生活,又彰显了王公贵胄的赫赫战功。
但是到了清朝晚期,皇室越来越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宫廷虽然遵循以前的规矩对犬类十分敬重,但也时常把他们当作
宠物狗
养着。
后妃、皇子、公主宠爱的犬类以小型观赏犬为主,宫里面就到处是名贵宠物狗了。清晚期的宫廷绘画《道光帝喜溢秋庭图》,就描绘了宫内饲养的数条宠物犬。
《喜溢秋庭图》绘写秋高气爽之日,道光皇帝旻宁与数位后妃、幼子、及公主在花园里嬉戏游玩的欢乐场面。
被后妃牵住的小阿哥与一只直立而起的小狗对视,十分可爱;台阶旁的小阿哥和小格格挥舞着手臂,与两只哈巴狗相互打闹,甚是有趣。
从图中所绘的三只宫廷小犬来看,此时宫廷养犬之风颇为流行,各类珍贵名犬是孩子们最好的玩伴。
满族的神犬已然降低身段,成为宫廷贵族的宠物和阿哥、格格们的玩伴。
慈禧时期,宫内养狗处“狗房”设有专门的太监——“狗监”负责狗的饮食、调教、修饰等等,据说“养狗处”养着一千多条各种珍贵名狗。
狗的日常饲料是“肉糜”,每隔几天,还会喂食牛羊狍鹿等肉脯,饮料是用鸡鸭鱼制成的肉汤。皇宫里狗的伙食,比当时百姓要好很多吧。
而慈禧本人也特别喜欢养小狗,尤为喜欢
京巴
,从她流传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慈禧端坐在椅子上,立在她双腿上那只白色的小狗,正是京巴。
不仅皇室如此,王公贵族也喜好玩乐,许多掌握国家大权的朝臣不务正业,终日以养狗、逗鸟、喂蟋蟀为乐,大清国江河日下。
光绪年间刊印的《点石斋画报》曾刊有一幅插图,图中恭亲王奕䜣一面享受着鼻烟和香茗,一面轻抚名贵的宠物狗,真是养尊处优的安乐生活。
清光绪《点石斋画报》插图《恭邸养疴图》,奕䜣左手抚摸宠物狗
写在最后
犬的身份和作用在清王朝经历了一个较显著的变化:
从最先的努尔哈赤的神兽,再是康乾盛世的猎犬,到道光、光绪就变成了宠物狗;
与此相对应的,这个是重点,清朝君王的执政态度也从建立之初的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到后期的懈怠放松、贪图享乐。
“原来大清国的覆灭,他家养的狗就暗示了呀!”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