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法规落地北京,对谁是利好?对谁有影响?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12-19 20: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历史性的一天!

北京终于第一次发布了关于自动驾驶的试运行政策,当这个政策的逐步开放,一步步 升级 ,北京这个也许是地球上交通情况最复杂最多元化的城市,未来也会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希望挑战的 终极城市

丰富的 博弈 测试场景,无人驾驶与有人驾驶的 战争 ,相比加州,也许在北京这种测试会更 浓郁 ,也有助于自动驾驶的深度学习积累,对自动驾驶汽车创业公司来说这带来了全新的机会。

12 月 18 日,北京市交通委等 3 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两个文件,正式也是首次为北京地区的自动驾驶在开放公路的测试工作提出了管理规范。

这个《意见》和《细则》的试行,也体现了 首都 对于自动驾驶的态度,未来也更是有可能在全国实现推行,在北京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也都表示 这对我们来说帮助很大”。

当然,除了长远的意义,这个《意见》和《细则》内还有一些非常关键的信息。


对无人车路测有啥要求?

(一)应提供自动驾驶测试车辆基本情况说明,包括但不限于车辆生产商名称、生产日期、车辆型号、车辆识别代号、发动机号(或电动机号)、车辆颜色等。

(二)应提供自动驾驶系统介绍和操作说明,包括自动驾驶通信系统(包含双向通信系统,支持测试车辆与测试主体数据中心的双向通信)、自动驾驶操作系统、安全系统、自动驾驶车辆监控系统等。

(三)应提供自动驾驶数据记录装置安装证明。

(四)应承诺安装监管装置,接受第三方授权机构的日常监管。

(五)应购买不低于五百万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提供不少于五百万元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事故赔偿保函,并提交《测试主体赔偿能力自证明》。


对车有啥要求?

(一)测试车辆是指申请道路测试的未办理过注册登记的机动车辆;

(二)测试车辆应具备常规机动车辆驾驶功能,使测试驾驶员能够在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或发出警告提醒时,迅速以物理方式接管车辆;

(三)测试车辆所安装的自动驾驶系统应包括运行自动驾驶功能和脱离自动驾驶功能;

(四)申请道路测试车辆需在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认可的封闭试验场,按照有关要求进行过不少于规定里程与规定场景的测试,具备实际道路测试能力;

(五)测试车辆应安装视觉提醒装置,测试驾驶员应能通过视觉提醒装置了解自动驾驶系统运行状况;

(六)自动驾驶系统应具备安全警告提醒功能,在测试车辆遇到自动驾驶系统失效时,立即提醒测试驾驶员接管车辆。在自动驾驶系统发出警告提醒后,测试驾驶员不能接管车辆执行物理驾驶,测试车辆应具备紧急制动功能,以防事故发生;

(七)测试车辆应安装监管装置,并接受第三方授权机构日常监管。


“新职业”测试驾驶员

《意见》中指出,测试车辆应配备有三年驾龄以上、且无毒驾、酒驾经历的测试驾驶员,测试驾驶员应具备随时接管测试车辆的能力。一旦出现事故后,按照交管规定处理,但需要由测试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和美国最早通过法规、允许在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加州一样,加州最早的法规也是要求 车上必须有司机监控,以随时准备处理紧急情况

加州之后的新规,才决定了真正的 无人驾驶 ——没有方向盘、油门踏板、刹车踏板以及司机干预的全自动驾驶汽车,也将能在加州的公路上测试。不过,新法规中对测试的时速以及具体地点,都进行了限制。


自动驾驶汽车“新牌照”

想知道如何辨别这些有人的 自动驾驶 汽车?除了外观的传感器改装,牌照也许也能有所区分。

《意见》内也说明,测试车辆需要申请专用的测试牌照并张贴,并需要先通过封闭场地的测试才能进行公开道路测试。

更重要的是想要这个 测试牌照 ,就是需要 每个月定期 对这个测试车辆的测试申请材料进行评估,由 自动驾驶测试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的评审组 来评估,30 个自然日内按照临时车牌办理要求到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测试车辆的临时车牌照。

不过目前申请方需要是中国境内的公司,而且每家公司最多申请 5 台自动驾驶汽车。


发生事故怎么办?

政策中提到,对测试主体也有相关要求,应具备赔偿能力,应购买每车不低于 500 万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或提供不少于 500 万元的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事故赔偿保函。这相比美国加州大额押金的要求来说,是宽松了不少。驭势科技 CEO 吴甘沙也表示,这个保险早已为广州和杭州的运营车辆买过了,他还透露,他们参加了前期政策制定的讨论中来。

同时,测试车辆应承诺接受日常监管,向管理机构提供脱离自动驾驶功能及事故等相关数据。安装数据记录装置,在发生碰撞或失控等状况时,能够记录至少事件发生前六十秒至停车时间段内的相关数据。

由测试车辆全部或部分责任引起人员伤亡、车辆损毁等重大事故的,由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暂停测试主体测试资格,测试主体应交回所有临时车牌照,并认真进行整改,重新申请评估。

发生交通事故后 24 小时内,自动驾驶汽车应将规定时间段的自动驾驶数据上报给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事故责任认定后 10 天内,自动驾驶公司应向自动驾驶测试管理机构提交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原因分析报告等相关材料。

这个政策的试运行,又打开了北京自动驾驶公司的一个新的 技能点 ——北京真实路况测试里程数据。

加州在实行要求必须 有人 的自动驾驶测试政策的一年后,开放了固定路段内的 无人驾驶 的测试权限,北京呢?

规定的公布究竟有什么影响?关键也许在于你准备好接受“自动驾驶 汽车共用这个道路了吗?


目前哪些厂商可以申请?

整车厂、系统运营商 、零部件制造商、互联网服务商。


如何申请?

测试主体申请自动驾驶测试资格流程:

(一)测试主体向第三方授权机构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申请材料。第三方授权机构应于收到材料后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初审;

(二)材料初审合格后,第三方授权机构应于五个工作内完成材料初审;

(三)通过现场审查的测试主体,应在专家组评估前安装符合技术要求的监管装置,并接入第三方授权机构日常监管平台,由第三方授权机构出具监管装置安装证明;

(四)第三方授权机构应每个月定期组织通过现场审查的测试主体进行专家组评估。专家组根据申请材料、现场审查材料及测试主体现场演示情况,进行论证、评估并出具专家意见。专家组成员应为自动驾驶测试专家委员会成员。

(五)专家评估会后五个工作日内,通过专家评估的测试主体取得由联席会议工作组根据专家意见出具的审查意见及自动驾驶测试标识。

(六)测试主体持审查意见,应于三十日内按照临时行驶车号牌办理要求,到本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办理测试车辆的临时行驶车号牌。



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ID:QbitAI)”,原标题《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法规落地北京,对谁是利好?对谁有影响?》

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

支持保护知识产权,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及作者。

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特稿】组建国家空间实验室(二):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尚在萌芽期,实验室的建设极为必要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 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 dingyue@yinh exi.la


卫星与网络 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